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开饭了。”王婶子招呼道。
听见声音,王婶子的两个女儿钻进厨房帮忙端菜盛饭,翠儿也进去帮忙。李毓抱着丫丫在厨房门口瞧着。
厨房里一下挤得很,人都转不开身了。王婶子笑着拍了拍几个丫头。
“好了好了,别都挤在厨房里,都去桌上等着,我端出来。”
一群人又乌啦啦的出来。
王婶子热情的很置办了一大桌子菜,刘妈也露了一手,炒了两道北食。
“你王叔今日衙门忙得很就不回来吃了,我们吃,我们吃。”王婶子招呼大家开动。
王全在衙门里做个小小的衙差。当时李毓摆摊的摊位还是他帮忙办的。
今日王婶子叫李毓一家来做客,都是女眷。王全一个男的也不合适,便让他一个人在衙门外随便吃点再回来。
“我看今日的菜都比得上徐记酒楼了。娘你可别告诉爹,省的他伤心。”
王二一边大口扒拉菜一边说,逗得一桌子人哈哈大笑。
吃完饭收拾好天色还不晚,李毓她们就在院子坐坐聊聊天。
王大姑娘喜欢刺绣,见了翠儿的绣品一心找她讨教,两人聊得火热。
王二抱着丫丫去折院子里的花,逗得丫丫直笑。
王婶子和刘妈交流育儿经验,分享邻里八卦显然已经处成了好姐妹。
李毓看着这一幕心里麻麻的。
此刻她才对自己生活在这个朝代有了实感。从前她孤身一人在北京都活的好好的,现在既然来了这,她李毓就要在这也活的好好的,在这活成参天大树。
从前李毓是个孤儿,现在看着眼前的丫丫、翠儿,刘妈的身影突然想到了当时在孤儿院的日子,那里的孩子都不知道父母是谁,大家依偎在一起,把彼此当做家人。
现在的她们也一样,凑在一起成为了“一家人”。
天色渐晚,李毓一行人也打算走了。
“王婶,过两日我可能需要些人手来帮我制香帕,不知道你和大姑娘有没有空闲。每日我开六十文工钱。”
“哪里需要什么工钱,哪一日你要帮忙说一声就行。”
王婶子不要工钱,她本就热心,觉得邻里之间帮忙理所应当的。况且李毓这工钱开的也有点太多了,王全每日才拿一百五十文。
“这可不行,这工钱你必须拿着,我去招人我也是要开工资的,咱们都是知根底的,我也放心。”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婶子也不好推辞,只说“六十文还是太多了,三十文吧,咱们也就是来帮个忙。”
李毓没答应,两人僵持了一会儿,王婶子才接受。
晚上王全回来王婶子跟他念叨这事,王全点了点头。
“我看这李娘子一个人拉扯这一家本事不小,你们去好好帮忙,也让老大好好跟着学学,日后嫁到娘家才不会吃亏。”
王婶子赞同得很,想着明日得记着好好交代老大。
李毓一行人回到家丫丫已经睡着了,刘妈去给她擦擦好让她睡觉。她带着翠儿把要用的香帕浸泡好,又把前一日固好香的帕子晾好。
一边干活翠儿一边跟李毓说今日和王大聊的杭城的趣事。
翠儿其实比王大还小两岁岁。只是她从前一直在深宫中不敢多言多语,这些日子也一直紧张兮兮的,这个时候才像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
第二天出摊李毓就带上了翠儿。
“毓姐姐,这就是你妹妹吧。”
赵月表哥的铁匠铺上工早,赵月也跟着早早就来了,见着李毓来了便帮忙支摊子。
“是的,这就是我妹子,翠儿。”李毓拍了拍翠儿的肩膀,“这是赵姑娘,她比你小一岁,你得喊妹妹。”
“翠儿姐姐”赵月害羞地唤了一声,翠儿也害羞地回了句“月妹妹”
两人一开始害羞,可年岁差的不大,很快便聊到一块儿去了。
李毓让翠儿自己看会摊,她去转了转。
一家书铺前聚集了不少人。
“哎,你们听说了,后日下午骆先生要来游湖。”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表弟就在洞山书院念书,后日要陪着骆先生一块游湖呢。”
“那我后天得早点来,占个好位置。必定拿到骆先生的第一手诗赋。”
李毓站在人群外听着想,摇头勾了勾嘴角。
原来这记者自古便有啊!
走到西湖边,李毓折了只柳条,用手帕包了起来,又绕道到了一家茶铺。这铺子不仅卖各种茶饼还卖各类花茶。
“李娘子又来了。”茶铺掌柜老吴热情招待。
李毓算是他们店的大客户了。他这茶铺比不上杭城内城的大茶铺,开在外城,虽然靠着西湖,但还是比不上那些大茶铺的生意。李毓来他这买花茶的订单算是大的了。
“今日是要些什么?”
“要些莲花、莲子干不知有没有?”
“有的有的!”这就靠着湖边,莲花莲子多的很。
李毓上手摸了摸吴掌柜拿出来的货,微微点了点头。制作香水的许多花没有时令花,就只能买干花萃取。她逛了好几家,就这家的干花、植物制作最为保留它们的本味。
“就它们了。”李毓伸进怀里掏出一张单子,“掌柜的我列了些干花和干草的种类,您看看您店里有没有,我过些日子要用。”
吴掌柜接过单子看了看,大部分他铺子里都有,只缺一小部分。他指了指单子,“这几样店里缺着,这几日我去备。乡下的花农手里应该也有存货,我让我儿子带着人去收。您放心,到时候一定帮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