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八百里加急的信件被送到长安时,李隆基还在大殿之内与杨贵妃载歌载舞。
动听的乐声,美妙的舞姿,扑面而来的香气,都让李隆基沉醉无比。
青春靓丽的美人静静地依偎在垂垂老矣的李隆基身畔,让他感到自己像是重新回到了年轻时一般。
那时的他,还是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每日都有用不完的精力。
不过,少年时代的记忆,对于李隆基来说并不都是美好的。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生活在武皇的高压之下,他每日都要为自家的前程甚至性命而担忧,自然没什么心思与心爱的小娘子互诉衷情。
此时,李隆基大权在握,又有美人在怀,他便想好好弥补一下从前的遗憾。
在美人的笑靥中,他可以忘记自己日益老去的事实,忘记自己不断流逝的生机……
当殿外的侍从来禀,道是宰相有要事求见之时,美妙的乐声戛然而止。
李隆基不痛快地看着从殿外走进来的人:“什么事?”
如果来人不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只怕此时,李隆基已经将人给撵出去了。
杨国忠拿着手上的信件,对李隆基道:“圣人,安禄山反了!”
李隆基和杨贵妃闻言,满脸都是诧异之色。
“你在胡说什么?禄山是朕与贵妃的干儿子,为人憨厚老实,最是忠心耿耿,他如何会反?”
李隆基想起杨国忠在朝堂上与安禄山不睦的事实,很快便为此事下了定义。
“定是你与他又闹不痛快了,是不是?你们怎么闹,朕不管。可这次,你污蔑禄山谋逆,未免太过了。”
李隆基这般宠爱杨贵妃,因她之故,提拔她满门,按理说,他应该更加偏向身为杨贵妃兄长的杨国忠才是。可事实上,他是很懂得权术平衡之道的。
就如当初,李隆基那般宠爱武惠妃,在废黜太子李瑛之后,却未立武惠妃之子,而是立了不怎么得他宠爱的李亨为太子。
武惠妃及其子寿王与当时的宰相**甫十分亲近,李亨却与**甫矛盾颇深。
对于李亨与**甫明争暗斗之事,李隆基乐见其成。
唯有身边的宠妃、宠臣与他的继承人不是一条心,他才能放心地继续宠爱他们。
否则,宠妃、宠臣与他的太子沆瀣一气了,还要他这个皇帝做什么?
李隆基这套平衡之道,放在杨国忠与安禄山身上,也同样适用。
在李隆基看来,安禄山是个没有任何根基,只能仰仗他的胡人,他可以放心地对安禄山委以重任。杨国忠则是他宠爱的贵妃的兄长,又惯会讨他喜欢,他自然也乐意重用杨国忠。
他想要重用的两名朝臣,关系又恰好这般不睦,简直太妙了。他可以利用朝臣间的种种矛盾,让各方势力达到完美的平衡。
对于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的斗争,李隆基非但不加以制止,反而放任自流。
此前,杨国忠就曾向李隆基禀报过安禄山对上不忠。
李隆基只听了听,却没往心里去。
安禄山出身卑贱,没有任何根基,可以说是李隆基一手提拔起来的,怎么会对他不忠呢?他那般信任倚重安禄山,安禄山有什么背叛他的理由?
那回,杨国忠是挑着李隆基心情好的时候说的。李隆基纵然不信,也没有对杨国忠多加苛责。
但这回就不一样了,杨国忠直接打扰了李隆基欣赏歌舞的雅致,还给安禄山的罪名升了级,一副恨不得除掉安禄山的样子。
这让李隆基很不高兴。
看在宠妃杨玉环的面上,李隆基不打算重罚杨国忠。
他揽着杨贵妃,对杨国忠道:“你好生反省反省吧。说起来,那安禄山是你堂妹的干儿子,也算是你的半个外甥了。
杨国忠:“……
并不想要那个外忠内奸的“外甥
那安禄山就知道奉承杨贵妃,对于杨国忠这个宰相兼国舅爷却不屑讨好,还总是与杨国忠作对。
对于那种人,杨国忠怎么可能喜欢得起来?
尤其这次,安禄山谋反打的旗号还是“讨伐逆臣杨国忠,杨国忠纵使对国事不那么上心,但他对自己的小命还是十分上心的。
他见李隆基半点儿都不肯相信自己的话,不由有些急了,朝一旁的杨贵妃连连使眼色。
杨贵妃迟疑了片刻,却没有开口。她对前朝之事向来不关心,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李隆基。
况且,杨国忠虽然是她的堂兄,但安禄山也同样是她的干儿子,每回安禄山
进京,都会在她面前卖乖讨好,把她逗得十分开心。杨贵妃也不知道,她该站在哪一边。最终,她还是决定不掺和此事。
杨国忠见李隆基准备离开了,不由急道:“圣人,这回真不是臣诬陷安禄山,他是真的反了!他的大军,已经向着关中之地打过来了!
他说得慷慨激昂,然而,他的话语,李隆基却已不愿再听。
这时,一阵悦耳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你叫不清一个装睡的人的。你们这位好皇帝,如今是彻底只要他的干儿子,不要大唐的江山了!
只见,不知何时,一个身着华丽宫装的女子站在了门口。
她的周边,环绕着一层云雾,她明艳的五官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好似神女临世。
杨贵妃和杨国忠看向女子的目光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一层敬意。然而,云雾散去之后,女子的面容,却让李隆基面色苍白,汗**直立。
“你……你怎么还活着?不,不可能……李隆基一边说着这话,一边踉跄着后退。
最终,他一个没站稳,狼狈地摔倒在地上。
李隆基异样的举动,也让杨贵妃和杨国忠倍感莫名。
什么叫做“你怎么还活着?
看起来,圣人是认识眼前的女子的,只是,在圣人的认知中,眼前的女子应该已经**。
这名恍若神女降世之人,究竟是谁?
很快,他们心中的种种疑惑就有了答案。
只见这女子用极为嫌弃的目光瞥了李隆基一眼:“若不是大唐江山就要因你而败落,惹得老祖宗们纷纷动了怒,你当本宫愿意来见你吗?
“当初,你为了**,赐死本宫,又杀了不少皇族中人,如今,你对着你那干儿子倒是大方!
杨国忠和杨玉环听着这话,心中有了底。
李隆基赐死的人不少,但被他亲自下旨赐死的公主却不多。
杨国忠和杨玉环知道的,唯有李隆基的姑姑镇国太平公主,以及李隆基的堂妹安乐公主。
镇国太平公主身为武皇**,得武皇亲自教导,酷好弄权,曾权倾朝野一时。
安乐公主则是唐中宗李显之女。这位公主虽然没在政事上展现出什么过人的才干,却将她的野心直截了当地摆在了台面
上。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重新登上了帝位。安乐公主李裹儿仗着李显对她的宠爱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让李显立她为皇太女可惜未能得偿所愿。李显对她颇为纵容虽立她为皇太女却也未曾因此而斥责过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