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秦唐之好 晏央

第 139 章 辩驳

小说:

秦唐之好

作者:

晏央

分类:

穿越架空

第139章辩驳

武皇这般看重李令月所出的两名子嗣,这对于李令月的支持者们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可对于李显和李旦来说,就让他们心中不是那么痛快了。

这人呐,就怕对比。

往日李令月没有诞下孩子的时候,他们心中还没有什么想头,毕竟武皇对于她的孙辈都是一视同仁地忽视。

可现在,武皇对李令月一双子女的看重,衬得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像是捡来的一般,这就让他们的心情十分复杂了。

当然,李显和李旦心中虽有些不是滋味儿,他们倒也没打算做些什么。

他们没有继承父母的杀伐决断,他们的性子中本就带着几分优柔寡断。若非武皇看出他们成不了什么器,也不至于容忍他们至今。

……

在含元殿中,武皇郑重地将李令月的一双子女介绍给了满朝文武以及外国来宾。

李晏和李清今日被人隆重打扮了一番,裹在襁褓之中,由女官们抱着,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他们虽然年龄尚小,但五官精致,瞧着不像是寻常孩童,倒真有几分神仙童子的样子。

此时,他们刚刚睡醒,正探头探脑地打量着殿内的这些人,活泼极了。

有眼尖的官员注意到,两位小殿下身上裹着的襁褓,其所用布料以及上面绣着的花纹超过了寻常王爷和公主的规制。

武皇指着这对李晏和李清对周围的官员们道:“天佑大周,故而赐下了一双神胎给我大周皇储。日后,我大周的后继者,便从这对神胎中挑选。”

这番话语,在文武百官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武皇正处于春秋鼎盛之际,谁都没有料到,她不止定下了储君,还将储君的继承人也提前划定好了。

武承嗣与武三思低下头,遮住了眼中的不甘。

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姑姑究竟在想些什么,李令月姓李,这两个孩子也姓李啊!武皇为何宁可将皇位传给外姓之人,也不肯将皇位传给他们?

武承嗣和武三思并不知道,对于登上了帝位的武皇而言,家族并不是最重要的,她自己才是。

如何选择对武皇而言最为有利,她便会如何做。

当年,武皇尚未入宫之时,武承嗣和武三思的父亲对武皇母女并不好,武皇在上位之后却依旧选择提拔自己的侄子。这并不是因为武皇当真不计较自己那两名异母兄长的所作所为了,而是因为重用武氏家族的人对她而言更为有利,武家的人可以成为她手中的一把好刀。

在未曾登上皇位之前,武皇想要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皇帝,如今的她大权在握,稳坐江山,她又有了进一步的野心,那便是做出一番功绩来,名垂青史。

并非武姓赋予了她无上荣光,反倒是武氏一族因她而显赫。

武皇选择李令月以及李令月的一双子女,自然是因为李令月能够助她巩固地位,开疆扩土。

她们有共同的抱负、共同的理想和利益,并且在情感上,李令月这个亲生女儿也与武皇更为亲近。

敢于打破常理亲自登基的武皇,并没有武承嗣与武三思那么看重所谓的宗族,这恰恰是武承嗣与武三思最不能理解的。

早先,武承嗣和武三思还存着与武皇的几个子女争一争储君之位的意思。到了后来,武皇越过几个儿子,将李令月册封为皇储,随着李令月的地位逐渐稳固,武承嗣与武三思也起了些别的心思。

他们不再执着于让武皇册封他们为皇储——朝中支持他们的人太少,武皇本人看起来也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他们盼着能够成为李令月的皇夫,成为下一任皇储的亲生父亲。

但武皇的这番话,让武承嗣和武三思的算盘彻底落空了。

他们勉强能够理解武皇在侄子和亲生女儿之间选择了后者,可他们不明白,武皇为何宁愿选择一对父不详的野种,也不肯帮帮他们。

武家如果能和李令月联姻,明明对武皇来说也是有利的,不是么?

武承嗣和武三思打量着眼前这对玉雪可爱的龙凤胎,觉得他们有些碍眼。

这时,他们忽然感觉武皇凌厉的视线扫了过来,他们顿时吓得浑身哆嗦了一下,不敢再想些有的没的。

他们的这位姑母气场太过强大,且又眼神毒辣,仿佛一眼就能看透人心。即使是他们,在面对武皇这位姑母时,也时常会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武皇见两个侄子被自己震慑住了,便收回了目光。

她决定,待这场宴会结束之后

,再好好敲打敲打这两名侄子。

他们只需要当好她手中的刀即可,不需要去想一些多余的事。看在他们还算好用的份上,她并不想去动他们,可这前提是,他们不要触及她的底线。

除了武家兄弟之外,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在听到了武皇的话之后,显然也很是惊愕。

“圣人,两位小殿下年岁还小,不可轻易做出这等决定,以免折了两位小殿下的福气呀!

在他们看来,李令月自己都还是武皇的皇储呢,实在没有必要现在就决定李令月的继承人要从这两个孩子中选。待这两个孩子立住之后,再考虑这事也不迟。

否则,说句不好听的,要是这两个孩子中途夭折了,算怎么回事儿呢?

况且,这两个孩子并不是两兄弟,而是一位小公主和一位小王爷。瞧着武皇的架势,莫非是要将小公主和小王爷有同等继承权这事儿给定下来?

这也让一部分老臣心中有些排斥。他们虽然接受了武皇和李令月这对母女,但在他们看来,武皇和李令月只是特例。世间大部分女子都无法达到她们这样的高度。

这部分大臣连武皇任命赤玛伦为吐蕃代理都护一事,都接受得不情不愿。若非他们对吐蕃实在不够了解,若非吐蕃突然被打下来,他们一时间拿不出更合适的吐蕃都护人选来,他们是断然不会同意让赤玛伦成为他们的同僚的。

他们连女官都无法接受,又如何会愿意接受公主参与皇位争夺战成为一种惯例?

除非后世再冒出个像李令月一样受命于天、得天眷顾的公主来,否则,他们还是希望皇位能够在皇子们之间流转。这不仅是因为自古以来的观念,更是因为生育对于公主来说,是一道坎儿。

在他们看来,皇子可以广纳后宫,开枝散叶,留下足够的子嗣,公主能么?

若是他们在某位公主身上押了宝,那位公主最终却死于难产,不仅他们血本无归,朝廷也可能会因此而陷入动荡之中。

先前有传言说李令月难产,虽然这被证实是恶意造谣,但当时这则消息确实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隐忧。只要选择公主作为继承人,就免不了会面临这方面的问题。

正因如此,除非后世还有哪位公主如同李令月一般得天独厚,否则,大臣们并不想将公主纳入

到常规的继承序列中。

李令月的种种神奇之处,是他们亲眼所见,做不得假。如果后世有公主能够达到她这样的程度,那就不属于“竞争上岗”,而是“特事特办”。

武皇看出了他们的小心思,开口道:“这两个孩子可是上苍赐给令月的,自然与寻常孩童不同。寻常孩童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要当心着些,以免折了福气,这两个孩子却用不着!朕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她有底气说这话,当然不是真的信了这对兄妹是什么“神胎”,而是出于对李令月的信任。

李令月有诸多底牌,无论如何她都会想法子保住这对兄妹,不会让他们因为生病而夭折。至于兄妹俩的安保问题,武皇就能解决,用不着旁人操心。

“既然都是神胎,自然是哪个更有天分,哪个就成为继任者——这可是真正的受命于天。”

武皇的话,让许多大臣们暂且歇了继续劝说她的心思。因为他们突然想到,倘若李令月的这一双子女果真是上苍之子,那么他们的确符合“特事特办”的先决条件。

眼下唯一的问题是,许多人仍然对两个孩子的身世持怀疑态度,觉得这两个孩子是私生子,武皇和李令月是为了给他们造势,才搬出了“上苍之子”作为噱头。

但他们不敢当着武皇的面说出来。

罢了,两个孩子终究还小,待他们长大些再看看吧。若两个孩子果真不同寻常,他们这些大臣也不是瞎的。

武皇将这些人的神色尽收眼底。

这些人想要直接插手她和令月择储之事,那是做梦,她绝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如今,她们的威望,她们手中的权柄便已经达到让这些人三缄其口的地步了。难道,这些人以为他们未来还有左右择储的机会?

这些人所顾虑的,在武皇看来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

若是公主资质比皇子更高,且她本人也有意向成为储君,那么为了规避风险,她完全可以提前诞下继承人,继位后减少生育或者不再生育。若是她不想生育,或者生下的继承人不幸夭折,她也可以在宗室近枝中选择资质优秀的继承人。

武皇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对方的资质和心性,而不是其他的东西。与其提前担心女继承人难产,

倒不如担心担心万一退而求其次,选了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上位败光了祖上的基业该如何是好。

子嗣之事总有解决的办法,若是选了个昏庸之人上位,那才是真正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年幼的杜松芒布杰初来乍到,看着武皇与朝中重臣的争论,并没有贸然插嘴。当然,他也知道,他在大唐朝堂上还没有什么分量,这里并没有他插嘴的余地。

他只是默默将武皇对公主和皇子同样看重这件事记在了心中。

杜松芒布杰瞥了那两个襁褓一眼,心中暗道,或许,还应该再加个限定条件——武皇对那位太女殿下生的孩子一视同仁地看重。

这时,站在杜松芒布杰身边的波斯王子卑路斯上前附和了武皇的话。

“贤明的继承人不分男女。在我的国家,也曾经有公主登上皇位,只有狭隘的人才会忽视女子。

波斯王子显然已经在大唐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了,他的大唐话说得很不错。即使是杜松芒布杰这样的初学者,也能连蒙带猜地弄明白他的意思。

——这位波斯王子,对待武皇的态度,似乎异常热络。难道,波斯人都很崇拜武皇吗?

杜松芒布杰所不知道的是,波斯王子对武皇的确十分热络,但这是有原因的。

此前,波斯王子卑路斯所在的萨珊王朝被大食(阿拉伯帝国)所灭,他不得已,一路逃到了大唐。他的其他兄弟们选择向着东罗马帝国所在的方向逃窜,结果都在半路上被阿拉伯人杀**。

唯有选择往东边逃窜的卑路斯,成功越过帕米尔高原,逃入大唐境内,并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保护。当时的卑路斯一心想要复国,便恳请李治派军队助他抗击阿拉伯人,却被李治以路途过于遥远为由拒绝。

对于李治而言,除非帮助卑路斯复国对他和大唐而言有足够的好处,否则,大唐和波斯的交情还不足以让他为了波斯而对上阿拉伯帝国。

后来,李治因病去世,武皇登基,改国号为“周

卑路斯痛定思痛,在武皇站稳脚跟之后,他瞅准武皇手下缺人的时机,主动向武皇投诚,这才终于在武皇面前有了一席之地。

这般奉承武皇,目的也十分明确——他希望能够借助大周的力量复国。为此,他愿意做任何事。哪怕是武皇让他的儿子泥涅师去侍奉李令月,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这种时候,卑路斯反而更希望能够通过姻亲关系,加深波斯与大唐之间的联系。

十分遗憾的是,武皇和李令月本人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哪怕泥涅师是一位具有异域风情的俊美少年,李令月对他的容貌也只有纯粹的欣赏,而没有别的想法。

很快,一旁新罗的使者也上前附和着波斯王子卑路斯的这番话。他们的国家不久前出过善德女王金德曼和真德女王金胜曼,他们在发表女子不输男儿的言论时,那是相当有的有理有据。

当然,新罗的使者会选择附和卑路斯的话,并不是因为他们跟卑路斯这个波斯王子关系有多好。地处朝鲜半岛的新罗与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萨珊王朝距离过于遥远,在来到大唐之前,新罗使者和波斯国使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新罗使者选择附和波斯王子的话,同样也是因为他们想要讨好武皇。

新罗第二十八代君主,真德女王金胜曼在位时期,金胜曼为了解除来自高句丽和百济的威胁,选择归顺大唐,成为大唐的附属国。自此,新罗开始使用大唐永徽年号,并推行大唐服饰,进行“唐化运动”。

如今,大唐江山易主,这个帝国非但没有衰弱下去,反而变得更加强大。新罗使者在见识过大周的强盛之后,更是坚定了要抱紧大周大腿的念头。

大周的女皇喜欢什么,他们自然要投其所好。

这位女皇陛下虽已年逾六十,但她神采奕奕,看上去远比她实际的年龄要年轻许多,属于她的时代似乎还会延续好些年。她有一位年纪轻轻就武德充沛的继承人,等到那位继承人坐上皇位,必然会延续她先祖们的风光。

新罗向来识时务,他们愿意向强者低头称臣。只要大周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实力,他们就会始终用恭谨的态度来侍奉大周。

当然,大周要是中途衰弱下去了,他们当然也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到了那时,大周也就没有精力再来管他们了……

新罗使者说话语速比较快,再加上他们的话语中带着些口音,杜松芒布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