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府地处崇仁坊,是京城地价最昂贵的坊间。府外百步内戒备森严,即便是王府门客,也要严加搜身。
但这一日马车丝毫未收到阻拦。
裴昭坐在车内,默默听着喧嚣的市声散去,只剩下一片宁静。
一旁的韩青驰轻咳了一声,开口道:“听说袁姑娘给韦寺卿投了名帖,说想去大理寺试一试。”
裴昭点头。
“正巧今日韦寺卿也在王府。”韩青驰笑道,“袁姑娘有话,可以直接同他说。”
裴昭眼睫一颤,问:“殿下忽然让我来王府,是为了这件事?”
韩青驰轻轻点头,又道:“袁姑娘可听说过杜谦的案子?”
“只是略有耳闻。”
半个月前,崔珩在边境的北安城时,曾遭遇了一场刺杀,刺客是北安长史杜谦豢养的死士。可不知怎么,最后死的人竟是杜谦。至于杜谦背后的人是谁,刑部和大理寺的人还在查,迟迟没有结果。
韩青驰缓缓道:“袁姑娘,殿下想让你成为大理寺录事,彻查此案。”
刺杀宗室这等大案,不让三品大理寺卿着手,却让从八品的录事调查,想必是杜谦案牵扯太广,他想找个用完即丢的棋子。
裴昭轻轻叹气,开始想着该怎么说服这脾气古怪的晋王,不要让自己接手此案。
偏殿里坐着不少来求见拜谒的人,大多穿着官服。
一面嵌着碧玉的绸缎插屏将裴昭和其他人隔了开来。
负责招待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娘子,衣着杏黄色劲装,乌发高束在脑后,干爽而利落。年轻娘子道:“我叫卫铮铮。姑娘叫什么?”
“袁熙。是四点水的熙。”
这时,钗环响动,鼻尖飘来一阵馥郁芬芳的荼縻香,裴昭看向屏风外高挑的人影。
“贺将军府的大小姐,贺雾卿。”卫铮铮解释。
文武相轻,阿父和武官们的关系并不好,裴昭小时候和将军府的小姐们也不算熟悉。这时,也不知该怎么接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谁知卫铮铮又道:“殿下不久后要选晋王妃。”
裴昭依旧若有所思地点头,但低垂着的眼中含着费解。
这王府的侍卫怎么什么都往外讲?
此刻的卫铮铮也是费解不已。
这些年,王府的暗探一直在查裴家抄斩的前因后果,殿下对裴小姐的事情更是上心,两月前得知裴小姐或许还在人世的消息时,原本苍白的面色都好看许多。
但看上去,这位裴小姐却好像和殿下不太熟。
这时,屏风外传来一个埋怨的声音:“殿下今日不打算见人了?”
正是方才提过的贺将军府的小姐,贺雾卿。
侍女道:“贺小姐,时候不早,殿下又刚从进士宴回来,有些疲倦,所以……”
“为何每次轮到见我时便疲倦?”贺雾卿极是不满。
侍女连忙道:“殿下说,贺小姐若是有事,可以找卫娘子。”
卫铮铮闻言,立刻绕出了屏风。
两人谈话声放得很低,但裴昭还是听到了只言片语。
“若是同我们家联姻,岭南道下的各州,都会对殿下心悦诚服。”
“难不成殿下喜欢常乐侯的妹妹,郑府的郑怜?”
“也是……太后娘娘似乎颇中意那位。”
裴昭不愿偷听墙角,侧脸看向窗外。
轻薄的软烟罗帐幔在春风中微微起伏,稀疏的竹影印在雪白的绸面上,有如剪画。
殿内的香炉、书灯、水丞、座屏等皆是上好的岫玉所造,清清透透一片,素雅而内敛。
灰青釉双耳炉中香雾冉冉升起,是名香“雪中春信”。此香味道甘冽,有如坠在春日薄雪中,甚是提神。
裴昭不得不承认,虽然这晋王的性格乖戾,但他的审美却极好,和别的喜欢铺张奢华的亲王相比,不知高了多少档次。
见到崔珩时已近傍晚。
书斋内只有他一人。
青年靠在案边,浓密的睫翼低垂,看上去略显疲倦。见到裴昭后,抬起眼,眸中一点点亮起淡光。
“怎么没和王萼一起来?”
裴昭疑惑道:“殿下不让他来,他当然不会自讨没趣。”
崔珩轻轻一笑,垂睫看着洒金纸笺,转开话题:“袁姑娘为何想去大理寺。”
“原先的大理寺录事告老还乡,正缺着人,我若是投这个,最有可能当上官。”裴昭道。
其实是因为在大理寺方便查看卷宗。
崔珩微微颔首,问:“那本王托韩尚书说的事,袁姑娘考虑得怎么样?”
裴昭立刻道:“殿下,大理寺从未有过让新任官员调查朝臣命案的前例,更何况……”
裴昭试图用预先想好的弊端说服他不要让自己查案,但讲了半天,却没有得到一句回应,于是闭上嘴,刺探着他的表情。
可惜他面无表情。
裴昭看了半天得到的唯一线索是,这人比王萼还要白。
王萼白得像是傅粉,而崔珩的肤色简直如同冷玉,再加上精致的五官,整个人像是玉偶一般。
崔珩把视线从那张名帖上移开,抬眼望回来:“说到底,袁姑娘不想做,是在当心查到某些人身上,被本王当作弃子?”
裴昭默默点头。
但他还漏了一点。
当庭杖毙陆攀,性格喜怒无常,和这样的人一起处事,胜似逆风执炬,实在危险。
崔珩淡笑道:“袁姑娘觉得,本王是喜欢借人当棋子的人?”
裴昭不敢说实话。
他又道:“若是本王喜欢这样,又何必当庭杖毙陆攀,贻人口实。”
裴昭说不出话,半晌,忍不住问:“我忽然成为探花使,是不是和殿下有关?”
崔珩点头:“陆攀他不适合。本王看过你的策论,写得很不错。”
他夸赞时虽然依旧面无表情,但语气平稳,好像在说什么板上钉钉的事实,于是便显得夸赞格外诚挚。裴昭连忙施了一礼:“多谢殿下赏识。”
正说话间,一个相貌清秀的侍女掀开垂纱走了进来。
“殿下,郑小姐求见。”
这郑小姐,便是常乐侯郑霁青的胞妹,郑怜。
“原本奴婢照家史的吩咐回绝郑小姐。但郑小姐她直至入夜也不曾离去。奴婢便请她在偏殿等候。”见崔珩默不作声,年幼的侍女立刻跪地请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