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如此摆烂,也能称帝? 阿兰菜

70-80

小说:

如此摆烂,也能称帝?

作者:

阿兰菜

分类:

穿越架空

(捉虫)

徐蘅撑着脑袋在旁边看, 一个士卒写完,杜采文叫下一个人的间隙,她忍不住说:“能写出大字已是不容易, 再要求美观未免严苛,反正第一回的军报份数不多, 我跟你连夜抄写,几日工夫就能写完, 何必这么麻烦。”

她自己抄, 还省银子呢。

杜采文失笑道:“蘅娘子,你也说了,这是第一回, 日后也是要按时抄写的, 不能只顾眼下呀。”

今天她们两个死命抄, 抄到手臂酸疼将所有军报抄出来, 难道以后同样如此?

设想一下天天抄得手酸的场景,杜采文不禁打寒颤,她是接受不了, 索性找好得力助手帮忙。

徐蘅想了想, 杜采文说得对,抄一天还行,时间久了手要废掉的。

“我听说有些为了节省人力,已经不用手抄的方式, 而是用印版上墨,直接盖在纸张上就好了, 还免去粗心大意写错的情况。”徐蘅盯着手工抄写的纸张, 脑海中忽然跳出一种高效之法。

不知什么缘故,话音一落, 心口莫名抽疼,徐蘅深呼吸强忍不适。

徐蘅说的是印刷。

杜采文知道,一些大用的法子,常常用以印刷四书五经等读书人必看的书册。

它是首先写好内容,然后找一张完整的木板,反贴在上面,根据字迹凿刻、涂墨、铺纸,最后揭起,即刻印出文字。

“蘅娘子,这种法子我听说过,但是咱们的军报每期都不一样,这意味着每次都要重新雕刻印版,而且凿刻中途失误,那么整张木板都不能要了,同样麻烦。”杜采文明确指出其中问题,她不建议费时费力做这些。

徐蘅道:“整张不行,那么单个呢?”

杜采文蹙眉,“你的意思是……将雕版分开?可是,用字颇多,找起来费时间,如何将所有单片雕版拼凑起来也是问题。”

“娘子用过印章吗?”徐蘅不跟她兜圈子,直接说:“我想,或许可以仿照印章的方式制作活字,之前听人说,江南那边就有个斥巨资用单字小印章印书,光是印章就做了三千多个,用什么字直接取,非常便捷。”

杜采文眼睛陡然睁大,惊诧道:“三千多个,这未免太多了,只是制作印章就要花费不少钱吧,而且用的时候怎么找出来呢?”

凭借她们现在这种状况,携带三千个印章行军,她一想到就两眼发黑。

活术印刷是不错,但当前不适合她们使用。

徐蘅应该考虑到这一点,丧气低头,额头两根呆毛上翘。

杜采文不忍打击她,鼓励道:“等我们稍微安定一些,亦或回晋州,我们再考虑用印刷。”

“不成,我现在就去找阿姐,写信给徐碧荷和吕飞燕,让她们用泥巴尝试一番,赶紧制作字泥。”

徐蘅拍脑袋,一刻也等不及,猛地起身往外走,“烧制起来很费时间的,又要三千多个,等我们回去再做肯定来不及。”

杜采文追上她,“我家书册多,如果娘子要试验,尽管找我母亲。”

“知道啦。”徐蘅如风般跑走。

杜采文轻笑,无奈地摇摇头,让下一个士卒进来写字。

在杜采文选人之际,徐蘅飞到徐茂身边,将自己的想法跟她说了,请求道:“阿姐,我们自己手抄太费时间,何况军中士卒都在念书,以后要用的书籍更多,不若试试活字印刷?”

“啊?”徐茂喝水呛了两下,她放下杯盏弯腰咳嗽。

“阿姐怎么这么不小心。”徐蘅急忙伸手拍她的后背,帮她疏通,小声嘀咕。

徐茂抬手擦干净嘴边的水渍,直起身抬头看徐蘅,“你怎么想到活字印刷的?”

“江南那边在用,我想,说不定咱们也可以自己做,不用手抄,能省一大笔钱。”

徐蘅两只眼睛冒星星,大开脑洞,畅想道:“以后不论何种典籍书册,我们全印一遍,囊括天下全书,这样大家想看什么书都可以找来看,外人要借阅,得看我们脸色,还要给我们交银子,岂不是一举多得?”

徐茂讶异,屈指弹一下徐蘅的脑门,问道:“小财迷,怎么突然想到赚钱了?”

徐蘅揉了揉额头,焦急道:“我是帮阿姐啊,好多人指着姐姐吃饭,手头没银子可不行。”

徐茂忍俊不禁,“行了,银子的事不用操心,管够。”

“你说的活字印刷……印天下书籍集于阁楼之中,建成一座藏书馆,供人阅览,想法极妙,我觉得可行。”

这个时代背景下,书籍贵重,是奢侈品,有些世家珍贵典籍根本不向外流通,仅仅自家人收藏、观看。

普通人家想读书的话,第一道难关就是买书,太贵,买不起,有些读书人为了多看几本书便去书铺主动帮忙抄书,以此拓展知识面。

如果她能建造一座图书馆,广纳天下书籍,印刷备份,供人任意参观、阅览,势必是大功一件,扬名立万。

不过嘛,中间耍点小手段,设置一些刁难的条件,好事也会变坏事。

譬如书籍来源,找各个底蕴深厚的、清流世家“借借”书,将珍藏且不外传的宝贵书籍印刷个几百册,那些人家岂不气得满世界追杀她?

另外再在限制条件做做文章,进门在大厅参观可以,但看书必须交钱办理会员卡,并且只有部分书籍可以看,一些好书需要额外,或者办理超级会员卡,多花一分钱,多遭一份罪。

到时候,她的名声肯定烂到极致。

徐茂提前筹备一手,感谢徐蘅提供的好点子:“蘅妹,你帮我大忙了。”

“徐碧荷她们在工地上跑来跑去,估计分不出多余的精力,恰好杜家有送我们书册,由林舒娘着手来办正合适。”

丰城修路凿渠的任务很重,再给徐碧荷和吕飞燕加压力不妥当,徐茂抽出一张白净的信纸,伏案给林舒娘写信。

徐蘅陡然被夸,脸颊微热,使劲压上翘的嘴角,如果她有尾巴,估计此时尾巴都已经摇成虚影了。

她挺起胸膛,两手叉腰,语气颇为得意:“阿姐,我就说我可以帮上你的,这回相信了吧?阿姐你等着,以后你可离不开我!”

“离不开,当然离不开,我妹妹这么厉害,哪能舍得离开呢。”徐茂一边埋头写信,一边回应徐蘅。

徐蘅眼光微暗,声音低微:“如果一定要离开的话,别忘记我,我永远会……”

“什么?”徐茂没听清。

“我说,袖子又沾上墨水了,阿姐尽快脱下来,不然干了洗不掉。”徐蘅眨眨眼,指向她右边衣袖,浅蓝色布料上晕开一块昏黑墨迹。

徐茂抬起衣袖一看,倒吸凉气,很快她接受现实,“等下就洗,我把信写完。”

徐蘅无聊地玩徐茂头发,印刷的事情说完,她想起杜采文还在选人抄军报,立马松开那缕青丝,跟徐茂告别,赶回去监督杜采文。

军中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少之又少,杜采文选来选去才勉强凑够三个人,加上她和徐蘅一共五个人。

“蘅娘子,你来得恰是时候,我们划分好数目便快抄吧,时间紧迫。”杜采文桌面写过的废纸,抬眼望见徐蘅回来,当即抓走做帮手。

徐蘅小跑过去,查看杜采文留下的那几张纸,上面的字中规中矩,胜在方正清晰。

杜采文怕她不满意,解释道:“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我知道,那我们开始吧。”

徐蘅加入抄写军报的队伍,杜采文先给她分了五十份,倘若写不完再重新分配。

几人合力,按照杜采文的定稿小心抄写,一个字都不能改,所以落笔时更要警惕,注意别写错,否则整张都得重来。

万事开头难,徐蘅写一张的时候提心吊胆,眼睛紧紧盯着范例,生怕写错一个字,认真一笔一划勾勒字形,又怕位置不对,反复比划定位。

完全写下来一张,她才丢了笔,往后倚靠椅背,长长呼口气,伸手揉.捏酸疼的臂膀,转动手腕,缓解疲乏。

仅仅一张军报,徐蘅已经熬不住了,她还要抄剩下四十九份。

徐蘅转头看向杜采文,希望减少几份军报,哪知定睛一看,杜采文案头已经铺展好几张了,全是等候墨迹干的。

她伸张脖子偷觑,字迹工整,并非草草了事。

难怪杜采文对印刷兴致不高,根节在这里,她自己就能做到比印刷快,何需借助外力。

徐蘅心惊,什么也不说了,紧忙抽下一张纸,低头狂抄。

五个人花费十天抄完,徐蘅的胳膊累得几乎抬不起,拿笔微微发颤,杜采文却跟没事人似的,铁手般,没有半点异状。

徐蘅交了最后一份军报,决定躲开杜采文,再不帮忙抄东西。

这看着简单,却是一项体力活。

她往徐茂房间里钻,跟徐茂一起睡觉,久违地沾床就熟睡不醒,一夜好眠。

杜采文将所有上交的军报审查好,汇报给徐茂,徐茂选了个良辰吉日正式发放忠义军报第一期。

军报分发到各个班级,众人围拢了,踮起脚尖往人群中心看,新奇地打量这份军报。

班长抱着军报高声道:“别挤,每个人都能看,一个一个来。”

各班班长大声维持秩序, 让自己班的人排队站好,整齐划一坐下,静静等候她下发报纸。

九个人合看一张, 班长自己手里拿一张,刚好每个班十份分完。

“上面讲的什么呀?这个字我记得好像学过, 一时间忽然想不起来了……”

大家拿到报纸凑近一起看,指着上面的文字小声议论, 她们发现自己只认识零星几个字, 其中一部分还仅认半边,无法确定对错。

众人不由抓耳挠腮,互相询问。

班长清清嗓子, “大家别着急, 看不懂没关系, 听我说, 我会先读一遍,大家安静些,认真仔细听, 有问题再问我。”

“不要不当回事啊, 杜娘子说了,上课是要用军报的,杜娘子会为大家解读元帅讲过的话语。”

班长拿起报纸,展示给所有人看, 用手指向中间单独划出来的长框,里面正是《徐语》栏目, “大家看这儿, 注意,这是最重要的地方, 框中文字就是元帅讲话,如若有心,可以背下来,领悟元帅所思所想,不断精进自己。”

众人张大嘴巴,眼里流露惊诧神情,纷纷调转视线,一齐看向军报的中间位置,好

奇地研究起来。

班长看大家注意力差不多聚集在军报内容上,翻动纸张的声音微弱,并且逐渐消失。

空气里格外安静,班长摆正姿势,打开报纸自右边开始念。

所有人紧忙转移目光,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班长说话,一个字都不舍得放过。

头条新闻,肃州都督、平北节度使杨牧谋逆围城,皇帝携太子、妃嫔和重臣仓惶奔逃,封忠义军元帅徐茂为晋王,诏令进京平乱。

皇帝出逃途中,禁军哗变,冯贵妃被赐死以平息怨气,队伍顺利南下。

这些事情士卒们多少听过一些,不过每个人东拼西凑,知道的不全,经过军报前后梳理,大家总算看清楚事情全貌。

有人忍不住问道:“圣上就这样弃城而逃,京都落入贼子杨牧之手,那城内百姓怎么办?”

“圣上和贵人们都逃走了,杨牧算盘落空,应当全力追踪圣上,或许不会为难城中百姓。”

“难说,万一他气恼,拿百姓泄愤呢。”

大家七嘴八舌,谈论自己手里想法,同时明白徐茂下令急行的原因,归到最后感叹道:“元帅心系百姓,是我等之福,天下苍生之福。”

报纸内容接着是军中的训练情况,大概讲了下每天都在做什么,成果如何,表扬优秀班级。

“我们班,我们班!”

上报的班级沸腾,激动呼喊,其余人皆向她们投去羡慕的目光。

“别光顾着羡慕别人,咱们下次也努力上报,只要表现好,认真训练,每个班级都有机会。”班长们放下报纸,趁机鼓励大家打起精神,努力拼搏,争取下次登报表扬。

众人受到激励,心潮澎湃,端正坐直身体,期待下一份军报出现自己班。

“好了,下面是大家写的文章,咱们一班张秋桂的《从军以后》便被选进军报,大家鼓掌祝贺。”班长抬起头,向张秋桂投去羡艳的目光。@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大家惊奇,“居然真的选上了。”

众多道探究的视线落到张秋桂身上,张秋桂黑黑瘦瘦,看着平平无奇,放进人群里立马淹没其中,完全找不到她,平时也没什么存在感,想不到竟有如此才华。

张秋桂听到班长的话亦是震惊,瞪圆眼睛久久无法回神。

她完全没抱希望,仅仅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了出来而已,好多字还是她到处请教人,这篇文章才最终完成。

张秋桂感觉脸庞滚烫,羞赧地低垂脑袋,露出一截后颈,不敢抬头回应众人目光。

班长感叹道:“《从军以后》讲了她参加忠义军以后的感想,说实话,我第一次读完都流泪满面,虽然没有绮丽的用字,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难怪入选。”

众人心思各异,前面班级被表扬终究是集体荣誉,切身感受没有那么强烈,而张秋桂的文章入选登报,大家便心生不少想法。

张秋桂可以,为什么自己不行呢?

向下一份军报投稿的念头升起,大家胸腔狂跳,充满无限期待,小心翼翼地摸了摸书写张秋桂文章的地方,沾沾文气。

班长进入正题,两手捏着报纸朗读文章,声情并茂。

进入忠义军以前,张秋桂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娘子,家里姊妹众多,底下弟弟年纪尚幼,需要她跟姐妹轮流照顾,同其他人家并无不同。

近几年,姐姐们接连出嫁,不像小时候听来传说故事里讲的那样,没有吹吹打打地迎亲,而是穿一身干净衣裳,抱着包袱登别家门,吃顿饭,从此即为别家妇。

轮到张秋桂出嫁的时候,各家各户都拿不出多余的粮食,几近饿死,相看几家都瞧不上她,说她不够漂亮,不好生养,多一个人多一口饭,拒绝亲事。

她娘愁眉不展,爹终日唉声叹气,家里没有粮食了,她爹请了人牙子过来看,准备卖她给人做奴婢。

这时候,忠义军出现,招募士卒,不仅可以吃上热饭,踏踏实实地睡觉,还能上学读书。

张秋桂感觉跟做梦似的,时常掐痛自己,证明这一切不是她臆想出来的,她真的有了新生活。

班长念到情深处,泪水哗哗直流,众人境遇相似,深受触动,拉着袖子默默流泪。

末了,有人用衣袖胡乱擦脸,握紧拳头道:“这都要感谢元帅,如果没有元帅,咱们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谁敢动元帅一根寒毛,我跟谁拼命!”

其余人纷纷附和。

最后到《徐语》栏目,杜采文上课会重点讲解,所以班长简单地念了一遍,让大家提前了解,不作多余动作。

士卒们扒着中间的细长条框研究,班长念一句,她们小声跟读一句,记忆字音字形,努力理解话语意思。

幸而这些言语并不复杂,通俗易懂却富含深刻道理,听完以后用心记,很快就能完完整整地背下来。

宋得雪初到忠义军中,刚好赶上这份军报,颇觉新鲜,她真正看完更加震撼。

忠义军报不简单,它既为士卒介绍天下大事,当前局势动态,又写明军中各方面情况,规矩严明,使士卒了解忠义军,明确自己每日都做了什么,而不是浑浑噩噩做人形兵器。

军报令士卒主动

思考,鼓励她们自发投稿,激励人心,加深归属感。

宋得雪感觉这不是训练普通士卒,而是培养能够独当一面、调兵遣将的优秀将领,否则根本不必做这么多。

小士卒,手脚健全,能拎得动刀,上阵砍杀,如此足矣,标准极低。

而忠义军太特别了,元帅徐茂的言语,让军中士卒了解其为人行事,倡导共同学习,凝聚共识,上下同心,这样一支明理强识的军队剑指一个方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不是理所当然吗?

顾全各方,手段高明,宋得雪佩服。

军报发放以及介绍复述内容结束,杜采文前去汇报,在徐茂跟前讲了大概情况。

杜采文保证道:“元帅放心,大家都很喜欢军报,一有闲暇就围着军报看,互相讨教,还问什么时候出第二期呢。”

徐茂惊诧,琢磨杜采文的用词。

讨教?

许多士卒字都认不全,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问字上面,互相讨教的氛围浓厚就不足为奇了。

徐茂不想打击杜采文的积极性,扬起笑脸鼓励道:“不错,继续努力,以后军报越办越好,人人都离不开军报,作用极其重要,不可轻视。”

杜采文得到肯定,高兴地道声是,信心增益百倍,她想起一件要事,自己拿不准度量,禀告道:“元帅,属下以为军报或可协助军士学习,有意在课堂上为大家讲解其中内容,只是害怕属下讲解肤浅,无法达成效果,不知元帅能否抽暇前来指点一二?”

徐茂一头雾水,不知道一张报纸有什么值得分析的地方,然而杜采文眼巴巴地望着她,拒绝实在说不出口。

“什么时候?”徐茂说完就后悔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