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五零,拒当炮灰》
光是这么看着,村民们便骇得面无人色,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他们不是在这里而是在村里,该是什么下场?
想起之前自己埋怨过林家多事,很多人脸上顿时烧起来。
再烧也烧不过严家人,脸上火辣辣的疼,被周围人有一眼没一眼地看,严家人再是厚的脸皮也撑不住,臊眉耷眼溜走。
秦四海抹了一把冷汗,庆幸自己选择相信,不然就是八百七十五条人命,枪毙他八百七十五回都不够。
“都先回到各自的帐篷里,千万不要乱跑。不用担心,部队会安排灾后重建……”
心疼房子田地的村民把眼泪憋了回去,只觉得压在肩头的巨石被人搬走,又看到了希望。
林家人回到帐篷里,林奶奶连声庆幸:“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可算是过去了。”又满脸后怕地摩挲着林桑榆的手背,“亏得你机灵,看出了不对劲,还往心里去了,不然咱们家都得遭殃。”
“我就是胆子小怕死,歪打正着了。”林桑榆笑吟吟,“合该是我们的运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福气很快来了。
秦四海来到林家的帐篷,对林泽兰道:“多亏了你们的提醒,才能提前转移村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林泽兰看林桑榆,笑着道:“要不是我家榆钱儿,我们也不会当回事。”
林桑榆腼腆表示:“我们也是在救自己,主要还是领导们在乎我们这些老百姓。要是以前那些官老爷,怎么可能管我们的死活,说不定还要打我们一顿,给我们按个扰乱人心的罪名。”
秦四海朗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党最基本的原则。这次你们立了大功,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说出来,组织上会尽量帮忙解决。”
他敢这么说,当然是上面给了指示。有过则罚有功必赏,才能稳定人心。
林桑榆探口风:“秦连长,我们家原是省城人,我大哥眼下也在省城工作,我们一直想搬回省城一家团圆,可省城工作太难找了。”
这在秦四海意料之内,要求解决工作才是明智之举:“你们家倾向于找哪方面的工作?”
林桑榆仗着年纪小,厚着脸皮问:“四个人吗?”
“四个人立的功,当然是四个人都有嘉奖。”以这场泥石流的强度,如果没有提前转移,全村八|九成的人都得遇难。挽救了数百人的身家性命,安排四个工作应该的。
话音刚落,林家人脸上都是难以抑制的喜悦。
林桑榆努力压了压嘴角:“太突然了,一时半会儿说不上来,可以给我们点时间商量商量吗?”
“可以。这个不着急,你们好好商量。”秦四海道,“我先去忙了,你们商量好了告诉我一声。”
林松柏客气地把他送出帐篷。
“四个工作,四个工作!”林奶奶简直眉飞色舞,她好多年没有这样高兴了,“我们家可算是熬出头了。”
老太太喜滋滋地拉着林桑榆的手:“我们家榆钱儿给家里立下大功了,救了全家的命,还让你娘和哥哥姐姐有了工作,这往后的路就大不一样了。”
“合该是我们家的运道来了。”被夸得不好意思的林桑榆转移话题,“以娘的医术,当个医生绰绰有余,再不济当个护士总行。”
林奶奶骄傲:“你娘有中医执业资格证,当年花了不少心思考的,去医院当医生是够格的。”
可医院那地方更认西医学历,中医想进去很难,得有很硬的关系。自己开馆坐诊也难,因为她是女子,哪怕医术好也难消除偏见。只有乡下大家穷,看不起正经大夫才愿意找女郎中凑合凑合。
林桑榆之前还真不知道,笑看着林泽兰:“那把握更大了。”
林泽兰跟着笑:“这次娘沾你的光了。”
“怎么就沾我光了。”林桑榆不觉得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村长压根没把我和二姐三哥的话当回事,全靠您说服了他。”
林泽兰失笑,笑着笑着面露犹豫之色:“你没上过学,现在工作,只能安排最基础的工作,赚个辛苦钱,别把身体又熬坏了。我想着,不如问问能不能推荐你去上初中,你是个读书的料子,努努力考高中甚至大学。但凡有个高中学历,找工作就不难了,将来找个清闲体面的工作。你看怎么样?”
小女儿这年纪去上小学,真有些大了,只怕会不自在。
过了七月满十六周岁,上初中都有些大。
林桑榆的打算是:“我想插班六年级,毕业后肯定能考上初中,推荐上初中等于白白浪费一次机会。不如问问,等我小学毕业能不能破格让我参加高中的招生考试。用一个工作换一次考试机会,总不过分。”
现在没有统一的中考高考,学校招生的主要方式是自主招生、保送和推荐。学校招生自由度很高,小学生被大学破格录取屡见不鲜。
原身卧病在床这些年,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来来回回看哥哥姐姐的课本打发时间,去考一下高中说得过去,考大学就有点离谱了。何况现在让她考大学,还真未必考得上,知识点到底不一样,总得给她学习的时间。
林泽兰一想也是,遂点了点头,看向大女儿:“你护士的活能拿起来,或者药房里捡药煎药。”
林梧桐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轮到小儿子,林泽兰有些犯难。
林松柏出声:“药厂领导都是军转干部,部队出面递个话,我再求求师傅,让小弟在师傅手下当个学徒工,应该可以。”
林枫杨双眼亮晶晶,用力点头。
林奶奶光是想想就忍不住心花怒放,又怕他们想的太美:“上头能同意吗?”
“应该能,我们的要求又不过分。”林桑榆微微一笑,“其实我们可以稍微过分一点点,反正试试又没损失。”
一家人纷纷看过去。
“不如试试能不能推荐上技校、护校、师范,还有艺术学校,毕业后不愁找不到工作。”压根不用找,明年开始中专包分配,分的还都是好单位,且享有干部身份。所以现在读三年书,特别值。
林桑榆视线落在林梧桐身上:“二姐不挺喜欢唱歌的,唱得也好,很多单位都需要文艺工作者。”
原文里,家属院一个邻居是文工团领导,偶然听见林梧桐唱歌哄孩子,觉得她嗓音条件很好,属于老天爷赏饭吃,遂起了爱才之心,想招到文工团当个临时工培养培养。
林梧桐很心动,但是老人怎么办?
严锋、严富贵、严五妮要工作,严家侄子侄女要上学。
就是这么离谱,姓严的子孙可以去工作去上学,姓林的儿媳妇却得放弃工作在家伺候瘫痪的公婆,所有人都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直到孙辈都长大,终于无事一身轻的林梧桐参加老年歌唱团成为台柱子。严家人玩笑一般说埋没了她的天赋,如果当年进了文工团,她会是什么模样。
林桑榆也想知道没有严家人拖后腿,林梧桐会是什么模样。
林梧桐愣住了,她是喜欢唱歌,他们当地人人都会唱几句山歌,就是唱着玩儿,哪有专门学这个的。
“我学这个干嘛,不当吃不当穿的。”她轻摇头,“推荐我还不如推荐你自己直接上高中。你功劳最大,许是能破例。”
林桑榆也摇头:“只要给我考试的机会,我挺有把握考上。可让你考,有点难吧。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功劳有限,用一点少一点,当然要用在关键地方。
林梧桐满腔感动化作哭笑不得瞪一眼。
林桑榆甜甜一笑,循循善诱:“你现在工作的话,只是学徒工,工资只有十几万。可要是中专毕业,怎么着也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