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秦唐之好 晏央

第 77 章 自荐

小说:

秦唐之好

作者:

晏央

分类:

穿越架空

蝗灾多发于盛夏之际,且常与旱灾相伴。

干旱少雨时节,湖泊河流水位降低,十分适合雌蝗产卵**。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今年的夏季来得比往年早,各地的温度与去岁同时间段相比要高上不少,便连降雨量也少了许多。

韩、赵、魏的君王只顾着抱怨酷暑难捱,却未曾考虑过这种温度对于农事会有什么影响。

反正他们的粮仓中堆满了粮食,饿着谁,都不会饿着他们这些国君。底下的黔首死活与他们何干?便是不幸饿**,也只能说是他们命不好。

春日里,这三地的农人辛辛苦苦种下的秧苗,如今损失惨重。眼见着今年就要颗粒无收了,他们中不少人都跪坐在干裂的地面上,哭天抢地,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要如何熬下去。

秦国在六国之地安排了不少细作,韩赵魏遭灾的第一时间,细作就将消息传回了秦国。

对此,秦国君臣第一时间便引起了高度重视。

韩赵魏既然遭了灾,秦国会不会也有同样的灾祸?

便是秦地没有那许多蝗虫卵,他们也需谨防韩赵魏三国的蝗虫吃光了他们境内的庄稼,向着秦国而来。

朝会上,坐在上首的秦王与王后,以及秦国臣子们面上的神色颇为沉重。

司农出列道:“今岁雨水较之往年确有减少,但关中之地有郑国渠,关外之地亦修建了一些水利设施,可在旱涝之时进行一定的调节。我秦国境内虽有局部地区发现了少量蝗虫卵,但一切还在可控范围中。”

“去岁冬季,左庶长在变法之时,特意派了人到各地教导农人如何才能进行高效的耕作,其中也包含了遇到各项灾害之时,该如何进行预防和处理。这些教导,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今,不少农人都对左庶长与朝廷感恩戴德。”

当朝廷派人去教导黔首们农事之事,黔首们自然是心存疑虑的。比起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总结出的大道理,他们显然更相信自己这么些年来在地里摸索出的经验。

若不是他们不敢不遵循秦法,只怕他们根本就不会将李斯派人来教导他们的许多话放在心中。

但事实证明了这些贵人们所说的话是对的。

黔首们对朝廷的信任度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当他们

在里长的带领下,将蝗虫卵一个个挑出来的时候,他们意识到,贵人们的教导,让他们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嬴政并不听这些虚话,他详细地向底下的农官们询问了各地的遭灾情况。

待农官们一个个汇报得口干舌燥之际,嬴政面上的神色总算是舒缓了不少。

“李斯做得不错,你们做得也不错。待此次灾难平安度过,寡人再**行赏。

他的这番话,也让各地的农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既然秦国境内的情况尚且在可控范围之中。我等需要忧虑的,便是韩赵魏之地的蝗虫是否会越过国境线,进入秦国。蝗虫来势汹汹,一旦它们大举入境,我们再做防范,只怕就晚了。说到此处,王绾看向了李令月:“不知王后可有什么好方法?

能够站在这个朝堂上的官员,都知王后是后世之人。故而,许多时候,他们哪怕有了自己的方案,也喜欢听一听李令月的意见,看后世之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处理这些事。

位于官员队伍末端的萧何也抬眸望向了李令月。

这些日子萧何虽跟在李斯身边,协助李斯拟定需要变更的律令,但因他与李斯所在之地恰好也是发现了蝗虫卵的地区之一,秦王派出的官员要召他回咸阳问话,他便也跟着秦王派出的使者回到了咸阳。

无论如何,秦王肯关心底下农人的受灾情况,总是符合萧何心意的。

在与秦王相处的过程中,萧何也发现,秦王并非生来就是个仁君,他如今所做的不少堪称仁君之举,都是受到了王后的影响。

不过,对萧何而言,只要秦王愿意做个实际上的仁君,施惠于民,他心中真正的想法如何,并不那么重要。

在为秦王效劳的过程中,萧何也不免对坐在嬴政身侧的,据说来自后世的秦王后多了几分好奇心。

起初,萧何在听身边同僚说李令月是后世之人时,他是不信的。

但在与李令月接触过后,尤其是他亲自往长安乡走了一遭之后,他便不得不信了。

如今的萧何还年轻,对于如今的时局虽有些想法,但还未曾确定自己的**主张与方向。但当他看到长安乡时,心中却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倘若他能将大部分地方都发展得如同长安乡一般,就好了

当萧何意识到这位秦王后才是真正关注民生之人时他不免对秦王后多了几分好感与关注。

此时王绾主动询问秦王后的意见萧何便与其他人一道侧耳倾听。

李令月道:“只是在边境处派人多加关注蝗虫的动向可起不了太大的作若。毕竟这蝗虫又不似大军可以轻易被拦截。咱们甚至连它们会从什么方向进入秦国都不知道。要防止蝗虫从韩赵魏入秦最好的法子是直接从源头处解决问题。”

说着她看向了身侧不远处的嬴政:“我秦国已有一定的剿灭蝗虫经验陛下可主动派人协助这韩赵魏之地的农人剿灭蝗虫。如此一来我秦国不仅可直截了当地解除威胁还可在韩赵魏三地得个好名声。”

后世应对蝗灾的法子更多饲养鸡鸭的农人可驱赶鸡鸭捕食蝗虫。贞观二年长安遭遇蝗灾之时李世民甚至还带头生吞蝗虫。有他做榜样许多被吃了庄稼活不下去的百姓也跟着抓蝗虫烤了吃。但这两种做法只能消灭有限的蝗虫。当蝗虫大举入境的时候还是深挖壕沟点烟火熏蝗虫更为实用。

若是李令月积分充沛她甚至可以利用积分来兑换一次性的“无人机喷洒农药”服务。这法子虽成本极高但也是发生蝗灾之后灭蝗最为高效的法子。

蝗灾若发生在秦国境内李令月或许真的会考虑咬咬牙来上这么一遭。毕竟积分没了可以再赚庄稼没了不知多少秦国黔首要因此而饿死。到时候她直接没了积分的来源。

可惜三晋之地路途太过遥远李令月就是花光积分也没有办法远程灭了蝗虫大军。再者她在这儿辛辛苦苦帮着三晋之地剿灭蝗虫回头三晋之地的国君若是把功劳揽在了他们自个儿的身上说他们受到上天的眷顾所以连上天都在帮他们那李令月可就为他人做了嫁衣。

故而这个法子李令月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就直接略过了。

其实要从根本上解决蝗灾

李令月整理了一下思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恰好春季种下的土豆近日迎来了大丰收李令月甚至劝嬴政在统计完秦国所

需土豆与红薯之后,拿出一些多余的土豆与红薯作为赈灾粮,来救济三晋之地遭了灾荒的黔首。

对于她提议让秦国直接出面助三晋之地解决蝗灾一事,秦国的一些大臣们尚且还能理解。

但此刻,他们听闻李令月竟要劝秦王拿秦国的粮食来救济韩赵魏之地的黔首,他们顿时就坐不住了。

“王后,此举不可。如今这土豆与红薯还未遍及我秦国之地,收上来的土豆自然该拿去做种子,如此一来,待下一个丰收季来临时,我秦国便会有更多的土豆。”

在秦国大臣们看来,这位秦国新王后什么都好,就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仁心。这仁心,她不止对秦国的黔首有,对着六国之地的黔首,也同样有。

可事实上,六国之地的黔首,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何必要损害自己的利益,去救助这些人?

小说更新,记住域名caixs◉com➸(请来才

小说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韩赵魏三国的黔首若是在此次蝗灾之中折损过多,只能说是这三国的国君严重失职。三国的国力因此而下降,没了稳定的兵源,这对于他们秦国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李令月在听到这番言论后,却皱起了眉。

她对嬴政认真地道:“若陛下只打算做偏居一隅的秦王,韩赵魏之地的黔首是死是活,的确与陛下无关。可我素知陛下志在天下,既如此,陛下便该以天下为己任。”

“如今遭了灾的六国之民,亦是未来陛下的子民。若能尽可能减小损失,于陛下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试想一下,当韩赵魏三地的黔首们走投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