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靠历史直播破除洗脑包》

33.苏轼(1)

熙宁二年春,冰融雪消。

老人携幼童卧波江上,将鱼竿一抖。鱼饵没入水中,荡起一阵涟漪。

孩子学着老人,一抖竿子,看这鱼饵砸的圈圆圆润润,竟然比爷爷的还大!

孩子乐不可支。

岸边传来声响,老人回首,原来是那芳草地被来踏春的年轻人们踩出了一条道。

年轻人载笑载言,谈唐相公(唐介)罢相,也谈王相公(王安石)拜相。他们议论官家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专司变法,又说在变法一事上,官家与王相公大抵要一条道走到底。

有人握紧拳头要跟着王相公革除积弊,防住可恶的靖康耻,有人连连摆手,说不敢妄言朝廷。

也有人语带嘲讽,说这靖康耻必然是王相公变法带来的,却嚷到一半就被朋友捂住了嘴巴。

“他喝醉了,净说胡话!”

纷乱的言语涌进老人的耳朵。他皱眉不愿看那条被年轻人“变革”出的新路,转头教育起了孩子。

“你可知钓鱼有什么含义?”

“什么含义呢?”孩子歪着头问。

老人捋捋胡须:“东汉严子陵推拒同窗汉光武帝的邀请,隐居垂钓富春江上,从此钓鱼有了淡泊名利,不拘得失……”

“我们钓上来这么多鱼,清蒸还是红烧?不如烤了吧!”

老人:“?”

老人稳住不去批判年轻人的不庄重:“唐朝柳宗元《江雪》里的钓鱼,是写贬谪之孤独,最终浑然天地,物我两相和……”

“茱萸、紫苏、桂皮,还有什么缺……别跑啊你这鱼!”

老人:“……”

老人按住自己已经秃了的额角:“姜太公愿者上钩,是欲择明主……”

“卯君和与可一条,我一条,我赌你们两个人加起来烤的都没我一个人好吃!”

一阵烟,带来一阵香气。香气里混着“卯君”、“与可”、“兄长”、“子瞻”、“子由”这些一团乱的称呼,绕的人头昏。

老人猛转头过去,岸上果然已经烤上了刚钓起来的鱼。

他眯着眼,无论如何没办法在搅话精那三人里找出五个人,只能猜那边两个长得像的年轻人是亲兄弟。

“紫苏桂皮塞肚腹,茱萸捣粉撒外皮……”小孩一擦嘴边液体,冲着岸上喊:“叔叔你的鱼好香,我可以闻一下吗?”

“哈哈哈!”岸上那个当着厨子的文人大笑,“你这小孩,都闻到了还问我做甚?过来!叔叔给你鱼吃!”

孩子要拎着裙子跑过去,却碰到深不可测的河。她看到自己和河岸的距离突然接近,爷爷把月牙船往岸上划。

“去吧,”老人背对厨子,擦去嘴边可疑水色,“把鱼带来这里。那么大鱼,你个小娃娃又吃不完!”

苏轼把一签烤鱼给了小孩,小孩往上面吸了一大口气,才拱手道谢。鱼被夹在手间,小孩道谢如上香,惹得苏轼又是好一阵笑。

小孩走了,苏轼大踏步回到自己烤鱼的地方。弟弟苏辙和表哥文同还烤着他们那条鱼,鱼身有些焦,足以看出烤鱼人的心不在焉。

苏轼于是拿了树枝,串了两条小鱼,小鱼在火上噼啪噼啪响。

“卯君!”

苏辙看过来。

“与可!”

文同也看过来。

苏轼把手一摊:“今天不是说好出来郊游,用春天的溪水洗洗愁吗?你们一个个的居然比在馆阁里头还要愁,这可不……鱼都焦了!”

他大惊失色,从苏辙手里抢过烤鱼签子:“卯君啊卯君,鱼都焦了!你们两个只要把放官场上的精力放点到烤鱼上,肯定不会这样浪费一条鱼啊!”

两个人的眼珠子随他的动作转了转。

“兄长,我想辞职。”正在新党核心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工作的未来的旧党首领之一苏辙说。

“卯君不想在王介甫手下工作了?也是,他的措施太激进了。”

“唐相公对官家说,王介甫迂阔,难当大任。”文同分享了这些日子从同僚口中听说的故事。

“唐相公这个人刚毅有大节,谏官出身,一向直言不讳,也不会仗着自己的资历欺压别人。他劝官家这话肯定不是为了排挤王介甫,他是真心觉得王介甫变法不好。

“所以卯君啊,你们和唐相公想到一块儿去了!年纪轻轻就有老臣的眼光,这多是一件美事啊!”

苏轼说了一大段话,只换来两个木偶眼珠子跟着他的烤鱼转来转去。他气结,干脆把两条翻白眼的死鱼怼到弟弟和表哥的面前:“看到没,这就是不开心的你们!”

“今天休沐啊休沐!出来玩玩洗掉身上郁闷才是重头戏,你们怎么反倒比在官场上忙碌更郁闷了?

文同靠到苏辙身边:“看到没,表弟在发光。”

苏辙也靠过来:“看到了,兄长好亮。”

“没错我就是光明正大的人!”苏轼看他们两个嘴角还下压着,索性破罐子破摔,“我就是光!”

“兄长,你背后有个发光的大天幕!”

……

三个人找了个看天幕的好位置,苏轼吃烤鱼,另两个抱膝看天。

“你们说这次是谁?”苏轼问。

“谁知道呢?可能是古之先贤,也可能是未来之人。”文同答。

“虔请天幕多说点东西,把王安石的变法堵回去!”苏辙小声许愿。

【嗨大家好,我是辟谣区非著名up主除夕。之前被一些事绊住了,于是up拥有了以月为单位的摸鱼时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离上个视频几个月后,失踪人口up主堂堂回归!】

文同看着天上正在主持的小猪,没忍住笑了一声。

“对嘛出来玩就不要想政事!与可你比卯君先笑,这条鱼奖励给你吃!”

“子瞻,我才是表哥!”

话虽如此,文同还是接过烤鱼,一口啃下。

【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期视频的辟谣对象!当当当当——】

“这是什么!!!”

三人看着屏幕闪着金光,吐出一张图片,眼睛随着时间的流逝越瞪越大。

“嘶哈……一根虫子?”这是惊讶也不忘吃鱼的苏轼。

“好像是个蜉蝣……未来的蜉蝣长得这么大吗……”这是被未来生物拍摄技术惊到的苏辙。

“天幕要怎么讲?辟谣千年蜉蝣变成人始乱终弃,还是辟谣蜉蝣精被当成奸臣骂几千年?”这是突然开始兴致勃勃的文同。

“不要以为我听不出来你在影射谁。”苏辙把头转到另一边。

“天幕辟谣不就那几个方向吗?什么下三路啊,奸臣啊……”

这话说得三人都精神起来

嗯,这次又会听到哪位前辈……或后辈的“小故事”呢?

【这就是我们要辟谣的对象!】

屏幕上显出大字“苏轼无爪蜉”,天幕把前两个字圈上红圈,苏轼也把嘴里的鱼喷了出来。

“始乱终弃?”文同凑上来。

“千古奸臣?”得到文同暗示的苏辙慢吞吞凑上来。

“是辟谣!辟谣!”

【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泛舟长江,游览黄州赤壁,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千古绝句。

2024年,我们将长江发现的新物种命名为“苏轼无爪蜉”,以纪念苏轼与长江、与蜉蝣的这一刻相遇。

苏轼,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偶像、中国诗词书画史上的不朽丰碑。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四大家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文豪之一,他还是词圣、芍药花神……】

宫内,新任参知政事王安石携宋神宗赵顼,正与御史中丞司马光辩论青苗法的施行。

王安石与司马光私交甚密,奈何对于如何变法,二人有些分歧。

变法上,王安石主张大变,司马光主张缓改;财政上,王安石主张开源,司马光主张节流;财富上,王安石主张国家理财,司马光主张藏富于民。

他二人都有要改些政策振兴宋朝的想法,变法开始时便相互扶持,弹压泥古不化的反对派。

可青苗法,这一为根除新苗青黄不接时地主向农民放高利贷而设的政府低息借贷的提出,让司马光与王安石有了分歧。

于是司马光面圣,不久王安石奉诏入宫,二人在赵顼面前开始了这一场辩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