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青禾道 无遮月

16. 宴席

小说:

青禾道

作者:

无遮月

分类:

古典言情

一连大半个月心无旁骛的修行,青禾进步得飞快,原先枯瘦蜡黄的脸颊渐渐变得饱满红润,一双大眼睛水润明亮,炯炯有神,和修行之前模样判若两人。

妙清给她探查过身体,笑着夸赞道:“不错不错,青禾你的资质本就很好,自己又肯努力,看你如今的进度,想来也就三四年的功夫,你就能修补完身体的缺漏,从练气进阶到凝思了。”

久安也很兴奋,在师母不辞辛劳为她引导灵力的第十八天,她终于能够自己独立修行了。

她倒是开的看,不再纠结落后青禾的事情了。

人各有命,久安心里想着,我修道悟性不好,说不准其他的地方好。比如我这运气就不错,阴差阳错从假仙缘混到真仙缘,大不了以后就抱紧青禾大腿呗。我们谢家家教就是:不怕吃苦、脸皮要厚,抓紧一切机会,过得舒坦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行,自己上,别人行,跟后头。

心境开阔,修行小成,久安春风得意,跃跃欲试要休息休息,再庆祝庆祝。正巧谢老爹的奶兄弟回村了,她爹挺高兴,摆家宴要庆祝兄弟相逢,久安就撺掇着师母和青禾一起过去。

妙清摇摇头拒绝了,前两天谢三求打着为两个孩子身体着想的旗号,并着田家夫妇的礼物一起给观里送了好些粮油盐茶的,观主想了想收下了。两个小弟子正长身体,每日修行又耗费巨大的精力,那胃口是蹭蹭上涨,一个人能顶三个人的胃口,多吃些好的也是应该的。只是对谢家供奉的仙家宝物敬谢不敏。

妙清推辞道:“如此奇珍应当在大能前辈的手里才好释放异彩,像我这等安贫乐道的清修道人,是不敢接受此等馈赠。”

她当然明白谢家的意思,只是无论他们送不送礼,她都会尽心尽力地教导弟子,一视同仁,绝无偏颇。收了礼反倒是显得自己心思不正,落了下乘。

还有一层原因,碍于谢地主的自尊,她没好意思当面道破,只能偷偷嘱咐久安,让她跟谢三求提议把宝物好好收在库房里,别再拿出来给人显摆了。

不能说那散发着淡淡粉色雾气的灵珠是个假的,但也确实没什么用。如果妙清没看错的话,那是三十六行外道中合欢道低阶弟子常备的法器,主要作用是双修交融时助兴用的。

妙清很怕再见到谢三求,对方又拿着灵珠拼命往她手里塞。若教内行见到,她可真没脸见人了。

况且她也不是没事做的,“为师前些日子已用灵鹤传书,将正明观收弟子的事情上报给府城的御极关了,若他们没有耽搁,这两日就该有使者到访。我正该守在观里,以免怠慢衔令使。”

青禾也不想去,她虽然和久安关系不错,但她也深知两人出身不同,不想自己像个打秋风的穷鬼似的上门。而且她最近闲暇时正在学着打络子。妙清早就把柳君送的东西还给她了。伏虎令虽然没什么用,久安也当做纪念品,平时放在荷包里带着。青禾把不知名的书册放到观里自己房间的书架上,蛇蛋是平时修炼辅助用的,放在静室,还有一片蛇鳞,青禾琢磨着打个好看的络子装着也随身携带。

久安斜眼看着准备回房间的青禾,语气凉凉,“啧,世人情薄啊,我今儿个才算体会到哇。”

青禾停住脚步,叹气回头。

久安一见有戏,立马再接再厉,“可怜我冒着被我娘责骂的风险,把她屋子里最好看的彩线偷偷拿给你,如今你就这样待我!”

“你不是说是你不要的旧衣服上裁下来的吗?”

“我那是怕你不肯要,骗你的!”她赶忙走到青禾身边,撒娇般拉着对方的胳膊晃呀晃,“好青禾,你陪我去嘛,两个人才有意思!”

“你家摆家宴,我去像什么样子?”

“你也是我家人!你忘了我爹说给咱俩算过命,咱们俩是前世嫡亲的姐妹啊!我爹还和你爹结拜成兄弟了,怎么不算一家人?”

青禾无语地翻了个白眼,她大概猜出来了谢地主的打算,没明着拒绝,但也不想在这方面纠缠。

久安见对方还不松口,干脆耍赖一屁股坐在青禾的脚背上,手脚并用死死缠住她的双腿,嚷嚷道:“我不管,你不去我就不放开,看咱俩谁耗得过谁!”

在观里朝夕相处了十几天,青禾算是领教过久安的难缠精神,除非师母发话,不然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但妙清大多数时候也不爱参与两个小弟子鸡毛蒜皮的小事,通常都是笑眯眯地在旁观看,所以……

青禾又叹了口气,弯腰拉着气鼓鼓的小姑娘,“行了行了,我跟你去还不成吗,你赶紧起来,我的脚要麻了。”

久安开心死了,麻溜地爬起来,拽着青禾往房间里奔,“快,我们把前两天师母给我们做好的道袍换上,我们穿着去赴宴!”

——

谢三求最近很高兴,家里好事连连,自家大丫头即将成为仙人,又和另一个未来小仙人扯上了关系,多年不见的奶兄弟也突然回村了。他正愁炫耀不够呢,又来了个熟人。

谢地主的奶娘名叫王香桂,是个豪爽麻利又不失温柔细心的女人。小时候他娘更喜欢二弟,是王香桂给了他母亲般的关怀,所以奶娘的儿子反而更像他的亲兄弟。

王香桂很有本事,凭借着在谢家的便利,自己研究出了一手豆腐绝活,最出名的是她做的豆花羹,豆花白嫩鲜滑,一勺子吞下满口生香,再也找不到第二家的豆花味道能有如此绝美。

等到谢三求长大,王香桂功成身退,也不要谢家养老,自己做起了豆腐买卖,生意红火的连外乡人都慕名而来。再后来她把手艺传给了儿子李家明,和儿子搬去了青牛镇。因路途不便,数年来只有寥寥几次口信传来,等到王香桂去世,两家也几乎没什么来往了。

这次李家明突然回乡居住,谢三求也不计较对方以前的冷淡,如同数十年未曾分开一样,热情招待着,看到对方的故居破旧不堪,更是极力邀请李家明住进自己家。

“好兄弟,怎么不见你的家眷?”

李老汉模糊地嘟囔着,胡乱摆手,“咳,早分开了,婆娘带着丫头改嫁去了。”

谢三求看着对方不愿多说的模样不好再问,他估摸着对方放着在镇子上的好生活不过,偏偏返回乡间,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莫不是有什么豪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