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融入
含元殿、宣政殿与紫宸殿是大明宫的三大正殿,这三座宫殿在同一中轴线上,分别为大明宫的外朝、中朝和内朝。**
按照武皇的习惯,含元殿是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比如元正日(元旦)的大朝会就是在含元殿举行。
宣政殿是处理国家事务的地方,文武百官平日里在宣政殿上朝议事,各国使团在抵达长安时,武皇也是在宣政殿接见他们,科举考试的殿试同样也在宣政殿进行。
紫宸殿则是武皇召集大臣们商议机密要事之所。能够进入紫宸殿的,即便不是武皇的心腹,也是极得武皇看重之人。
大明宫的殿基约15米高,高耸的宫殿群对于吐蕃王族们来说蔚为壮观。无论是层层台阶之上的宫殿,还是穿着甲胄穿梭在宫殿之中巡逻的金吾卫,都让吐蕃王族们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大明宫的宫殿群规模十分宏大,宫中的管理制度也比吐蕃王朝更加森严。这些吐蕃王族仅仅站在大明宫的台阶下,都从杀气腾腾的金吾卫身上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吐蕃王族们抵达含元殿时,便经过了一次检验。含元殿前的官员既要确认他们的身份和人数,又要确认他们身上有没有携带违禁之物。
当吐蕃王族们穿过含元殿,来到宣政殿前方时,他们又接受了一次同样严格而又细致的检验。
宣政殿前的官员在检查无误后,提醒他们:“现在圣人正在与文武百官议事,你们进去的时候注意着些。”
杜松芒布杰闻言,一张小脸绷得紧紧的。他身边那些本就对武皇生出了几分敬畏之心的吐蕃王族成员不由愈发紧张了。
为他们引路的官员注意到了他们的异常,不过,这名官员并没有说什么。第一次来到大明宫前的外国使臣表现比吐蕃众人夸张的多了去了。吐蕃众人仅仅只是有些敬畏和紧张,根本不算奇怪。
当这群吐蕃王族们走进宣政殿时,殿内的所有大臣都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他们。
杜松芒布杰注意到,这些大周官员们手中都握着一块笏板。即使是转过头来看他们的时候,大周官员们手中的笏板依旧是端端正正的,没有丝毫的歪斜。
至于那高高坐在上首的女皇……
杜松芒布杰与吐蕃众人只注意到她穿着一身极为华丽繁复的袍服,他们根本不敢仔细打量那位女皇。
这座宏伟的宫殿,宫殿中的文武百官,以及女皇本人的威势,都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感。
原本这位远在长安城的女皇,对于吐蕃众人来说只是一道遥远而又模糊的影子。现在,这道影子在他们面前,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且多了几分神性。
女皇一定是一位得天独厚之人,才能入主大明宫,成为一个偌大帝国的主宰者。
武皇看着底下一个个紧张得跟鹌鹑一样的吐蕃王族们,开口问道:“谁是末代吐蕃赞普?”
她当然不会藏语,但她身边一名年轻的女翻译官很快就将她的意思传达给了面前的吐蕃王族们。
杜松芒布杰攥紧了自己的衣袖,上前向武皇行了个大礼:“回大周女皇的话,是……是臣。”
早在杜松芒布杰启程前往长安之前,赤玛伦便将大唐的礼仪教给了他。
如果吐蕃王朝此时还是大唐的重要合作伙伴,身为吐蕃赞普的杜松芒布杰是不需要向武皇行这么大的礼的。现在,吐蕃王朝已经亡了,包括杜松芒布杰在内的原吐蕃王族如果想过得好一些,就必须识时务。
武皇见到匍匐在自己面前的吐蕃末代赞普,眼眸中浮现出几丝满意之色。
看来,令月举荐的那位吐蕃都护不仅自己知情识趣,在教孩子方面,也同样称得上出色。
只要这孩子足够安分识趣,她不介意让这孩子过上优渥的生活。
自大唐建国以来,太宗皇帝便对异族极具包容之心,在这方面,高宗皇帝与武皇同样也延续了太宗皇帝的风格。
在武皇看来,若是这孩子长大后有足够的能力和忠心,她也不介意重用这孩子。
“你今年多大了?”
“臣今年七岁了。”
杜松芒布杰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从容一些,以免给吐蕃和阿娘丢人。
“七岁,正是该进学的年龄……往后,你就与其他人一起进入太学就读吧。”
“多谢圣人!”
在听完翻译官的翻译后,杜松芒布杰轻快的声音中似乎带了几分雀跃。
武皇见状,不由对他产生了几分兴趣:“你很期
待能够进入我大周的太学?”
“是啊先祖曾经派‘遣唐使’到大唐来学习他们都学到了很有用的东西回去之后变成了很厉害的人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来大唐学习!以前阿帕还在的时候我跟阿帕说我也要做遣唐使阿帕一直不同意。现在我终于能自己来大唐学习了!”
这回翻译官一边翻译杜松芒布杰的话语一边小心观察着武皇的神色。
杜松芒布杰一口一个“遣唐使”和大唐翻译官实在担心武皇不高兴。
谁知武皇神色平静地听着这些话。
尽管她将国号改为了“大周”但她明白
不仅大周内部的许多大臣如此大周周边的许多属国也同样如此。
“遣唐使”便是李世民的“天可汗”时代留下的印记之一因为大唐强盛如斯周边各国的国王们纷纷派遣使团来大唐学习。即使现在依附于大周的属国也依旧习惯将他们派来大周学习的使者称为“遣唐使”而非“遣周使”。
随着大周与海外诸国的贸易日益繁盛不少国人驻留海外“大唐街”开始兴起**。
这种文化认同是不可磨灭的。即使是身为大周当权者的武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正因如此当李令月当初向武皇提出使用“大唐”和“大周”双国号时武皇并没有一口拒绝。
当时朝中不少大臣都为李令月捏了一把汗他们一面震惊于李令月居然敢撸虎须一面却又心中暗自期待。
万一呢?万一武皇同意了呢?
最终武皇同意了李令月的谏言。
朝中的诸多大臣们既感到高兴又十分不解为何武皇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李令月的谏言。难不成武皇宠爱这个小女儿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了吗?
他们并不知晓此前武皇和李令月就有过一场私底下的对话。
李令月问:“阿娘可想让大周长长久久地存在下去?”
武皇用审视的目光望着自己的**:“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将大唐与大周绑定在一块儿大唐存在一日大周就存在一日反之亦然。无论是国内之人亦或是国外之人对大唐的认可度都高于大周若是执意
以周代唐日后消失的只会是大周。既如此何不让大周和大唐共同延续下去?”
李令月道:“您与阿耶我与李唐先祖大周与大唐终究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武皇在经过漫长的沉默之后开口道:“你胆子倒是大很少有人敢跟朕说这种话。”
李令月见武皇面上并无愠色便知这事成了一半。
她笑眯眯地道:“我私底下跟自己的亲娘说话难道还要小心翼翼不成?况且
尽管武皇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她却不想让李令月太得意。只见她伸出食指在李令月额头上轻轻戳了一记。
从此之后她的国既是大周也是大唐。
两个国号并行的时间虽不长“周”、“唐”之号共存却已经是朝中上下人尽皆知的事实武皇自然不会因为杜松芒布杰言辞间对于大唐的推崇而生气。
只听武皇对杜松芒布杰道:“你刚刚入学只怕跟不上太学的进度。这样吧朕为你指派一名老师来辅导你直到你完全适应长安城的生活。”
杜松芒布杰一脸惊喜地看着武皇。他觉得武皇实在是太好了!他正在为语言不通的问题而发愁呢武皇居然如此贴心主动帮他解决问题。
这么好的一位国君为什么总有人说她凶残呢?
武皇将杜松芒布杰接下来的生活安排妥当之后望向其他吐蕃王族的目光就没有那么和善了。
原本见武皇对杜松芒布杰和蔼可亲的吐蕃王族们见状一颗心悄然提了起来。
他们不明白为何武皇对待杜松芒布杰与他们差别竟然这么大。但他们知道他们想要在大周过得好必须借着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博得武皇的欢心。否则恐怕他们接下来又要回到那处逼仄的住宅中了。
这几日他们在突厥可汗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听身边负责看守他们的人说了突厥可汗当初被唐太宗抓回大唐之后的种种遭遇一个个都老实了不少。
他们那么多人挤在逼仄的住处身边没有仆从侍奉一应大小事务只能亲自动手来做。他们活动的范围仅限于那处小小的院落。此时他们才深刻地意识到吐蕃王朝已经灭亡了。
即使吐蕃没亡他
们也不可能与如此强大的唐帝国相抗衡。
这般想着,这群吐蕃王族们学着杜松芒布杰的样子,向武皇俯首称臣。
刚才他们还笑话杜松芒布杰在武皇面前态度谄媚,现在,他们的表现与杜松芒布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惜,他们刚到长安时的表现,到底在武皇那里扣了大分。
武皇扫了他们一眼,淡淡地道:“吐蕃王朝已然覆灭,按照朕的意思,不听话的前王室成员就该杀了以绝后患,是朕的皇储定要留你们一条命。”
“朕对你们耐心有限。日后,你们若是安分守己,朕便给与你们去太学上学的机会,许你们在我大周像普通国人一样生活。你们要是有能耐,也可以参加我大周的科举考试,考上了朕便封你们做官。可你们要是对我大周存有不臣之心,朕便直接叫你们人头落地。你们听明白了吗?”
翻译官一句句地将武皇的话翻译给吐蕃王族们听,吐蕃王族们忙不迭地点头道:“明白,明白。”
在见识过大唐的繁华与强大之后,这些吐蕃王族们彻底没了与大唐对着干的心思。
这些王族成员们平时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要让他们像底层百姓一样生活,他们肯定是不乐意的。好在武皇给了他们在大唐做官的机会,他们自然要好好努力一把。
只是,他们中大部分人才干平平,又不会说大唐话,这时候科举考试卡得还很严。他们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是十分困难的。
不过这时候,他们是想不到这一层的。
接下来,武皇又问了他们几个与吐蕃有关的问题,便像是对他们失去兴趣一般。
在吐蕃王室一行人中,唯有杜松芒布杰能够得到武皇的些许关注。
武皇指着杜松芒布杰对在场的大臣们道:“这是吐蕃代理都护之子,你们也认识认识。他日后要在太学中读书,怕是会成为你们家中子侄的同窗。”
大臣们若有所思地将杜松芒布杰打量了一番,便移开了目光。
吐蕃王朝已亡,他们自然不需要太给杜松芒布杰这个末代赞普面子。他那个正在做吐蕃代理都护的母亲日后会怎么样,也不好说。大臣们并不怎么看好赤玛伦这个没什么政绩的吐蕃太后。
要是赤玛伦真能坐稳吐蕃都护的
位置,杜松芒布杰在这些大臣们心中,才会变得重要一些。
不过,这些大臣中的许多人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比起让家中的晚辈与杜松芒布杰处好关系,他们更希望从此在朝堂上看不到杜松芒布杰和赤玛伦的身影。
杜松芒布杰虽然听不懂武皇的话,却也大致能够猜到,武皇是在向朝臣介绍他。他抬起头,飞快地将在场的大臣们扫视了一遍,然后惊讶地发现,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有着异域面孔。
初次步入大明宫,杜松芒布杰的心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疑惑。可他知道,这个朝堂上,还没有他说话的余地。他心中的许多疑惑,他只能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慢慢观察。
武皇派来教导杜松芒布杰语言的人,是一名令人观之可亲的女官。
这名女官名叫丁佩兰,正是去年李令月亲自招录的女官之一。
由于丁佩兰能够顺畅地用吐蕃语跟杜松芒布杰交流,杜松芒布杰一度以为她已经学习吐蕃语很久了。当杜松芒布杰得知,丁佩兰实际上也才学习吐蕃语一年,他不由啧啧称奇。
“你,真的,厉害。杜松芒布杰用刚刚学会的一点大唐话磕磕绊绊地说着。
“这算什么?跟我一起学习语言的小姐妹中,还有个人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波斯语呢。丁佩兰笑起来的时候,颊边带上了两个小梨涡。
刚刚开始学习大唐话的杜松芒布杰显然理解不了这样的长句,于是,丁佩兰又用吐蕃话将刚才她说过的话复述了一遍。
“波斯是哪里?为什么要学习波斯语?
“波斯啊……在吐蕃以西的伊朗高原上。我的小姐妹学习波斯语,自然是为了实现一个巨大的梦想。
这一刻,她的目光忽然变得很悠远。
杜松芒布杰看不懂丁佩兰的眼神,却觉得这眼神似曾相识。
后来,他想啊想,终于想起他在自家阿娘脸上,也看到过这样的眼神。
……
曾经的杜松芒布杰对于吐蕃以外的地区,是十分懵懂的。
当他在长安城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个国家。
新罗、百济、高句丽、波斯、天竺、大食……这些国家中,有一些国家,因
为与吐蕃王朝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