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无情也动人》
听完母亲的话,令柔脑海中骤然浮现在宫里时,秋菊和春绣表现出的异样。
“时常能吃到宫里做的点心”……
那不就是暗示她会留在宫里么?
令柔抿了抿唇,有些不高兴,感情她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前途出路的。
“打算就是这么个打算,就像你两位姑妈说的那样,这已经是我们能为你的将来做的最好的谋划。你自己是怎么个想法?”
曹氏打心底希望令柔能心甘情愿地接受。
因为这条出路凝聚了四个人的心血,是各方权衡利弊后的最好结果。
这在曹氏看来是不可能更改的,也是不容拒绝的。
既然拒绝不了,与其让女儿心不甘情不愿地进宫,倒不如乐乐呵呵的主动接受。
这样对大家都好,她心里的愧疚也能少一些。
令柔叹道:“我能有什么想法?难道我说不愿意进宫,你们就会随我的心意?”
一想到女儿要离开自己好几年,曹氏心里其实也难受得紧。
但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
曹氏咬咬牙,握住女儿的肩膀,直视着她说道:“柔儿,娘也是迫不得已才送你进宫,你进了宫,有两位姑妈护着,只要乖一些,听她们的话,是吃不了委屈的。”
“孩子,你还小,很多事不明白,等你再长几岁,再懂事些,就会明白,这是你最好的一条出路。别人也许会害你,但娘怎么可能会害你呢?”
令柔又叹了口气,沉默好一会儿,才小声说道:“那要是苏家不同意这门婚事呢?整件事情的脉络少了这重要的一环,事情的结果还能如娘预料的那般顺利么?”
曹氏轻叹着将女儿搂到怀里,“你放心,娘既然应下这件事,就一定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苏家若是不同意也不打紧,咱们只要拿到长公主给的好处就足够了。”
“你及笄后才出宫,整整有七年的时间呢,等你进了宫,娘便替你四下寻摸这东京城合适的好人家。”
“到你出宫时,娘的柔儿定能出落得风华绝代,届时又有公主给的资源加持,娘就不信了,这样好的条件,找不到门第比他们苏家更高的人家。”
令柔抱紧了曹氏,“娘,你不用安慰我。女儿比你想的明白,若是苏家连公主亲自去提亲都看不上,就更看不上以前没有公主府做靠山的我们了。”
说着,略抬了抬下巴,冷漠且倨傲地说道:“再者说了,女儿有自己的志气与傲气的,他们倘若拒绝,咱们千万不必死缠着。诚如娘所言,我方方面面都出类拔萃,才不要做上赶着的事呢,没的掉价!”
……
苏府。
自打梁国公主上门提亲到现在,苏庆民与陈氏过得也不舒服。
倒不是看不起张家,甚至他们夫妻俩都很认同“高嫁低娶”的观点,认为这是保证婚姻幸福的一大基础。
尤其是陈氏。
她自认自己将来会是位开明的婆母,但也不想儿子娶比自家门第高太多的女子。
她从嫁进门到现在,因为肚子争气外加会做人,从没受过婆家的气,没道理老了老了,反倒要受媳妇的气。
至于苏庆民,那更不会拒绝了。
至交故友之女,品性与家教绝对有保证。
尤其听夫人陈氏讲,张家的小姑娘模样是万里挑一的好,性子也是难得一见的乖巧伶俐,于是更加满意了。
只是这事吧……
发生有点太过突然,让他们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再加上此事的确事关重大,因此推说要考虑几天,容他们先缓缓再给答复。
而今日正是梁国公主上门提亲后的第三天,三天的时间足够让这对夫妻冷静下来,做最后的定夺。
“官人,我觉得这桩婚事好是好,令柔那孩子也合我眼缘,原先我是把她当女儿看待,如今做媳妇也未尝不可。”
陈氏皱着眉,语气迟疑,“只一点,公主说令柔要在宫中待到及笄才出来,这中间倘若生出变故,恐怕不好收场呀。”
苏庆民反而不担心这个,他安慰陈氏:“夫人,依我看,这点不足为虑。”
“咱们子容是男孩,男孩子二十来岁议婚常见的很,就算到时出现变故,咱们子容也才十七、八岁,耽误不了什么。”
“更何况,张家并不要求我们出具婚书,只作个口头约定,全凭两家的信用,这样一来,就算婚事告吹,也没有记录,咱们子容依旧清清白白,不会耽误议婚。”
顿了顿,又道:“我对子容的期望很大,我是进士及第出身,他必定不能比我低,如此一来,他将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要专心研读,我不希望男女之事过早让他分心,因此,晚婚反倒更符合我的意思。”
苏庆民后半段话说的极隐晦,但陈氏与他夫妻多年,还是听了出来。
“如此说来……”陈氏紧思忖着说道:“官人并不认为这桩婚事能顺利进行下去?我们即便答应也极有可能成不了?”
苏庆民面色凝重,点点头说道:“我虽未见过那孩子,但观你所言,那孩子定是个极其灵巧美貌,聪慧俊秀不在子容之下的,如此之人,定非池中物。”
“且那梁国公主是什么人?自韩驸马出了意外,她一介女子硬生生扛起整个家,听闻韩驸马原先的一大堆门客都是她在养。”
“这样的人,心性好强且重利,那张家与她非亲非故,却能让她冒着被驳面子的风险亲自上门提亲,只怕所图甚大。”
陈氏实际并没有苏庆民想得那么深。
只是听梁国公主袒露,她与宫里的永平郡君和广安郡君交好,是替好友的侄女提亲。
便以为这是宫里两位郡君的主意,她是受人所托,全然忘记了梁国公主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今被苏庆民一提醒,才猛然记起她的过往,发觉其中蹊跷。
其实梁国公主过往的经历在东京城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她本人平时十分的低调。
低调到除了逢年过节,皇家按例给每位皇亲国戚不同规格的赏赐时,众人才记起东京城有这么一号人物存在。
从梁国公主的为人处世联想到她如今的反常,以及令柔即将要进宫的打算,陈氏还有什么不明白?
这摆明存了要送令柔进宫做皇妃的心思。
梁国公主有这种心思不奇怪,那么曹氏呢?
她也有攀龙附凤的心思,把他们家子容当做备选方案么?
这样一想,陈氏顿时怒不可遏。
她引以为傲的儿子,竟成了别人眼中的垫脚石!
“官人,我看这桩婚事不要也罢!咱们放在心尖尖上的宝贝儿子,在她们眼中竟然是可有可无的配菜!子容可以晚婚,但我绝不容许他受到这样的侮辱!”陈氏脸色铁青,眉头紧皱,显然气得不轻。
苏庆民见状,忙安抚她。
“夫人,你先别激动,我与张兄相识半生,他品性崇高,我俩书信往来当中,他多次称赞妻子贤德,想来那曹娘子并非是那等市侩龌蹉之人,兴许其中有什么误会也说不定。”
“若不然,你找个时间将那曹娘子约出来详谈一番,若是误会,自然皆大欢喜,若不是,那就依夫人所言,这桩婚事不要也罢。”
二人思来想去,终是觉得这个方法最稳妥,因此隔天陈氏就给曹氏下了帖子。
这次两人都没有带孩子,只是两个大人敞开心扉深谈。
过程中,曹氏发现自己被误会后,也是急忙解释。
说自己并没有将子容当成备胎,而是想到两家知根知底,两个孩子也是难得的相处和谐,因此才动了说亲的心思。
又当着陈氏的面,声泪俱下哭诉自己一个寡妇为女儿千方百计筹谋打算的艰难。
说自己倘若不答应送令柔进宫,公主府承诺给的好处都不会有,届时令柔长大后就要面临丧父且家境败落的情况,再难找到好人家。
她身为母亲,无法眼睁睁看着女儿的好姻缘被毁,这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末了,又示弱。
说就算苏家不答应也没关心,只希望两家结不成亲,却也不要成为仇人,就当全她父亲和苏大人之间的情谊,尽量让上一辈的交情也在下一辈传承下去。
陈氏当家多年,苏庆民官场上的人情往来她也插手不少,可不是好糊弄的,倘若曹氏说谎做戏,她一定能察觉出来。
但曹氏偏偏说的还就是实情,只不过是选择性地说出部分实情,可也的的确确就是实话,无半分虚言。
这下不由得陈氏不信了。
既然发现是个误会,那么这桩婚事自然是顺理成章地拍板定下。
两家人于是在苏家会面,并在梁国大长公主的见证下交换信物。
由此,两家正式结为姻亲。
----
梁国公主府里一共养了二十多位女孩子,经过重重选拔,只有两位女孩脱颖而出,一位姓郑,名芝芝,一位姓连,名竹茹。
这两个女孩子是以给宫里输送乐工和歌伎名义进宫的。
这算不上什么大事,因此只凭梁国公主一人就能办妥。
但令柔是以太妃养女的身份进宫,将后要与众嫔妃一起生活在掖庭的。
掖庭是天子和太后等一众贵人所居之处,人员进出往来都卡的十分严苛。
而大、小张氏位份都偏低,梁国公主本人也势微,为了让令柔顺利进宫,三人不得已求助更有权势的人物。
倘若去求刘太后,就冲她对皇帝的掌控欲,十有八九不会成功。
思量过后,大、小张氏决定去求保庆宫的杨太妃。
当今天子名义上虽是刘太后所出,但打一生下来就抱给了杨太妃哺育。
因此这后宫除了刘太后,便是杨太妃说了算,而事实上,相较于刘太后,皇帝也是更亲近杨太妃一些。
杨太妃为人乐善好施,很会做人且极好说话,大、小张氏求人的姿态又摆得极低,因此令柔进宫一事很快就得到解决。
……
宫里每逢七夕节前夕便会选一批孩子进入宫中的仙韶部学习,男的大部分培养做乐工,女的大部分培养做歌伎。
梁国公主便趁着这个档口,将府里的两位女孩子与令柔一并送进宫。
在令柔进宫前夕,曹氏与陈氏都觉得有必要让这两孩子见上一面。
不出意外的话,这两孩子再次见面少不得要等到七八年以后了。
现在见一面,互相也能留个念想。
依旧是曹氏带着令柔,陈氏带着苏子容约在茶楼会面。
原先双方只是一般的世交,订的茶楼规格一般,这回双方已互为姻亲,关系非比寻常,因此约的茶楼十分高档。
不仅坐落于市中心,且二楼以上的房间大都设有眺望台,能俯瞰最近几条街的全貌。
曹氏与陈氏都是开明之人,想到这是两孩子进宫前见的最后一面,有意让他们单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