“噗呲——”
问话的人还没开口,一旁的郑婶子率先笑出声来:“说得好!”
食客纷纷转回到姜宝珠前,连带她的汤羹摊儿生意也好了些。手上盛羹动作不停,她嘴皮子更快:
“我说张二锤,这‘炭烧锅底’也是你家传食单上写的?那食单莫不是与灶王爷烧贡品使的啊?”
“……”
一阵哄笑声中,那名唤张二锤的壮摊主气得嘴角抽抽,可他连冲郑婶子发作的功夫都没有——黢黑的锅底和愠怒的食客还等着他解决呢。
“做生意也有讲究。”郑婶子晃了晃脖子,像只骄傲的大孔雀,“须像我们这般用心经营才好。那满肚子花花肠子,旁门左道的,终究不长久!”
姜宝珠看着一直为自己仗义执言的盟友,笑了:“婶子说得是。”
方才说自创,她或许还有些心虚——这花网脆底的锅贴本是后世家常面食。
可要说用心经营,姜宝珠也能像郑婶子一样骄傲地挺起胸脯:确实是下功夫研究过的,上辈子还专门出过一期视频呢。
关于如何调配面浆水,每个食谱不尽相同:有的说面粉加水即可,有的还要加些油,还有加小苏打的。
姜宝珠严格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将各种配方配比试了个遍——不麻烦,也就试了四五六十次吧。
最后,她终于得出结论:
一勺面粉,半勺淀粉,半勺小苏再加一点泡打粉,最后加二十倍的水搅拌均匀即可。
——如此调配出来的面水,冷油下锅,等到油水烹干,出来的脆底丝络分明不说,口感也酥脆至极。
这可是她将厨房变成实验室才得到的“秘方”,对面摊子只看见白花花的面水,照猫画虎,自然不得精髓。
前头张二锤叫嚣时姜宝珠便暗自观察过他做的:脆底偏厚,网状模糊,还有窟窿,是靠着煎角儿才勉强连成形。
单煎的话,根本不可能像她的一样做出薄如蝶翼的丝网……
不多时,姜记小摊前排起了长队。食客一个接一个来,姜宝珠再没有沾沾自喜,也开始汗流浃背了。
她这“蝶翼煎角”得先把角儿做熟,再做金丝脆网——二遍功夫,出餐速度自然慢下来。
姜宝珠锅铲都抡出火星,一边暗下决心:
不行,得换个形式卖。
上新也不能落下。
要快!
-
做饭是要动脑子的,做生意也是。收摊后,姜宝珠顺了半晚上思路,翌日一早,一份完备的小摊营销计划正式启动:
蝶翼煎角儿出摊前在家提前做熟,改为蒸,后世的茶餐厅也是这样做的,口感更嫩,效率还高,大锅一次就能出几十个。
如此,摆摊时只要现做脆网就可以了,节省不少时间。
昨日那位书生说角子“如银玉一般”,这“银玉”,其实就是宋人对蝴蝶的雅称。
姜宝珠得到启发,给这进阶版煎角儿起了个名字,就叫“银玉蒸角儿”——形如其名不说,与之前的“金玉煎角儿”也相得益彰。
银玉蒸角儿的个头比金玉煎角儿大一些,也不论碟卖了,一枚五文钱,每日限量供应一百枚,先到先得。
如此企划很成功,第二日出摊时,一百枚银玉蒸角两刻钟便售罄。二百枚金玉煎角儿也断断续续全部卖光。
小摊生意重新火爆起来,受害者只有一人——琦姐儿。她整晚几乎都在洗盘子。
姜宝珠于心不忍,又马不停蹄琢磨出了新包装:煎角儿蒸角儿放在油纸里,外面再加一层荷叶隔热,食客拿起来就能吃。
她还在早市找到一种麦秆编制的漂亮小提篮,两个巴掌大,编得细细密密,荷叶油纸裹住煎角儿放进去,一路提回家都是温热的。
这样打包的荷叶和油纸免费,想要小提篮的话则加收一文。篮子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若回头客带着小提篮再来,不仅不要打包费,反优惠一文。
不用担心亏本,这成本嘛,嘿嘿,姜宝珠“豪掷”二百文,将那夫妇小摊上的编制篮子尽数买走,共计八百余个。
就这样,姜宝珠带着琦姐儿兢兢业业在夜市摆摊十来日,将“双玉角子”卖出了名气,也赚得一些忠实食客,更扎扎实实挣出一荷包银子。
于是,中元节前一夜收摊时,她跟郑婶子打好了招呼:明儿不出摊了,她要歇一日。
连轴转了这么些天,合该好好歇歇。明儿百鬼夜行,她若比鬼还忙,也太命苦了些……
怀着睡到日上三竿的志气美美入眠,可身体好似已经适应了摆摊的节奏,第二日清晨,外头的叫卖声刚响,姜宝珠便醒了过来。
宋朝的中元节节日氛围很浓厚,且并非只是“鬼节”氛围:寺庙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超度亡灵孤魂。
人们不忌讳在晚上出门,反而会去放河灯,瓦子勾栏,街头戏台还有演出,表演的剧目多和神鬼相关,又恐怖又精彩。
跟后世满大街烧纸祭拜一样,宋朝中元节的核心也是祭祀祖先。这大清早挨家挨户叫卖的穄米饭,便是最常见的祭品。
姜家父母亡属的坟都不在京内,无墓可扫,只在正堂中摆了个供桌。
起床洗漱完后,姜宝珠也跟着爹娘在桌前拜了拜。她还偷偷多燃了两炷香,一为魂不知归处的原身;二为后世身亡而魂不灭的自己……
中元节给自己放假的不止姜宝珠一个,姜明远闭了书铺,付惜音也扔开绣花针,说要偷懒一日,于是姜家开展了一项集体休闲活动:种地。
打姜老爹将院里的这片地开出来后,这些天,他几乎每日都要给地除除草浇浇水,还学着郊外农人,弄来一些腐叶和禽粪铺进地里。
两块地养了十来天,此时正是播种的好时机。
种子是阿娘前几日买的,除了常用的葱,蒜,香菜(芫荽),她还选了些耐寒的蔬菜:波棱菜(菠菜)和油叶(油菜)这两样,种到年底都可以。
都说中华民族的种族天赋是种菜,月亮上发现水的消息一出来,底下一水儿竟都在讨论能种什么菜……
姜宝珠以前很不理解这种刻在基因里的种地迷恋,如今赤脚踩在地里,弯腰扒开土壤洒下种子时,她好像有些懂了。
种地,便是将身体与土壤,节气相连。这种最朴实的劳作,能带来最踏实的安全感——所谓“接地气”,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