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总是相似的。”
天幕又一次发生了变化,一条淡金色的线如裂纸般将它一分为二,两个小人骑着马停在战场,风吹动他们身后的军旗,身后是乌压压的将士。
谢惜因介绍道:“我们谈及王翦,很难不想起战国四大名将,想起他的战功赫赫,想起他的人生事迹。同样的,我们也很难不想起另一个人,一个跟他在同一个国家征战,拥有相似经历,最后却走上截然相反结局的人。”
“这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谁,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人送外号杀神。”
“史料记载,王翦是频阳东乡人。白起是郿邑人。说这两个名称,同志们可能听不懂,让我们换一种说法,频阳跟郿邑都在陕西,也就是说,他们是同乡。”
“跟李斯尉缭这两个玩政治的心脏人不同,王翦和白起都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他们生在秦国的土地,拥有统兵打仗的天赋,生来就要为秦国建功立业,打下大大的疆土。”
“王翦和白起,就像是上天送给秦国的礼物。上苍让他们出现在两任明君身边,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做世上最出名的将军,也做帝王手里最好用的刀。”
“刀锋所指,尽皆披靡。”
“可再锋利的刀,都可能有折断在主人手里的一天。”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王翦从少时就好读兵法。这是自然,能做将军的怎么会不爱读兵法?更何况,他是天生的将军。”
“旁的将军在战争中摸爬滚打,逐渐积累名气,可对王翦而言,他当出名的将军只需要上战场。”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赵国的阏与迎来了它历史上最大的危机。它曾是韩国的城邑,后来归属了赵国,两千多年后的现在,我们还能在山西的和顺看见它曾经的影子。”
“阏与的第一次扬名,并不是因为王翦,不是因为秦国的胜利,而是,秦国的失败。”
“公元前269年,我们印象里应该在统一六国,吞亡诸侯这条道路上一帆风顺的秦军,被赵国的名将赵奢在此处击败。”
“此后风雨寒暑三十三载,阏与都是赵国的城池,跟秦军,跟秦国没有半点关系。”
“直到王翦出现。”
“初次当将军的他,首战即告捷。不仅攻克了秦国三十三年都没能夺下来的阏与,更是连着占领了赵国九座城池。”
“很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知道王翦的生卒年,不知他出生何时,又死于何时,不知道他打赢这场战争时,是年轻还是中年,可有一点我们能肯定的是,他必然是意气风发。”
“他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将军,是首站连夺九座城池的英才。”
在此后,王翦带兵攻打赵国。一年多以后,终于攻破赵国,赵王投降,完全平定了赵地,设置为郡。
时隔一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到辽东,王翦就平定了燕国都城蓟城,然后回国。秦国派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打楚国,楚军战败。王贲在回师途中进攻魏国,魏王投降,于是平定了魏地。
这时的嬴政已经攻灭了原属晋国的赵、魏、韩三国,赶走了燕王,而且多次击败楚国的军队。秦国的将领李信,年纪不大,强壮勇敢,曾经凭借几千士兵将燕太子丹追逐到衍水流域,终于打败对方得到了太子丹的人头。
嬴政看到了李信身上的勇敢,想要攻打楚国的他于是问李信:“我想攻取楚国,在将军看来要用多少人才足够?”
李信说:“不超过二十万人。”
得到的答案的嬴政,又一次去问王翦。这一次,他得到了不同的答案,王翦说:“至少需要六十万人。”
六十万人,几乎是秦国所有的家底。
嬴政不敢冒险,只好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胆怯了呢!李将军果断勇敢,他说的对。”于是派李信和蒙恬带兵二十万南下攻打楚国。
王翦的建议没有被采用,就推辞说有病,辞官回到故乡频阳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进攻寝地,大败楚军。李信又攻打鄢、郢二地,击破了敌军,于是带兵向西进军,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顺势尾随秦军,三天三夜没有停下休息,大败李信的军队,攻入两个壁垒,杀死了七个都尉,秦军败逃。
秦始皇听说这件事,十分生气,亲自驱车前往频阳,见到王翦后道歉说:“我没有采用将军的建议,李信果然使秦军受辱。现在听说楚国军队每天都在向西挺进,将军虽然有病在身,难道忍心不管我吗!”
多有意思,他是一代帝王,事到临头,却能放下身段说:“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他做错了事,没有相信将军,可将军难道就真的舍得抛下他,不管他吗?
王翦推辞说:“老臣疲弱多病,头脑煳涂,希望大王另选贤能的将军。”秦始皇道歉说:“好了,将军不要再推辞了!”
王翦说:“大王非要任用我,那么没有六十万人就不行。”秦始皇说:“就听从将军的建议好了。”
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发,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王翦临走前,请求赏赐的良田、美宅、园林、池塘有很多。秦始皇说:“将军快走了,怎么还担心贫穷呢?”
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有功却到最后也没有封侯,所以在大王还信任我的时候,我也要抓住时机请求些园林、池塘作为子孙的产业罢了。”秦始皇大笑。
王翦已经到了函谷关,又五次派使者回国请求赏赐良田。有人说:“将军乞求财货,也太过分了。”王翦说:“不是这样。秦王粗暴而不信任他人,现在抽调了秦国所有的精锐武装而专门交给我指挥,我不多请求良田、美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难道反过来要让秦王怀疑我吗?”
王翦果然取代李信攻打楚国。楚国听说王翦增加兵力前来,就倾尽国内的军队来抵抗秦军。王翦到达前线,就加固壁垒防守,不肯出战。楚国军队多次出兵挑战,秦军始终不出战。
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沐浴,而且改善饮食来抚慰他们,自己与士兵吃同样的饭菜。过了很长时间,王翦派人问:“军中在玩游戏吗?”回答说:“正在进行扔石头和跳跃比赛。”
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使用了。”楚军多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战,于是领兵向东撤退。王翦趁机出动军队追赶敌人,命令壮士攻击,大败楚军。
来到蕲县以南,杀死了楚军的将军项燕,楚军战败逃跑了。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境内的城邑。一年多以后,俘虏了楚王负刍,完全平定了楚国的土地,设置为秦的郡县。接着向南征讨百越的君主。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占和平定了燕国、齐国的土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完全兼并了天下诸侯,王氏、蒙氏的功劳很多,声名得以流传于后世。
秦二世在位时,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经去世了,而且又诛灭了蒙氏。陈胜反秦时,秦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去攻打赵国,把赵王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有人说:“王离,是秦国的名将。现在他带领秦国强大的军队,进攻刚刚创建的赵国,占领那里是必然的了。”
有门客说:“不是这样。连续三代任将军的一定会失败。一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定是他们杀人太多了,他们的后代就会遭受不祥之灾。现在王离已经是第三代将军了。”
过了没多久,项羽援救赵国,进击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就投降了反秦的诸侯。
太史公说: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也有长的时候”。白起预料敌情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变化无穷,声威震动天下,然而却不能挽救来自应侯的灾难。
王翦作为秦国的将领,扫平六国,在那个时候,王翦身为老将,连秦始皇都拜他为师,但是他不能辅佐秦国创建德政,巩固国家的根本,却刻意迎合始皇来换取容身之地,一直到死。直到他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他们都有各自的短处。
他善于用兵,事奉秦昭王。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率领军队攻打韩国的新城。这一年,穰侯在秦国出任相国,举用任鄙担任汉中郡守。
第二年,白起晋升为左更,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交战,斩首二十四万,又俘虏了魏国的将军公孙喜,攻取了五座城。
白起升迁为国尉。渡过黄河攻取了韩国安邑以东地区,直抵干河。第二年,白起晋升为大良造。他攻打魏国,攻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一座。第二年,白起跟客卿司马错进攻垣城,占领了这个地方。此后五年,白起攻打赵国,攻取了光狼城。
此后七年,白起攻打楚国,攻取了鄢邑和邓邑等五城。第二年,继续进攻楚国,攻克了郢都,并火烧夷陵,于是向东进逼到竟陵。楚王逃离郢都,向东逃跑并将国都迁到陈。秦国把郢城设置为南郡。白起晋升为武安君。
武安君顺势攻占了楚国大片土地,平定了巫郡和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白起攻打魏国,占领了华阳,驱逐了守将芒卯,而且还俘虏了很多三晋的将领,斩首十三万。
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在黄河里溺死他的士兵两万人。昭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取了五座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前263年),白起进攻南阳太行道,将其切断。
四十五年(前262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向秦国投降,导致韩国通往上党的信道断绝。上党郡守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