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紫宸殿内,气氛有些诡异。
但俗话说吃谁的饭记谁的好,众人能够位列宰相,靠的就是太子殿下的提拔,现在太子殿下让他们回报忠诚,谁能不愿意,谁敢不愿意!
隐隐间。
不少人都察觉到有几道目光在他们背后游曳。
稍稍回头,就发现了苏定方等人,一帮子文官顿时就明白谁是现如今大唐的天了!
“殿下说的在理!”
“殿下有监国秉政之权,肩头上扛着的是我大唐十道三百州,是数千万黎民百姓,陛下如今身体不适,自然要修养,所以臣谨遵殿下之意!”
“臣等谨遵殿下之意!”
众人齐齐行礼,心里边都在感慨大唐换天了。
李承乾对于这些聪明人们的反应还算满意,虽然说这些人当中,肯定有跟他不对付的,但那毕竟都是少说。
而且。
也没人敢真跳出来找他麻烦!
毕竟李世民的情况就那样了,其余两个嫡子也死的死,废的废,当臣子的哪里还有什么选择。
“好了,事情谈完了,也该商议一下稚奴的身后事了。”
李承乾挥挥手,重新坐下。
刚刚被点名批评的许敬宗闻言,立刻冒出来拱手行礼道:“殿下!”
“晋王**,铁证如山,如今虽然他已经在陛下面前畏罪自裁了,但却不可不依法处置!”
“臣认为,可效仿当年巢王,对晋王进行处分!”
所谓的巢王,就是李元吉。
李元吉在被弄死之后,李世民给了他一个海陵王的爵位,还给了一个“刺”的谥号。
但十几年过去。
李世民年纪大了后也放下了,所以又把李元吉给封为了巢王。
许敬宗这意思很简单。
无非就是效仿当年李世民处理李元吉的例子,不去削李治的爵位,而去给他换一个封号,并且给一个盖棺定论的恶谥。
李承乾微不可查的点点头,又看向众人。
尚书左丞李义府立马站出来,躬身一礼后朗声道:“臣认为不妥!”
“殿下,晋王生前,犯下了通敌叛国的大罪,而且还刺王杀驾,并意图刺杀太子殿下!这可比当年巢王的罪要重!”
“所以臣认为应当削其爵位如海陵王故事!”
此言一出众人都惊愕的看向了李义府。
按理来说李义府是晋王府出身的。
这时候就算是不替前主说一句好话最起码也得三缄其口吧。
可李义府呢?
他竟然为了邀功直接开喷李治!
李承乾眸光闪烁看向李义府的眼神虽然平淡无奇但却多了一点不出所料的神色。
李义府此人能力是有的但心胸也是真狭隘。
说实话。
李承乾不喜欢这样的人。
他今天能出卖李治明天就能出卖他李承乾!
“此人果然心胸狭隘。”
“李义府眼中怕是就没有忠诚两个字从始至终的举措都是为了自己往上爬罢了……”
李承乾心中感慨一声。
如果不是要用到李义府的能力他是绝对不会让李义府身居高位的!
“这么做太过了。”
李承乾微微摇头。
“晋王虽然生前**通敌但换个角度去看若不是他让夷男可汗南下孤和李卫公还找不到雁门关那样的好机会一举重创薛延陀!”
“李治此举也算是坏心办好事了。”
“至于**一事……”
李承乾神情有些古怪。
**?
这个词对于大唐皇室来说简直都快要脱敏了。
如果真要去追究他**的话那么不仅李承乾要追究就连李世民也得被追究……
“罢了罢了!”
李承乾叹息一声。
李治人已经**怎么去处置他的身后事纯粹就是做戏给活人看罢了。
既然如此。
李承乾干嘛要给自己立一个心胸狭隘的形象?!
与其对李治的尸体泄愤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己宽仁、心胸宽广的执政风格传扬天下也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影响了。
“对于晋王削爵就不必了。”
“至于谥号的话给个“哀”字好了。”
众人闻言琢磨过后都觉得这个谥号很是贴切。
所谓“哀”字
表面看上去是痛惜早逝实际上却是在暗中隐喻李治因为**这个错误的选择而草草丧命。
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向天下人证明李治纯属作死。
还可以进一步的用这个谥号来彰显李承乾宽仁的作风在朝堂和民间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形象。
形象这种东西。
虽然看不到也摸不着但对于李承乾治国秉政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殿下聪慧臣等佩服!”
许敬宗第一个带头行礼看样子是在想找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