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第76章

汴京的深秋十月份,已经有些微微的萧瑟之意,但阅卷的衙门安排得十分舒适。大宋从不吝惜在这些细枝末节之处优待官员。但是阅卷官们的疲劳却没有因此而缓解。

任谁看到铺天盖地如雪花一样的卷子,似泰山压顶般朝自己盖过来,都会不由得心生恐惧。更何况自从糊名誊卷的制度采用后,阅卷官们就连欣赏考生们姿态万千的书法的余裕也无,入目皆是抄书小吏充满匠气的字体。

大约这群文官从没想过,自己半生都在舞文弄墨,也会有晕字的一天吧?

这时候,倘若遇到了一篇好文章,简直让人如久旱逢甘霖般心情畅快。因此,一篇文笔清新诙谐、又颇有见地的文章很快在阅卷官当中传阅了一遭后,被推举到了主考官跟前。

“哦?”欧阳修稍稍来了兴致:“这人写了什么?”

“……您自己看吧。”

欧阳修捧着这份卷子,屏息凝神细细看去,半晌,他的眼神在卷子的某处停住,口中喃喃自语:“……大舜与南人歃血为盟?”

不是,有这个典故吗?

欧阳修的眼神有一瞬间迷茫,但作为主考官和当代文坛领袖,他可不能露怯,很快在阅卷官面前收拢了神色。食指在试卷上捻了两下:“确实不错,你们将他首场与次场的卷子找出来,若有此篇的十之七八水准,便留作备选罢。”

什么备选?自然是解元的备选。

“是。”阅卷官得到答复后离开了。

徒留这位德高望重的文坛宗主怀疑人生,饱读诗书的脑海中,疯狂地检索起关于“舜与南人”的所有内容。但是很可惜,什么都没有。眼见着四下无人,欧阳修拍了拍自己的脑子,幽幽地一叹:“学海果然无涯,不可懈怠啊。”

至于另一种可能性,他想都没有想过。有刚才那一番文笔和见解的人,竟然胆敢在秋闱考场,阅卷官眼皮子底下编纂典故。

……而且,所有阅卷官都没看出来。

不,应该说大多数人都看出来了吧,但他们谁都不敢承认,担心自己被同僚嘲讽才疏学浅,于是集体忽略了这点,推荐给主考官欧阳修大人。直到他也点了头,众人暗暗松了口气,也暗自发誓回去一定要好好读一读《史记》。

但这一篇留作备选的,仿佛一个吉兆般。接下来的数个时辰,又有数篇见解清奇、言之有物的试卷被

挑选出来由欧阳修过目后检查前两场的答卷继而送作备选。

粗略一数竟有整整六七份之多。

欧阳修摸着这六七份卷子觉得有必要改一改自己之前的想法了。原来汴京还是有许多关心国家大事的有才之士的。也不枉他定下最后一道策论之后特意把经义场的首道大题改成“九世之仇犹可报”以此提醒考生多多关注边事呢。

他又一一看过这几份试卷心中暗暗忳夺着到底哪篇更胜一筹时之前的阅卷官又来了。

“大人?”

“又有新卷子了?”欧阳修不明显地皱起眉头之前充作备选的几份已经打得不可开交让他左右为难有一会儿了。怎么还有新的一份即将加入战场啊?

他漫不经心地接过:“这一份写了什么?”

“……他什么都写了。”

欧阳修:?

但当他拿到了卷子之后就知道“什么都写”到底是何意了。这份卷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长让人怀疑

再仔细看去此生从西南边陲的古今演变源流写起……尤其是赵佗率领秦国二十万大军自立门户那段细节十分详实、状物栩栩如生、仿佛这考生本人在场一般。

定是位饱读史书之辈!

欧阳修心中暗暗下了个判断。

旋即他另起一段论述起与西南诸国通商往来的必要性。以及侬智高叛乱与征发平叛大军

的前因后果。几乎把之前所有试卷中精华的观点都囊括了进去更添翔实的论据佐证。

欧阳修总算明白“什么都写了”是什么意思若论观点之全面这篇当压过前面所有。

他意犹未尽地继续往下看去视线却在掠过“改土归流”几个字时陡然被钉住一般久久不能移开。

“大人?大人?”阅卷官见他脸色有异不由得紧张起来:“您身体不适吗?”

欧阳修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长长呼出一口气勉强平复了心绪:“若依此生所书般经略西南大宋之边境百岁亦能高枕无忧矣。”

阅卷官瞪大了眼睛:“有这么……”夸张吗?

他的官阶不高并非处于要职于国家的经纬并不了解。对西南边地只抱着如圣贤书中的态度边境安寝、以德教化就足够了。

但一度身居高位、又是改革支持者的的欧阳修却暗

道:可惜“改土归流”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初时推行恐怕极为艰难,甚至可能有反效果。起码两三代君主后方可见成效。当今的官家或许愿意,但是未来的人君若是个短视的急性子……唉,可惜了。

但那是未来的人君的错,非是这位考生的错。毋宁说,能在秋闱考场上写出如此洞见。可以预见,未来朝堂上如范公、富公一般的股肱之臣,又会多一人了。

他当机立断地说:“你把他的前两场卷子也拿来,我要亲自过目。”

倘若此子前两场的卷子答得不错,不出意外的话,解元非他莫属了。

作为文坛之望,欧阳修十分喜欢提拔新人,更知道,好名声对于一个初入官场的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君不见,晏公能高居相公之位,他早年的神童之名不知起了多少作用。

而当今官家更是个喜欢青年才俊胜于中老年腐儒的君主。欧阳修自觉有必要在出现人才时助推一把。未来能走多远,便看自己的造化了。

本来,前两场的试卷答得不差,就能稳稳把解元之位收入囊中。但这个人还是给了欧阳修别样的惊喜。

《尧舜性仁赋》就不说了,写诗做文章是欧阳修的老本行。这份试卷的文笔不至于让他惊艳,但他却从君主自身“敢于担责”的德行出发进行论述。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此子是一个道德自律又敢于直言进谏的性格啊!可以想见,若是未来官家的德行有所龃龉,他定然不会装作无事发生。

正是我辈中人啊!

写出《朋党论》的欧阳修想到。

至于一道涉及水利的策论就更让欧阳修开了眼界了。此子竟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