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第27章

苏轼觉得自己的想法简直是天才。

既让看他不爽的同窗们闭嘴,又能把上次强抢的出风头机会还给赵小郎。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谁知道,赵小郎悄悄扯了扯他的袖子,满脸都写着焦急和为难:“作诗赋,我不会啊!”

苏轼大惊:“怎么可能呢!?”

“可你先前短短时间就斗败西夏使者,刚才又在狗洞前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你说你这叫不会作诗?

未免也太谦虚了吧!

苏轼的眼里满满都是这个意思。

扶苏默然,心里却在使劲呐喊:不!它们一个来自于94版三国的编剧,一个来自于匈牙利诗人山多尔。跟他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他的文化水平只够写些四言或骚体,但那是在宋朝已经退环境的东西。

但是苏轼的话既然放出去了,就是覆水难收。何况富弼他还一脸兴味地看着自己呢。

扶苏有理由怀疑,富弼一口应下裁判的事,就是为了试试他的水深水浅。别忘了,扶苏不仅在官家面前掉了马,富相公那儿也脱得差不多了。

扶苏默默叹了口气,跨出了紧张不安的小步子。

一直没说话的梅尧臣突然开口:“程颢,你先退下来。张及甫,你来同这位小郎比试。”

“……是。”

刚才剑指苏轼的人愤愤不平,也依言让开。递补上来的人却战战兢兢、面色发白。扶苏一眼就能看出,他和自己一样没底气。

国子监的学生中,倏然爆发出一阵窃窃私语。

扶苏微微挑眉:怎么回事?

等等,刚才梅尧臣唤那人叫程……程颢?程朱理学的程?理学大家的人品还是值得相信,那就不是暗地里的霸凌了。估计是程颢真看不爽苏轼的行为,跟老师告状呢。

扶苏悄声说道:“所以可能会对东君下手的人是这个张及甫吗?”

“正是。”苏轼说道:“不知道为何,此人尤其视我为眼中钉。但他甚少自己出头,都在暗中鼓动他人。程兄就是被他说动的人之一。”

“……咳,不过程兄本来就与我脾性不相合。”

扶苏很懂地点头。

连他偶尔都会被苏轼创一创呢,古板、讲究的未来理学大家会看得顺眼?

对了,话说自己的历史储备里有张及甫这号人吗……好像没有诶。

扶苏突然之间安心了许

多。

困难是弹簧,你若它就强。扶苏本来没什么底气,但是碰到和自己一样没底,而且看起来比他更小人、更畏缩的,心里就踏实了。

更何况,这个张及甫又没有历史名人光环护身,那还不是轻松拿捏。

大不了就写首四言诗,再说自己“拟古仿作就好啦。别的人先不说,崇古的梅尧臣肯定喜欢。

-

在狗洞边上比试未免不成体统,他们就找了最近的一间空教室作为考场。

作诗的题材限定为:读书。

体裁不限。

时限为一炷香。

说到“学习

可光是劝学会不会太老成、俗气?那该写什么好呢,治学心得?宋诗中最流行的机锋禅理?

思路太多,难以厘清,反而是件坏事。

扶苏下意识咬着笔头,偶尔有灵感的碎片就往草稿纸上记,不一会儿就横七竖八地攒了许多。

忽然,他感受到隔壁桌子上的目光,发现自己刚写下的碎句被对面誊在纸上,一字不落分毫。

扶苏:“……

不是,你抄袭就这么光明正大吗?

那张及甫还嚣张至极,被发现自己在抄袭之后不仅没有停手,甚至挑衅地看了他一眼,运笔的速度更快了点。很快,一个字不落地全抄完了。

偏偏他是趁着监考的死角,扶苏就算想当场告发,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还可能被倒打一耙。

三岁和十几岁,谁抄谁听起来更合理?

更何况张及甫再怎样也是国子监的学生,比起外来者,同窗们对他更信任,在主场天然更占理。

对,说不定人家打的就是倒打一耙的主意呢。

扶苏:……好气哦!

转念一想,他自己写的也不是什么精妙词句,比起未来几位文豪大佬同窗们根本不值一提。

张及甫居然这都要抄?他得水成什么样了?

等等,那岂不是说,不管自己写了什么,他都看不出来好坏?

扶苏乌莹莹的眼珠子骨碌一转。

——计划通!

他装模作样地沉思了一会儿,一副酝酿大作的样子。没过多久,就唰唰往草稿纸上誊了几句,自顾自微笑着点头,一副很满意的样子。

就算被张及甫抄去了,也假装没看到。

直到一炷香燃尽之际,扶苏

才欻欻往纸上又写了一首诗。张及甫再想誊抄已经来不及。

直到有人赶过来收卷了,张及甫方才反应过来,用扶苏之前写的断句胡凑了一首。

因国子监没有黑板,梅尧臣便点了两个学生以念诗的形式公布考卷。其中,程颢拿到了扶苏的,苏轼拿到了张及甫的。

后者看到张及甫的卷子,“噗

苏轼地表现狠狠拉高了大家对张及甫的期待。什么样的诗,才能让他露出那种表情?

但苏轼却故意卖了个关子:“程兄,劳烦你先念赵小郎的大作吧。

节目效果,总是要留到最后的嘛。

程颢面色不变,点了点头,拿起扶苏的卷子,就朗声念道——

繁台苍苍,汴水泱泱。

朝夕弦歌,莘莘一堂。

……

省念省身,昭昭其芳。

立信立果,于斯德彰。

……

白驹逐日,寸阴莫荒。

大道之期,圣贤可望。

“……

国子监满座哗然。

富弼和梅尧臣更是互相对视一眼,看向扶苏的眼神瞬间变了。

虽然是少见的四言诗,是在座的各位都能一眼听出来的浅白用典,但是前提只要添上“作者年三岁几个字,一切就全都变味儿了。

晏相公,当初能作诗的时候,几岁来着?

七岁。

今天这位三岁。

别管他作得好不好,就问他作没作吧!

就连程颢读完之后,也满脸感佩之色,认认真真地跟扶苏道了歉:“先前误解小郎无德无才,是程某错认珍珠,至少程某三岁时,写不出如此作品。

扶苏:呃。

一点都不觉得是夸奖好吗!

别人以为他三岁,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几岁吗?

扶苏闭眼默念:宋朝人均大文豪、宋朝人均大文豪、宋朝人均大文豪、你别跟他们比……心里才稍稍好受了一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