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靠历史直播破除洗脑包》

26.靖康耻(5)

什么叫“你们愿意相信我吗”?

还认为天幕有神明本事的人们吵嚷起来。天幕有能力跨越时间,神明以伟力建立起的思想统治必将永垂不朽。

老农在田里挥汗如雨,心中感慨天幕真好。老地主加租从没问过他们一句愿不愿意,天幕比他厉害多了,竟然还愿意问问他们的意见。

他口中的“老地主”则捧着香茗挠起脑袋:“天幕说的话可是圣旨哩!让不信的人信,大神还做不到哈?”

他们并不知道陈钰是用了多大的决心做出这部分视频。

他们不知道现代,不知道互联网,更不知道那猛于虎的流言蹿出纸面,挑拣了最时代化的名字,横行在大街小巷。

网暴。

【提到靖康耻,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想到汴京城破北宋灭亡,想到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二圣北狩”,还是想到北宋宗室除了九皇子赵构、宋哲宗孟皇后的所有直系都被金人包了全家桶东三省玩雪?】

天幕话语一出,北宋上下震恐。有人为这亡国的景象震惊愤怒,也有人为自己的生命惶恐不安。

李煜并不在这两类人之中。他想到了自己和被赵匡胤荣养的后周小皇帝柴宗训,以及百年前的永嘉之乱。

当年黄袍加身,赵匡胤带兵逼宫改朝换代,把过去忠诚过的“先帝”当王爷养。今日听天幕一言,赵宋的皇帝似乎会被异族裹挟着“荣养”。侥幸逃出去的一支不思北伐,只想南面称王。

李煜睁开眼,看到了司马氏篡魏。

司马氏逼迫魏帝禅让,建立的晋朝毁在了永嘉之乱胡人南侵,西晋皇帝司马炽、司马邺被杀,旁支司马睿渡江建立东晋再不北上……

这与北宋末仿佛一个历史的循环。

而赵宋的运气比司马晋好些,至少皇族没有被异族赶尽杀绝。

他看到面前军伍出身、面容黝黑的皇帝面色红了些许,板着脸送客。

他不知道赵匡胤背过身去吸气,脑中闪过的竟是那些徒手劈御桌的技巧。

待李煜离开,殿中桌子终于碎裂。

【或者说,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赵桓接受金人“以妇女抵战争赔款”的条约、后妃帝姬被没入金国宗室妓院“洗衣院”、北宋所有宗室被剥/光衣服进行“牵羊礼”投降仪式呢?】

赵匡胤觉得自己的桌子还是劈早了。

天幕是辟谣的?对啊!

天幕刚刚说的话真假掺半?对他是能听出来啊,但这妨碍他愤怒吗?

内侍收去桌子的残骸,赵匡胤命人叫来弟弟赵光义和宰相赵普。

后代是管不到的,被他视作继承人的弟弟和像亲人一样对待的宰相,他还能管管!

前三个问题还好,后面……后面……

赵匡胤只觉得拳头自己动了起来。

他听到天上传来一声极明显的叹气。

【提到靖康耻时的女人们,人们总是同情的。

营销号说她们是帝国公主,叹她们沦落成妓,被千人骑万人跨,被剥/衣游街,甚至谷道破裂而死,直说得读者眼边滴出热泪。人们隔着时空挥洒自己的同情心,幻想着如果一切没有发生,汴京还是那个乐园——

可这并不是她们的命运。

真正可怜可叹的反而是北宋末年的帝姬宫妃们,乃至汴京城所有的女人,以屈辱的样子出现在人们的口舌里,被强行配上了从未发生过的痛苦。

是的,所谓北宋靖康耻帝姬后妃被士兵轮/奸、太后生子、宗室“洗衣院”、“牵羊礼”,还有宋朝以汴京女子明码标价“赔偿”金国的不平等条约,都是近现代编出来的谣言。

北宋的灭亡,只是一次王朝更迭而已。宋亡的特殊在于南北两宋都被异族所灭,汉人被民族歧视,国家没有从侵略者手里保护好自己的子民。】

所有宋人齐齐松一口气,又将心提到嗓子眼。

异族……

郑皇后在宫里支起架子看天幕,渐渐身边围拢了大批后妃、帝姬和宫女们。

方才听天幕说丈夫是亡国之君,她还想着会不会是南方叛贼突然兴起。“金”这个显眼的招财国号也实在符合那些林间山贼的心理。

宋的北方是辽,西方是夏,西南大理,她从未听说过“金”,这似乎是一支新兴起的势力?

可惜宫中不能干政,不知宫里的消息与外面差了多少年!

听着天幕的话,众妃惶然。年幼的帝姬不知发生了什么,抱住自己颤抖的母亲。

她想了想,恍然大悟!

女孩皱着眉抬头:“姐姐,什么人会让人脱衣游街?蛮人吗?后人这么写,是因为后人自己落后成蛮人了吗?”

郑皇后想起女孩封号茂德帝姬,好像名叫赵长乐。

【我们甚至可以同时辟谣“女人抵债”、“脱衣牵羊”、“洗衣妓院”三个谣言。它们都首次出现于清末光绪年间的一套《靖康稗史》,远离靖康800年。

咦?不对呀!中华书局不是把崔文印整理的《靖康稗史笺证》列入“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了吗?这真的是清朝末年传出来的伪作吗?

是的。与互联网上靖康黄/谣愈演愈烈相对应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对这套书以审慎的态度进行质疑,推翻了《靖康稗史》的所谓“信史”地位。】

“郑圣人——官家赐花石一副——”

远处传来宦官的声音。郑皇后昂首看去,只见一名“美髯公”带着后面的队伍,抬了几座山来。

“诸位娘子也在?正好。”那“美髯公”带着笑恭维两句,“韦娘子……诶呀,王娘子也在。陛下知道王娘子生育帝姬功高,特赐一副花石,希望娘子暂解忧心。”

王贵妃看着自己带来的惠淑、康淑、顺德、柔福、冲懿五位帝姬,再想到自己生的赵楷、赵植、赵机三个皇子。他们没有一个逃过靖康之乱,官家倒想给他们的母亲送花石来消去不满。

女儿没有像后人编造的那样受辱,可历来亡国公主,有哪些个是过得好的?

隋灭陈,乐昌公主下嫁杨素为妾,宁远公主没入后宫隋文帝为宣华夫人……独孤皇后独霸后宫,隋文帝也只敢在她去世后偷腥。若她成了太后,宁远公主只怕要在宫里蹉跎一生。

她的女儿们去的还是蛮夷之地,未来又能过得怎么样?

郑皇后入室,片刻后身后带了宫女,宫女捧出一纸歌。

她眯起眼睛去看“美髯公”:“你是……童贯的义子?”

“是,小底的叫童武。义父不能常在身边服侍官家,小底的便来替他尽尽孝心。”

“那你便帮我将花石退回。”

“郑圣人!”

郑皇后转着手中镯子:“官家知道我生性简朴,舞文弄墨也做得。妾已上表陈情,官家不至于把气都撒到你们身上。”

她的丈夫即位以来多兴花石纲,有什么珍贵的东西都要拿到京城看看,养起了大批大批受贿押差。这群押差仗着自己给官家运货,在乡中用官家名头无恶不作。

今日是她第一次干政。国都要亡了,还养什么废物,赏什么花石,聊什么女人不能涉政!

童武带着大石匆匆远去,郑皇后想起他名字,真是熟悉。

在哪儿听过呢?

韦贤妃上前,话语轻柔:“圣人,那童武随着童贯征西夏,在童贯隐瞒大败向朝廷报捷时说了几句话。后来他不知怎么,就又回了宫里。”

郑皇后笑着往后一旋身:“贤妃,你可要好好教养老九!他这唯一逃过靖康耻的皇子紧俏得很!”

韦贤妃自然应下。

【据《靖康稗史》的序言,这套书应该作于宋朝,是北上的某臣化名“确庵”编纂,后来又有宋人化名“耐庵”重编,最后在清朝光绪年间被谢家福发现。

但是中间断裂的这几百年,不像《耆旧续闻》在《四库全书》和《文渊阁书目》里还留了点痕迹,《靖康稗史》完全消失在人们眼中。

崔文印先生在《靖康稗史》中发现了朝鲜王遗德(李芳远)的序言,于是他推测,此书在国内失传,却在朝鲜得到保存,之后又从日本传回中国。

然而朝鲜并没有关于这本书的任何记载引用。

我们就假设这个推测是真的吧!李芳远是明朝前期的朝鲜国王,他写序言时《靖康稗史》已经传入朝鲜百年,就是说《靖康稗史》至少在元朝传进朝鲜,再在清末传回中国。

那《靖康稗史》拥有的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宋朝文字,不受明清鼎盛的小说文学影响。】

朱元璋在殿里踱步,身边是一群成年的皇子们,和刚刚赶来的发妻马皇后。

“妹子你怎么来了?之前你推辞了那么多次,今天倒跑来前朝了。”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心烦后人不信明朝编的大书,往亡国的汉人公主身上泼了那么多脏水。他从底层起来,喜欢女人贞洁,但真遇上了这种造谣的可不会手软。

尤其那是汉人的公主,泼上了被异族蹂躏的脏水。

“今天事大。汉人公主都被造这种谣了,我一个国母不来和你呆着我也不放心。大明,也是汉人的朝廷啊!”马皇后忧心道。

太子朱标苦笑一声:“父皇,母后!现在唯一能笑出来的,只剩下天幕说的明朝小说昌盛了!”

【《靖康稗史》里面错误其实很多,我们真要把它说完,大家都要看着屏幕睡着了。所以我们从简从速,尽快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是假的。

首先呢,我们要知道,《靖康稗史》出现前几年,它的假发现者真作者谢家福跑去书店,买了一本当时大卖特卖的清朝特供袁本《三朝北盟汇编》。

好巧不巧,袁本《三朝北盟汇编》以错字多出名。比如“都辖”被抄成“都辐”,“习驭直”被抄成“习驭司”。

又是巧了,这些错字被《靖康稗史》完美承袭。

在朝鲜传了几百年的书里出现了清朝才出现的错字,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哇~真巧!】

永乐大典编纂委员会未发现《靖康稗史》,文渊阁书目编纂委员会未发现《靖康稗史》,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未发现《靖康稗史》。

南宋也整理书目,派人将皇室藏书一本一本查过去,仍然不见《靖康稗史》。

不同时代的人齐齐发声,或大声斥骂谢家福,或笔落千言力争将谢家福钉在耻辱架上。

搓磨公主,造谣皇室,其罪当诛!

【《靖康稗史》作为一本宋朝的书,还出现了清朝的名字。

书中说,茂德帝姬名为“赵福金”,福金暗合金人的王妃称呼“福晋”,而茂德帝姬后来被送给金国皇子,这也太巧了吧!

对呀,这也太巧了吧。靖康耻那时候女真人的王妃叫“萨纳罕”,清朝的王妃才叫“福晋”,刚好谢家福还是个清朝人!

而且茂德帝姬叫赵福金也很奇怪。北宋和金人打仗,宋钦宗还是一个迷信道士开坛作法就能让士兵刀枪不入的人。他怎么还能容忍妹妹叫“福金”呢?

打个比方。

茂德帝姬叫福金,相当于委员长老蒋在战前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