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璧引》
赵夫子疾言厉色,谢漪神色却丝毫未变,依旧平静如水。
“‘乐’字于此,乃‘喜好’之意,与‘礼乐’之‘乐’同源。《经典释文》有注:‘乐,音岳,好也。’陶公此句,乃言以琴书为乐,怡情悦性,消解烦忧。若读‘洛’,则失其雅韵,易与‘落’字相淆,恐非作者本意。”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引经据典,从容不迫。引得赵夫子心头猛的一跳。
他并非完全不学无术之人,《经典释文》的大名自然是听过的,只是多年来僻居乡野,未曾深研。
这女郎之言有理有据,听上去不像是信口雌黄,令得他心中那点自恃的知识开始动摇。
赵夫子下意识地抚向胡须,眼神中的不屑逐渐褪去,开始重新打量眼前这名年轻女郎。
只见她气度不凡,貌美无双,如枫红衣在晨光下隐隐流动着水波般的暗纹,不是俗物。发间一根玉簪,剔透无瑕,显然价值不菲。
绝非小门小户出来的。
再看她腰间玉佩,以及那格外熟稔的瑞凤眼,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赵夫子的脑海——莫非是……
就在这时,飞星微微躬身,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堂内众人听清:“谢女郎,时候不早了,既这夫子如此不识好歹,不若咱们早些出发,免得同他多费口舌。”
这侍女举止有度,虽为仆从,却自有一股不凡气度。
“谢……谢女郎?”赵夫子音量微微拔高。
放眼望去,这天底下有几个姓谢的?更别提这女郎还长了一双与文官之首的谢帝师如出一辙的瑞凤眼——
赵夫子简直不敢相信,在这兖州小城,大清早前来敲门、指出他读音谬误的女子,竟是……
竟是那传闻中才貌冠绝天下的谢氏女郎,谢漪?!
顷刻间,他只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却又化为冰冷的汗意从额间涔涔而下。
方才的不屑与愠怒,霎时被巨大的震惊、惶恐,以及一种近乎荒谬的敬畏所取代。
想他从教多年,竟会对一年轻女郎生出敬畏?可有世家温床滋养,这谢女郎年少成名,名冠天下。
凡是读过书的,谁人不曾听过“谢氏双璧”大名?
甚至于他的一手好字,还是临摹这位谢女郎的……
思及此,赵夫子再也顾不得颜面,慌忙对着门口的谢漪深深一揖,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
“原……原来是谢……谢女郎!老夫我有眼无珠,不识泰山!女郎金玉之言,点醒梦中人!‘乐’字确当读‘岳’音,老夫……老夫井蛙之见,数十年竟沿袭陋读,今日幸得女郎指正,实乃……实乃老夫之大幸,书院之大幸!”
他语无伦次,态度是前所未有的恭敬。
“女郎家学渊源,令老夫汗颜无地!汗颜无地啊!”
书院内一片死寂。
孩童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素来威严的夫子,对着门口那位陌生女郎行如此大礼,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馒头吃多了产生了幻觉。
原本出来看热闹的百姓们的脸上的八卦也早已消失无踪,只剩下震惊和茫然。
“谢氏女?可是那天下闻名的谢氏双璧?!”
不知是谁率先出言,引得众人一片惊呼。
萧策身处其中,只觉夸张。
谢漪的七言诗他是见过的,并无特色,他们有必要露出这般神色么?
可百姓们却仍旧是面面相觑。四目相对,唯余震惊。
“传言那谢女郎姝色无双,谢公子君子端方,如今看来传言不假!我活了这么些年,还从未见过这般貌美的女郎!”
“是了!我曾读过几年书,那谢氏双璧文学造诣之深,简直是令我等普通人望尘莫及!即便是世家子弟之中,也少有与之相提并论的!”
“生的这样貌美,肚子里还有墨水,我们兖州是得了什么福气,竟得仙女亲临!”
……
萧策夹在越来越多的人头中央,鹤立鸡群,却又难以脱身。
周围一开琴铺的男子见他始终沉默不语,猜想他也是来住店的外地人,并且没读过什么书、不知谢氏女之身份意味着什么,不由得热心科普道:
“谢氏双璧的诗词你没读过,歌赋你总听过罢?《祝寿曲》、《贺新郎》……我们大梁人人会唱,就连不识字的孩童与老人都能哼上两句。”
《贺新郎》……
萧策想起来了,他与谢漪成婚当日,谢泫作为司礼官,被众人起哄,边抚琴边吟唱过这首曲目。
彼时谢闻音一首《贺新郎》,听得一众宾客齐声叫好,夸的对方春风得意,比自己这个新郎官还要像新郎官。
但见这男子这样热心,萧策还是“嗯”了一声,表示自己听过。
“他二人之歌赋,确实轻快好听。”
“看来你也不是全然不知!”那人继续科普道:“不过谢氏双璧之曲目,倒也不是一直这般轻快。”
“他二人幼时作品的确以轻快为主,谢公子擅琴,谢女郎擅瑟,二人合奏,琴瑟和鸣,我曾有幸于樊楼听过一回,可以说是令人听之不忘。唉,只是……”
顶着萧策疑惑的目光,那人感叹道:“只是我大梁元年,明明谢氏依旧风光……却不知为何他们的曲目却忽然变得惆怅哀怨,就连诗集也大多以互诉别怨分离之苦为主——咳咳……”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不应当与一介毫不通音律说那么多,当即有些尴尬道:
“我是开琴铺的,对这些自然研究的多些!看公子模样,只怕是干体力活儿之人,对这些个风花雪月的东西不甚了解也很是正常!”<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