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秦唐之好 晏央

第 135 章 任命

小说:

秦唐之好

作者:

晏央

分类:

穿越架空

“捷报”这个词,让在场的大臣们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最近朝中明明没有对其他地方用兵,武皇口中的“捷报”,又是从何而来?

作为武皇的信臣,狄仁杰率先接过了这封加急书信。

当他阅读完这封书信,整个人都陷入了恍惚之中。

他身旁正等着他看完之后将书信传过来的一名大臣,见狄仁杰迟迟没有动静,忍不住问道:“狄相,可是这封书信……”有什么不妥之处?

后半截话,被这名大臣生生咽了回去。

既然坐在上首的武皇面露喜色,称这封书信为“捷报”,按理说,这封书信不该有任何不妥之处。

回过神来的狄仁杰赶忙掩饰住自己的失态,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这名大臣。

向来老成持重的狄相,此时声音中居然带了几分颤抖:“这的确是捷报,于我大周而言,这是天大的喜讯,值得举国同庆!”

这样一番话,让尚未读到这封书信的大臣们心中愈发焦躁——究竟是什么样的捷报,能够让狄相这般激动?

待这封书信在这些重臣们面前挨个儿传了一遍后,在场的大臣们集体陷入了失声状态。

在外界谣传李令月产后虚弱、下不得地的时候,李令月居然已经率领亲兵重返战场,把偌大一个吐蕃变成了大唐的领地!

谁能想得到啊?这谁敢去想啊!

先前那个曾与太宗皇帝麾下的军队交手,连太宗皇帝都感到棘手的王朝,当真归大唐了?

那个趁着大唐政权更迭之际,意图派兵占大唐便宜的吐蕃,当真归顺大唐了?

那么大的一块地,从此就要成为大唐版图中的一部分了?

朝中的大臣们被这则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像是被从天而降的巨大馅饼给砸中了,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反应不过来。

武皇看着他们的表现,颇觉好笑:“怎么,现在可还需要朕派人去扬州接令月回来?”

现在,朝中的大臣们哪里还会不明白,皇太女迟迟未回朝中,是因为她收到了来自武皇的秘密任务。

只是,对吐蕃用兵这等大事,在朝中向来都是要经过重重讨论,才能最终拍板决定的。在大军正式发兵之前,户部还要负责筹集粮草,兵部也要派人清点兵器,

跟进工作。

武皇母女究竟是怎么做到绕过朝廷悄无声息就将吐蕃给打下来的?她们的大军又是从哪里调派的?

这么大一件事朝中居然没有得到一点消息可见武皇和皇储手中掌握的权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大臣们心中充满了疑惑在他们眼中武皇面上的笑容似乎也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尽管他们很想弄明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但他们知道现在最要紧的不是这件事而是接下来大唐该如何管理吐蕃。

大唐不是第一次将周边的国家打下来原本的高昌、龟兹、吐谷浑等国已经被大唐所灭。按照惯例大唐会在这类彻底地方设立都护府来进行管理。

那么这次大唐是不是也要在吐蕃地区设立都护府?又该由谁来担任吐蕃的首任都护?

吐蕃那么大个地方管理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朝中许多大臣对于吐蕃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于接下来该如何管理吐蕃

松赞干布能在吐蕃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王朝可见吐蕃本身的资源是相当充沛的。

与优越的自然资源相对应的还有青藏高原上那复杂的情况。

如果派去的都护不能把吐蕃管好只怕又要闹出大乱子来。

要是这攻打吐蕃之事是由朝廷来主导的在发兵之前朝中官员们就会把这些问题考虑好提前开始做准备——当然在这之前有关于打不打吐蕃估计在朝堂上还会经过一番争论。

现在冷不丁告诉这些大臣吐蕃已经被打下来了他们自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狄仁杰想了想对武皇道:“吐蕃既是太女殿下打下来的太女殿下对吐蕃应当比我们更为了解。毕竟太女殿下曾说过她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发兵吐蕃之前她心中应该就已经有了计较。此时她人就在吐蕃所见所闻总比我们这些千里之外的人更为直观。不知太女殿下可曾向圣人推荐过什么人?”

他这么一问不少官员都用紧张而又期待的目光看向武皇。

一些官员认为吐蕃是苦寒之地况且他们家中的势力范围也到不了那里去吐蕃为官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定是要吃一番苦头的。与之相比他们更愿意继续呆在长安城

中,或者被派到繁华富庶的地方去。

另一些官员则认为,长安城中人才济济,想要在京城做出一番业绩来,怕是不容易。外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虽说管理吐蕃必定不会是一件轻省的差事,但他们要是能够把吐蕃给管好,这不是更能说明他们的本事吗?

还有一些官员则对此事秉持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去吐蕃为官,风险与机遇并存。若是选中他们了,他们就去,若是选不中他们,他们就不去。

武皇在上方将底下官员们的神色尽收眼底:“令月的确向朕推荐了一个人。此人是吐蕃当地的人,令月在与她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她胸有沟壑,可堪大用。”

“吐蕃人……”一些大臣们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

但很快,他们的眉头就放松了下来。吐蕃人的确对吐蕃当地的情况更加了解,要是当地的贵族或者权臣向太女投降了,太女任用当地人治理当地人,倒也说得过去。

“不知这人是吐蕃的哪位大臣?”

这些年,大唐与吐蕃战战和和,朝中大臣们对于吐蕃王庭的一些重要臣子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在他们想来,李令月推荐的人,多半是噶尔家族的人,再不然就是吐蕃那几大尚族的人。

至于底层人,他们根本就没考虑过。吐蕃王朝阶级固化严重,底层人很难摆脱农奴的身份。李令月要是提拔一个农奴来管理吐蕃,那才是真的要出乱子,她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武皇看着眼前的官员们,缓缓开口道:“是最后一任吐蕃赞普的母亲,吐蕃太后赤玛伦。”

她的这番话,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荒谬!怎可让吐蕃太后继续管理吐蕃?吐蕃既然已经向我大唐投降,原王室之人就得全部拘押进京,防止他们在当地作乱!”

“是啊,这太后还是一个女娘……我大唐可没有任用女娘作为朝中正式官员的先例啊!”

许多官员能接受女子以帝王生母的身份干涉朝政,但他们无法接受女子成为他们的同僚。他们更加无法接受,在此之前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女人,就因为是吐蕃末代赞普的母亲,居然就能一跃成为吐蕃都护!

他们穷尽毕生精力,都不一定能够坐上的位置,为何那位吐蕃太后轻轻松松就能坐上去?

武皇的话遭到了朝中官员们的强烈反对。

武皇被他们吵得脑袋疼她一面用手指摁揉着自己的太阳穴一面道:“都给朕闭嘴!”

朝中的官员们这才安静了下来。

距离武皇上一次大开杀戒还没有过去多久朝中官员们并不想亲身尝试惹怒武皇会是什么下场。

他们遇到无法接受的事依然会跟武皇据理力争但他们不会试图挑战武皇的底线。

武皇烦躁地瞥了这些大臣们一眼:“吐蕃是令月打下来的她向朕推荐赤玛伦朕总不能为了你们而驳了她的颜面。打吐蕃的时候你们不曾出一点力现在吐蕃打下来了你们倒是有话说了!”

朝中官员们:“……”

打吐蕃的时候他们也不知情啊他们怎么为打吐蕃一事出力?

话说回来武皇和皇太女究竟是什么时候决定打吐蕃的又是怎么把吐蕃给打下来的?他们真的好想知道啊!

武皇见手底下的大臣们没了声音拍板道:“让令月在吐蕃停留一阵子稳定吐蕃那边的局面。在此期间赤玛伦作为我大唐的代理都护驻扎吐蕃并建立吐蕃都护府由文成来辅佐她管理吐蕃。”

“她要是果真像令月说得那样了得既能迅速稳定吐蕃的局势

武皇对李令月的眼光还是颇有信心的她虽然也没有听过赤玛伦的名声但李令月既然因为惜才而留下赤玛伦连带着留了吐蕃王室其他人的性命又大力向武皇推荐赤玛伦那么赤玛伦必定有她的过人之处。

短时间内朝中这些大臣们很难找到比赤玛伦更适合管理吐蕃的人——当然他们要是真的找到了那也很好直接将那人派去吐蕃与赤玛伦合作就是。武皇是从来不会嫌手底下人才多的。

再者吐蕃都护府只靠着赤玛伦和文成公主手底下的那些个人也撑不起来朝廷这边在遴选出合适的官员之后还是得再派一些官员过去。

大臣们听了武皇的话仍然有些无法接受——今日发生的事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如果身为吐蕃太后的赤玛伦能够以女子之身正式进入朝堂成为官

员那么其他的女子是否也可以入朝为官?吐蕃女人都可以在他们大唐做官了没道理他们本土的女子反倒不行吧?

朝中的许多大臣们本能地反感这样的事。在武皇和李令月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他们已经默认了女子可以在朝中承担辅助的角色——就像武皇和李令月手底下那些女官辅佐她们一样。

但要让这些大臣们接受女官成为他们的同僚他们无法想象那样的未来。

他们本能地觉得如果放任这样的事情发生接下来一切都会失控。

武皇才不管这些官员们在想什么呢他们只知道在她跟前唧唧歪歪有本事倒是拿出个比赤玛伦更合适的人选来啊!

这些年来随着武皇对朝堂和军队的掌握度越来越高她说话时也比之前更加硬气。

“你们要是拿不出更合适的人选就按照朕说的来!朕知道你们向来看不起女子不止那赤玛伦就连朕和令月你们也是看不上的!可你们要是为着自己的私心而耽误朝廷大事休怪朕不客气!”

她这番话一出口刚刚还在嘀嘀咕咕的大臣们顿时就不说话了。

武皇这番话实在是太诛心了。他们要是再反对下去恐怕他们就要被安上大逆不道的罪名了。

武皇这么说

但不知为何哪怕他们知道女子中也有武皇和李令月这样厉害的存在他们也会下意识地将武皇、李令月与其他女子分隔开来。

武皇和李令月这样的女子在他们心中就像是有别于其他女子的第三类物种一般她们与一般的男子与一般的女子都不一样。

现在武皇正在逼迫他们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除了武皇和李令月之外仍有其他厉害的女子存在。无论他们是否愿意日后会有女子进入朝廷成为他们的同僚……

正当这些官员们怔愣住的时候武皇已经离开了。

那些原本打算在武皇面前给李令月上上眼药的投机者没找到机会说上一句话。此时他们的注意力也都被武皇放出的这枚重--磅--炸--弹给吸引走了。

官员们知道宫殿周围还有武皇的人在。他们要是在这附近交流他们说出的话肯定会被武皇派来的

人听了去。

他们一直忍着没有开口,直到彻底离开了皇宫,他们才开始进行小声地与同僚进行交流。

“你们对于这件事儿怎么看?”

“圣人已经做出决定,我们无法动摇圣人的想法。现在跟圣人对着来,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那怎么办?难不成,我们就要眼睁睁看着一个吐蕃女人成为吐蕃都护,压在我们头上?”

“何况,她还是吐蕃太后!凭着她这个身份,想要在吐蕃做些小动作实在太容易了!圣人和太女难道对她就这样放心吗?”

“为今之计,只有等。能力和忠心,只要吐蕃太后缺乏一样,她这吐蕃都护的位置就坐不稳。”

到了那时,令朝中官员们感到难以接受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吐蕃女人成为吐蕃都护,什么也不做吗?这也太被动了!”

“你想做什么?你又能做什么?除非你能立刻给圣人推荐一个更适合做吐蕃都护的人,否则你想什么都是白想!再过不久,吐蕃王族的人就要被押送回长安了。到时候,我们派人去打探打探那个吐蕃太后的信息,再做打算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