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观看天幕的众人对
观看天幕的众人对徐姑娘的‘休息’已经见怪不怪了,因此整个天幕上竟然没有一个人讨论这件事。
早在上午几人在玩水上漂流的时候整个弹幕就乱的不可开交,有说汉高祖卑鄙无耻的,有说明成祖不是好人的,还有说扶苏用武器不用杯子不讲武德的。
情况激烈的让人感觉如果不是隔着一个天幕,这些平日里看起来彬彬有礼的大臣们简直就要撸起袖子去和其他朝代的人打一架。
反倒是许多平日里看起来冲动的武将摸不着头脑,完全找不到他们生气的点。
说汉高祖卑鄙无耻.这不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吗?
用这个骂人有什么杀伤力?说明成祖不是好人.哪个皇帝是好人了,谁家好人造反的,别论为什么造反,总之是造反了,他在历史上就不能是个好人啊。
再说人家公子扶苏,用水枪不用杯子不还是因为你们家皇帝偷偷藏了杯子没告诉他吗。
君辱臣死,不过他们连辱的方向都没找到,回嘴都不知道怎么回嘴,只能讷讷的看着一群文人骂的唾沫横飞,气血翻涌。
御史呢?他们平时不是最喜欢盯着谁出言不逊,谁的行为不符合礼仪吗,怎么今日倒没见人啊。
武官们找了好一会,才发现御史早就和其他官员一起朝着弹幕对骂起来了,并且因为常年需要和人辩论,所以一个能骂三个,老厉害了。
平时被御史上书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武官们:“.”
嘿,瞧他说什么来着,这就是一群伪君子!
这战火直到天幕上的众人回家也没有停息,反而更挑起其他皇帝的刺来,所指责的点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一直延续到几人摘完红薯回家才算完。
不是因为他们骂累了,而是因为骂的太激烈了,天幕显示为避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暂时关闭了他们的发言权限。
这下文官们也全部沉默了,怕影响未成年人,你让未成年人不要看啊!关他们什么事儿?
最后还是被人劝了下来:“教化众人,教化众人。”
就像是徐姑娘说自己要给丹丹小姑娘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一样,他们得保留一点为
官的神秘感。
但天幕总算是安静下来了,众人也能专心看天幕上的客人们专心切红薯了。
朱棣虽然之前没怎么下过厨,但是他的刀法真的很不错,一个红薯在他手下过不了一秒就成了合适的大小,一个人砍的比旁边几个人加起来都快,丹丹都快搬不过来了,忙的不得了。
徐雪筠还在给她灌迷魂汤:“筠筠姐姐小的时候都没有丹丹这么厉害,丹丹真棒!一个人就可以把红薯都装到盆里!等晚上姐姐给你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可得好好表扬表扬你!筠筠姐姐就没有见过比丹丹还厉害的小朋友,诶呦诶呦,不用给姐姐捶腿,姐姐一点都不累。”
这一通操作下来,刘姨就只能无奈的看着自家小姐把丹丹小姐指挥的团团转。
徐雪筠半点愧疚都没有,孩子就这个时候最好玩了,她带她一天这么辛苦,让她帮忙捶捶腿怎么了。
这么多人一起工作的效率是很快的,没过多久一盆盆的大红薯又变成了一盆盆的红薯块。
刘姨让人搬过来的机子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研磨机,工作原理很简单。
把红薯块从上方的投料口投进去,拿一个盆在下面的出料口处接着,源源不断的被磨碎的红薯就会从出料口处滑下来。
丹丹好奇的戳了一下,又嫌弃又开心的举起来手:“姐姐,像泥巴。”
的确像泥巴,因为现在还没有过滤,里面还有大量的淀粉。
一盆接完之后再换一盆,不得不说科技改变人类命运,用机器的确要比手动的快的多,甚至要比切块还快,很快就磨好了。
接着刘姨又去找了几块大纱布叠在一起,她说:“这纱布一定要够大,因为要拎起来挂着,小的纱布最多勉强装住,但是四个角没有余量,不好绑起来。”
为什么要拿好几块呢,因为农家乐没有专门做红薯淀粉的大纱布,所以刘姨觉得一块纱布有点薄,滤不好,还担心破。
这和之前做秋梨膏的时候不一样了,秋梨膏当场挤完就行,这个却要像徐雪筠做干巴酸奶一样,一点点的滤出来,滤干净。
不过因为现在红薯泥还是比较干的,挂一晚上也出不来水,所以得先往里面加点水,让它成为‘红薯浆’。
“这水能多加就别少加,多加了反正就是
沉淀的时间久一点要多用几个盆子装也不费事但要是少加了太稠红薯浆就全部都留在纱布上了滤不下去。”
刘姨一边说一边往里加水。
她加完第一盆其他几人大概知道红薯浆和水的比例是一比二也开始比照着加水。
刘姨还说:“其实最好用缸尤其是四川自家的那种大土缸因为那种比较高下边收口还窄明天好舀水但是咱这儿没那么多大土缸就只能用盆了。”
农家乐不锈钢盆倒是有很多的所以刘姨也算是尽力找了几个最高的不锈钢盆。
这都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经验几人听得很认真如果不是他们的东西都带不回去说不定还有人会拿本子给记上。
把水加进去之后就用长柄锅瓢费力搅开搅匀全部搅匀之后刘姨就把纱布给吊起来了。
厨师长这一会功夫也忙完了过来一瞅给她搭了把手还奇怪:“你这吊的和我老家吊的不一样咋是这个吊法。”
“那一家一个吊法反正能吊起来就行。”
刘姨的吊法是找两根木条做了一个十字架然后把纱布的四角都给钉在木条的四角上这木工活都是刘姨自己做的厉害着呢。
接着就可以过滤了刘邦这一会儿半点儿都没插科打诨严肃正经的好像不像是他一样一瓢一瓢的往纱布里加着红薯浆。
刘姨就开始握住十字架的两角开始晃动。
“这滤浆也是有手法的你不能让这个纱布一直不动这样纱布下边就被堵住了红薯浆就过不去你得让红薯浆在这个纱布里一圈一圈的转。”
众人一看发现还真是在刘姨这样的过滤手法下纱布中留下来的红薯纤维都被团成了一个团而没有糊在纱布上。
朱棣终于没忍住问了:“刘姨如果不想手工做
石磨出现的时间非常早最初叫做‘硙’只知道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它相传是鲁班发明的能够确认的是直到汉代‘硙’这个名称才被磨取代。
鲁班是我国的建筑鼻祖和木匠鼻祖战国《世本·作篇》中记载说春秋战国之际的公输般发明了旋转型石磨公输般就是鲁班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所以公
输般这个名字有两种解释最被众人认可的是说鲁班其实姓姬公输是他的氏名叫般“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这一点可以从许多记载中人们所尊称的公输子看出来。
就像是孔子孟子墨子一样鲁班因为他的才能被人认可所以被称为公输子。
那为什么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呢?因为在古代有许多人会依靠地名或者这个人的职位来称呼人而鲁班是战国时期鲁国人所以鲁班这个名字意思就是鲁国的大师班。
石磨在当今时代有许多孩童都已经不认识它了甚至可能连见都没见过但在古代石磨是村子里除了牛之外最重要的财产它可以将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即使古今的工艺有很大的区别造型上也都有升级和改造但石磨的作用在这几千年来都未曾有过改变。
所以刘姨听到朱棣的问话后甚至觉得有些好笑感觉不愧是年轻人那恐怕是没见过他们小时候石磨什么都磨的样子。
“当然能磨不过磨红薯估计得切得更小块一点而且就像是磨豆子一样得边磨边往里面加水这样才能磨出来红薯浆不然到时候磨出来的都是红薯泥就都卡在石磨里了。”
此话一出让不少人都松了口气欢呼雀跃起来。
红薯做成红薯粉就可以保存的更久了哪怕中间有些损耗也不碍事——这可是能做食物吃的粉啊这就是粮食啊!
很快刘姨纱布中的红薯残渣就已经快要放不下了扶苏把残渣取出来准备等会按照刘姨说的去喂猪。
猪真是好东西什么都吃如果他们的朝代也能人人都养得起一头就好了
这么想着扶苏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想着自己一定要在后世赚许多的钱币才行换取多多的粮种他们的朝代目前看来是天幕连接到的最前的朝代所以他们的食物也最为匮乏能够从天幕中获取的好处也最多。
把纱布稍微清一清刘姨让出了空她觉得旁边这几位年轻人已经跃跃欲试了好像都很想自己亲手来操作一下。
和徐雪筠对于几人太过有求知欲
而感到不可思议不同,刘姨认为年轻人就是得这样,她年轻的时候不也是什么都得学,当时上山割猪草,下地干活,洗衣做饭,缝补衣服,照顾弟妹,下河捕鱼,他们什么不会做?
这些都是宝藏,刘姨认为和赚了多少钱没关系,年轻人学一学总是好的,没看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把自己身体照顾的差劲的不得了,哪里像他们,他们一家子连个头痛感冒的都没有,冬天还能打赤膊去洗冷水澡。
刘姨觉得就是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照顾自己,天天又不运动,又爱吃垃圾食品。
莫名其妙感觉身上被插了一箭的徐雪筠:“.?
刘邦操作着木架,吕雉帮忙往里面添水。
刘姨见嬴政一直站在旁边,就另找了个话题和他聊:“这过滤出来的水得沉淀一晚上,就成了淀粉水,但是这个淀粉水还不能直接去晒,它还得再过滤一遍。
这个小伙子前几天来过,她认得的,好像一直都比较话少。
不过刘姨也比较喜欢这样的年轻人,在他们那个年代,油嘴滑舌的年轻人反而不讨好,一般来说干实事的都不怎么说话,油嘴滑舌的都是地痞无赖。
刘姨这算是典型的刻板印象了,不过这种刻板印象竟然还真的对了。
刘·地痞无赖·前泗水亭亭长·现汉高祖·邦。
他要是知道,说不定也得为他自己喊冤,他起码还是个泗水亭亭长呢,放在现代,这不得是个公务员啊。
不过他不知道刘姨的想法,也不知道什么是公务员,所以只是认真的在摇着粉浆。
嬴政问道:“为什么要再过滤一遍呢?
“因为现在滤出来的淀粉水还比较粗,里边还有一些杂质。刘姨对这些事情可谓是门清,“我们还是因为提前去了皮,所以只要再过滤一遍,没去皮的红薯皮上面粘了土,有些土很细,它能透过纱布,像那种的都得过三遍,就那——最后沉淀的淀粉下面还是会有泥灰,得用刀削掉才行。
讲的很细致,嬴政一听就明白了。
就在这说话间,最后两盆红薯浆也被过滤完了。
刘姨看着满满几大盆的红薯淀粉水发愁:“这也不能一直放在厨房啊,碍事,但是放外边,这个天热,估计得发酵了。
徐雪筠举手
,给她找了个好地方:“仓库里面很凉快,虽然有点灰,不过盖上盖子应该就没事了吧?
仓库是要长久储存物品的地方,所以一般都在背阴处,徐雪筠觉得自己每次进去拿东西的时候都凉飕飕的。
这的确是个好地方,于是几人又吭哧吭哧的把这几大桶红薯淀粉水抬到了仓库里面。
那今天制作红薯淀粉的初步工作就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等它沉淀一晚上,明天再继续。
徐雪筠还开玩笑:“刚好,你们来这三天,三天后红薯淀粉就做好了,你们就可以拿走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