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南中月下行》

118.阴兵碑记

阴兵碑记

唐天宝十三载七月,南诏之地暑气蒸腾如炉,在征讨南诏国的唐军大营内却弥漫着沉沉死气。粮道断绝,瘟疫如烟,士卒们早已面如菜色,腹胀如鼓,呻吟声与蝇虫嗡鸣交织。李宓端坐帐中,眉心拧成疙瘩,忧虑深重。

此时,兵曹参军伍文通面色焦灼,掀帘闯入。他手指西南方向:“将军,三军无粮,已是绝境!退则风迦罗必引兵穷追,唯有立即进军攻打!末将已有良策——速遣四万健儿,伐尽洱河岸巨树三百株,倒压西岸,再铺南诏特产的蛮竹于其上,半日可成十座飞桥!大军踏桥疾进,直扑羊苴咩城,以火箭焚其茅屋。火起则军心必乱,我军趁势猛攻,南诏可一鼓而下!若再迟疑……”他声音陡然沉重,“待风迦罗联结吐蕃,引其铁骑自丽江掩杀而来,则我军真如瓮中之鳖,万难生还矣!”

李宓沉吟片刻,却缓缓摇头:“水军方为我大唐之长技。传令,就地伐木,打造战船!”

伍文通脸色霎白,急趋一步,声音嘶哑:“将军!洱河非大江,水情诡谲,且士卒水土不服已久,疫病横行,岂堪操舟逆浪?此乃舍长就短,自陷死地啊。”

李宓只是不耐地挥手,目光已落回案上地图。伍文通僵立帐中,如遭雷击,最终长叹一声,那叹息沉重地坠入死寂的空气里。

李宓的水军之策,终成一场血泪噩梦。战船未及成列,士卒已倒毙近半。洱海之水,竟似蚀骨毒汤,满营尽是哀鸣。风迦罗洞察唐军虚疲,号角声震彻苍洱,南诏劲旅如黑云压城,吐蕃铁骑更似雪域奔雷,自丽江呼啸而至,马蹄踏碎唐军最后的壁垒。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伍文通身披白袍,早已被鲜血浸透,如一面残破的战旗。

他亲率残部,死守战街要冲,长矛挥舞,吼声裂云:“杀——!”直至最后一口气息断绝,犹自怒目圆睁,手中长矛直指羊苴咩城的方向,仿佛凝固了那被辜负的决绝计谋。尸骸层叠,终被同袍草草收殓,埋入战街南那片阴森的“万人冢”中。

星移斗转,倏忽已过数百余载,大理国治下,洱海畔的淮城已商贾云集,中州、湖广口音喧嚷于市井。然每逢七月,日头西沉,淮城便陡然空寂。城中流传着令人脊背发凉的歌谣:

“日落人烟稀,夜鬼沙滩啼。八月文通出,吼战惊天地。万人冢中魂,出没风雨夜。一块德化碑,岂能消怒气?”

歌谣中那“八月文通出”,早已成了大理人心中一道深寒的刻痕。

果不其然,在七月晦朔之交,阴风自万人冢方向呜咽卷来,天地骤然失色。淮城家家闭户,烛火尽灭。战街南的沙滩上,蓦然腾起惨绿幽光,数百阴兵无声凝现。为首者白袍浴血,正是伍文通。只见他须发戟张,双目赤光如炬,手中长矛向虚空奋力一挥,发出震裂夜空的狂吼:“杀——!”刹那间,阴兵齐声嘶嚎,戈矛相击,铁蹄踏沙如闷雷滚动。

他们并非幻影,而是疯狂冲杀,仿佛数百年前那场惨烈血战被幽冥之力生生拖拽至今夜,在死寂的沙滩上永无止境地重演。刀风凛冽,似能割破生人脸颊,鬼影幢幢,杀气凝成实质的寒霜。淮城蜷缩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唯有那惊心动魄的鬼战之音,反复撕扯着生人的耳膜与魂魄。

往昔,南诏王阁罗凤所立“德化碑”,颂扬其不得已而叛唐的苦衷,然碑身常年阴冷刺骨,尤其七月,靠近者无不心胆俱寒,似有无数怨魂在碑石深处无声咆哮。

至大明洪武年间,战街易名“德胜驿”。有一日,副总兵方政巡视至此。当夜月华如水,他酒意微醺,信步踏入了古战街旧址。夜风穿过林木,发出呜咽之声。行至一片森森青木林,月光下,一座古碑半掩荒草,正是那万人冢碑。碑石经年风雨剥蚀,字迹漫漶难辨。方政正自凝神,忽见一豆青碧幽光飘然而至,竟是一盏小小灯笼。执灯者为一军汉,甲胄残破,面容隐在灯影之后,唯觉一股砭骨奇寒自其身弥散开来。

方政顿觉汗毛倒竖,手按佩刀,沉声喝问:“尔是何方鬼怪?”

执灯军汉闻声,唇角竟浮起一丝极淡的笑意,声音如同隔着千山万水传来:“鬼又如何?人又如何?阴阳殊途,若无恶意,交言几句,又有何妨?”

方政心头一凛,随即抱拳:“方某酒后失言,唐突了壮士,万望海涵。”

那军汉微微颔首:“实不敢当。我乃李宓将军麾下兵曹参军事,伍文通。天宝十三载,战死于此。”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方政,“将军重修万人冢,岁时祭享不绝,使泉下枯骨稍得慰藉,感君此恩此德,我等亡魂铭感五内,特来相谢。”

方政凝望那盏绿焰灯笼,登时洞悉了其来意:“英灵既显,必有未了之愿。可需有方某效力之处?”

伍文通眼中赤光一闪,随即又归于沉寂,指向那字迹难辨的古冢碑:“不敢奢求其他,只愿将军手书一碑,立于冢旁,使后世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