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禁客》
李慎恒有没有野心她暂且不清楚,但李昭澜这个二愣子若是有,放进话本里定是活不过第一章。邓夷宁聊得有些饿,自己去小厨下了碗面条,香得李昭澜没忍住也吃了两口,等收拾好残羹再回来时,李昭澜又喝上了。
窗外月光亮得刺眼,李昭澜一袭黑衣坐在月下,不过是里衣,连衣袖都有些松垮,却自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尊贵之气。身形笔挺,腰背不倚,垂眸举杯的动作都带着天生的从容矜贵,仿佛天生便是为高位而生。
邓夷宁忽然觉得有些烦躁。
若是早些年,她大概梦里都不会有这样闲散安逸的生活,她给自己设下的只有一个结局,便是战死沙场。
这天下有几人不想做帝王,只是有人藏了心思,有人装了懵懂,有人不甘旁落,有人尚未理清。倘若真是从中挑一句来形容李慎恒,邓夷宁还真想不出哪条符合,或者说,他条条都符合。
李慎恒是个极静的人,安静得像一枯井,外头风平浪静,里面却藏着不知多少的腐枝、腐尸,谁也看不透。按理说,该是最尴尬的位置,不上不下、进退两难,可偏偏他活得从容。
若说李韶诠不忌惮他是假的,宫中旧臣多是年长之人,一半是太后的人,这另一半便是陛下心腹,是看着各皇子从牙牙学语到官职加身。只是他从不锋芒毕露,太子也就难以下手。
邓夷宁想,李昭澜也许是聪明的,也许只是天生高贵、又无心斗争的贵公子,但若真有一日局势大变,她倒真是愿意他心里藏着一把刀,也比被这群笑面虎生吞了强。
二人聊至天蒙蒙亮才迟迟睡下,还未歇息够便被一阵急报吵醒,秋竹在门口急促地唤着两人:“殿下,王妃!周家传来急报!殿下!”
邓夷宁翻了个身,朝着李昭澜的小腿就是一个后踢,他起来松了松脖子,围着披风推开了大门:“何事?”
“周家周公子传来急报,奴婢一刻不敢耽搁。”秋竹奉上信,欠身告退。
信封上洋洋洒洒写着“周家”二字,却不是周家任何一人的执笔。李昭澜关上门,回到床边坐下,他却不急躺下,也不急拆开信封,而是等着勾着邓夷宁的心思,等她主动开口。
果不其然,身后的男人半晌没有动静,邓夷宁回过头,小脸皱巴着问道:“周家所为何事?”
“不知,还未拆开。”李昭澜如实相告。
邓夷宁支起身子,打了个哈欠:“为何,秋竹说周家急报,为何不拆开,可是周公子遇上难处了?”
“只怕是,这并非周家来信。”李昭澜翻看着信封,字迹飘逸却不失力道
“犹豫什么呢,我瞧瞧。”邓夷宁从他手中抢过,只匆匆扫了眼信封上二字,果断拆开。
那信纸薄如蝉翼,落在掌心几欲透光。字迹俊秀清瘦,从头至尾十六列,都是周家近况和周公子近日的所见所闻,连周家老庄添了三头新牛都写了上去。邓夷宁看不出其中的窍门,但她知道信中有加密之事,将信塞回李昭澜手中。
“有防窥一事,殿下可瞧瞧有什么奥秘之处。”
李昭澜起身走向榻处,拿起一枚极薄的青玉片,朝信纸上一拂,随即燃起烛火,在烛火下缓缓翻动。字迹之下隐约透着一道道不同的墨痕,只在特定角度方能得出全貌。
“这是一封双密信。”他说道,指节瞧了瞧信纸。
邓夷宁跪在床上,招呼着李昭澜过来,在余温下可见某些字下轻描一笔,那些细不可见的墨迹,若非识得密法,绝不会察觉。更妙的是,信中每隔三行便藏有一字,有是用错的标点替换,有的是多余笔画,而有的则是看似笔误的讹写。
他依言而数,从头至尾一共九处,将那笔画一一拆出,很快,含义清晰可见:遂陆疑,速归。
五个字被李昭澜抄写在信纸,邓夷宁拿着信纸,目光冷峻了几分:“遂陆……是遂农与陆英?这是大理寺卿的传信!”
李昭澜微微颔首,神色不动:“怕是季淮书查出了什么,不便直说,借周家之手秘传消息。”
“他能察觉到的,必然不是小事。”邓夷宁下床穿鞋,语气转为利落果断,“我们得立即启程。”
李昭澜看了他一眼,将信纸重新折好,放在烛火上点燃:“不急,如今我们没有光明正大回遂农的理由,若是此时赶去,必会招来祸端。”
邓夷宁不解:“陛下不是已允殿下督监安达乡义仓一事,我们大可借此由头回到遂农,为何不行?”
“父皇允我之事不过几人得知,消息一未传至沧州各大州府,更不曾传至东宫。东宫只是知晓本殿去过父皇,见过舅父,别的便不敢妄自揣度。今日,我便要同夫人道出着宫中的生存首要之法,静观其变。”
“夫人乃是将军之职,即便未曾涉足沧州重兵之处,也知晓沧州为南下重地。太子不是蠢人,遂农之行已然叫他起了疑心。夫人可还记得前些日子你我从遂农赶回,只为带夫人赶上大宣灯会一事?”
邓夷宁点点头:“记得,可灯会是假,青禁台才是真。说起此事,殿下与那青禁台高僧甚是交好,这倒是令我格外诧异。”
“他救过我一命,皇家甚是感激,我亦是如此。”
邓夷宁没有细究,继续追问:“所以,殿下那日匆匆赶回所为何事?”
“太子身边有一人,武功不输将军。此人,那日在也。”
“殿下之意,”邓夷宁目光一凝,已然有所察觉,“太子早已派人盯上了我们?”
“夫人猜错了,那日赶回大宣也并非入青禁台,而太子所派之人也并非那人。
邓夷宁已然毫无睡意,搭了件披风在身上,同他坐在桌边细谈:“何意?”
李昭澜没有回答,将那烛火拨了拨,火舌摇曳,照得他面容忽明忽暗。良久,他方才开口:“夫人可知那人的身世?”
邓夷宁拢了拢披风,靠他近了些,摇摇头:“不知,莫非是宫中哪位嫔妃的骨肉?”
李昭澜淡淡一笑,摇了摇头:“还真是异想天开。”
“二十六年前,朝中有位官员名唤刘中梁,时任兵部左侍郎,位高权重,为人谨慎寡言少语,被称之为‘铁面老汉’。后来有一年春,边境军饷亏空,前沿战士断粮三旬,朝廷震怒,兵部为首受责,刘中梁执印署名,自是被第一个推出来问罪。那案子查得快,结得更快,三日之内便已定罪,于是第四日当天,刘中梁便被斩首与承天门外。
“三日?”邓夷宁蹙眉,“饶是快马加鞭也不能一日往返,怎能如此仓促?”
“本殿也是前些日子去看卷册才得知此事,刘氏抄家流放,子女贬为庶民,一家老小不过两日便被赶出了大宣城。但谁也没料到,当时刘中梁的二房已怀有身孕,在几人流放的一月后,二房因身子不适去医馆看大夫,这才知道自己有了身孕。”
“所以,太子身边那侍卫是前兵部左侍郎之子?这未免也太巧合了些。”邓夷宁见他侃侃而谈,脑子一转,“殿下是如何得知此事?还知道人家二房去看了医馆?”
“南雁楼收了钱就得办事,五百黄金不是白送出去的。”
邓夷宁送了她四个字:“老奸巨猾。”
“将军先别急着对本殿下定论,刘中梁当年执掌兵部,任内三次御敌皆以少胜多,深得边军敬仰。而他出事那年,正是太后娘娘胞弟入朝为官,太子册立初定之年。”李昭澜含笑道
“……造孽。”邓夷宁沉默片刻,忽而咬牙低骂,“所以此人为何会被太子寻见,还留在身边。太子难道就不怕有朝一日露了馅,那人察觉出自己的身份,反而成为一把利刃。”
“是啊,将军觉得为何?”
“除非太子殿下知道那人的身份,知道他爹是冤死的。”邓夷宁轻轻吸了口气,得出结论,“这般来说,比动手的怕正是太后娘娘,只为了让那杜氏在朝中站稳脚跟子。”
李昭澜眉头一挑,没有否认。但邓夷宁还是不懂,这件事跟他们现在赶去安达乡有何关系。
“没有关系,只是想同你说一说。”李昭澜起身,“不过将军方才一语中的,如今还得即刻启程,与大理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