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第58章

什……

辽宫?贵人?

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吗?

听清此女说话的一瞬,扶苏倒吸一口凉气。他立刻环视四周,分明是蓊郁的碧树参天,却觉得哪哪儿都漏风。

刚才还吐槽过八叔爷小题大做,现在只觉得四个守卫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这可是辽国的前宫人啊!掌握了辽国皇室贵族第一手资料的,珍贵的情报人员。

扶苏立刻问道:“你名字的‘菩’,是哪个字呢?”

阿菩答曰:“乃是‘菩提本无树’的菩。”

扶苏眨了眨眼。

辽国的国教乃是佛教,这不是个秘密。阿菩的名字反而印证了她的来路。

苏轼也很惊讶。不过他比起扶苏的警觉,反而是好奇更多:“那你以前是在哪里当差呀。”

“妾一年来皆是随贵人们捺钵行营,当差的地方并不固定。”

有别于中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辽国的捺钵制度指的是皇帝随季节而迁徙,具有浓烈游牧民族的特色。春水、夏凉、秋山、冬坐各有其地点。

通过这个细节,扶苏立刻断定,阿菩自称的来路不是假的。没有在宫中生活过的人,就算想要蒙骗人,只会闹出“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甩大葱”的笑话,绝不会知悉得如此具体。

想来,八叔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阿菩见他们几个人感兴趣,又主动交待了许多辽宫的旧事。譬如她服侍的宫中贵人乃是耶律特里,当朝辽帝耶律宗真最小的女儿。

“算一算年岁,公主今年应当已经出嫁了。”

“那你又是……”

扶苏才问了一半就噤了声。因为他看到阿菩的面色突然变得惨白。想来绝不是什么美好的遭遇,否则怎么会辗转落入大宋境内?

气氛一时之间凝滞。

苏轼似乎想说什么,被妙悟按住了。

三娘拍了拍阿菩的手臂,似乎在安慰她。反得到阿菩宽慰的一笑:“我没事的。”

然后,她径自对上了扶苏乌莹莹的眼睛,语气也郑重其事:“妾方才听净觉小师傅说,看守我们的是大宋贵人麾下的家奴,而您是住在宋宫中的贵人,是这样的么?”

扶苏眉心一跳:“是。”

阿菩突然一跪:“妾恳请您出兵覆灭辽国。”

扶苏:“???!!!”

他连忙把人扶了起来:“怎么回事?你和

辽国又有什么仇什么怨呢?”

阿菩说道:“太子耶律洪基嗜酒如命每每酒后都要**。某次醉酒之后只因我妹妹劝诫了一句话他就听信耶律乙辛的谗言将我妹妹拖出去斩首示众。还有我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也因他一次梦见不祥之人中有小儿模样把我儿活埋坑杀致死!”

“怎么会这样?”

苏轼和妙悟都被吓了一跳。对于他们的年纪来说坑杀活埋什么的未免太过血腥。他们齐齐对视了一眼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相似的骇然。

未经开化之辽国果然恐怖。

扶苏的接受度稍稍高一些。毕竟秦朝那个时候风俗还很原始。类似的事情他说听过不少——当然绝对不会赞同就对了。他注意到的是另一件事。

耶律洪基耶律乙辛。

这是连扶苏都耳熟能详的一对昏君奸臣。著名贤后萧观音就是被这两人冤枉致死的。原来早在耶律洪基还是太子时他们就狼狈为奸了吗?

难怪阿菩提起辽国小公主时语气会那么奇怪呢。既是旧日的主人又是仇人的亲妹妹。能用平常心对待的早就肉身成圣了。

阿菩又说道:“我知道消息后伤心欲绝恰逢辽帝夏狩就偷偷跑了出来半夜把儿子的……挖出来安葬好之后自己也不想活了干脆投水一**之。结果醒来后发现自己被人救活了但他们说要卖了我去宋国。我就跟着他们一路南下被卖到一户人家里做奴仆。”

扶苏一下get到了重点:“所以你是愿意随他们南下的?你还记得来时路?”

“我都记得。”阿菩说。

不如说被救起来之后她就生出了报复的心。她甚至恨起自己为什么发现妹妹和儿子的尸体之后没有立刻找耶律洪基玉石俱焚呢?

听说宋辽是敌人。

她到了宋国蛰伏终于等到今天。

“我听小师傅说你们是说话算话的贵人。我想用我脑子里的一切换耶律洪基的命。”

任何人看到她眼里的期许与决绝都会为之动容。至少妙悟和苏轼就深受震动。他们随阿菩的目光一起望向了扶苏的方向像是在等一个回答。

扶苏却说:“大宋与辽乃是兄弟之国。”

“……”

阿菩眼底的光熄灭了。

扶苏又说:“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

“所以,我会尽力的。但不能保证杀了他的人一定是我。说不定哪天,他作恶多端老头都看不下去,天降一道大雷把人活活劈**呢。

阿菩听懂了。她立刻行了一个大礼——佛教里叫作五体投地的大礼:“妾明白,妾会告诉您自己知道的一切。

扶苏:“事不宜迟,走吧。

他把阿菩带到一边,拿了张纸,听人口述开始空手画舆图了。妙悟和苏轼呢,则继续问起另外二人的身世。她们虽然不如阿菩来历特殊,但悲惨的程度一点也不输。

比如说,三娘来自十六州里的蓟州。她是被活不下去的父母亲手当掉的。被泼皮无赖买回家天天动辄打骂。另一位叫阿余,是婆家起的,她是被卖到了乡下,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生育,日子过得更加凄惨。吃不饱、穿不暖。于是当八王爷府的人找上门,她立刻跟人走了,根本不怕是骗子。反正总不会比现状更糟糕。

“那你们当初十八人,怎么现在只有三人在这里?

苏轼好奇地问道。

“嘘,你别问了。

妙悟横了人一眼:你这不是揭人疮疤么?

但两人的回答出乎他们的意料:“剩下的人各自生了孩子,便不愿意与我们一起了。

其实她们有的人过得还不错,也有比阿余还不如的。但是当八王爷派的人找上门,听说可以和昔日的姐妹们住单独的院落,她们都很乐意。带上孩子的话……勉强也行。再带上丈夫或者一大家子呢?那就没辙了。

于是,十八人只剩下他们仨。

妙悟讷讷地重复了一遍:“有了……孩子?

苏轼更是微张了嘴,理解不能。

他们一个五岁,一个七岁。平时没人跟这个年岁的孩子提过男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