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么大一个青梅呢?!》
傍黑之际,马车停在一处僻静的街道上,哑奴守在里侧街口,另一侧则是河岸,周围悄无人声。
姜彤正在思索徐元卿会说些什么,不想他突然问:“阿彤,你如今有没有心上人?”
姜彤倏然怔住,望着他,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
双颊也不受控制地烫起来。
“你问这个做什么?”她问。
昏暗的车厢中,徐元卿的身影一动不动,声音冷静:“你别误会,过去咱们接触的少,我对你不甚了解,今日也只是想商议一些事情。”
他看出姜彤不想回答,换了个问题:“或者你也可以说说对如今朝堂时局有多少了解。”
“……”姜彤心头更加迷惑。
这简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边的两件事。如果是前者,她可能还觉得他是对婚约有所担心,但后者……这话题跳跃幅度也太大了。
姜彤犹豫半天,答道:“我了解的不多,只知三年前先帝驾崩,膝下皇子以稚龄登基,太后垂帘听政。如今天子尚年幼,朝中大小事皆由太后和内阁共同主持裁决。”
她答得规矩,实际上知道的不止这些。
三年前,先帝突发疾病,榻前指定了即位人选便撒手而去,给大熙留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一则,当今天子是先帝仅存的儿子,继承大统的唯一人选,且当时只有八岁。听说被大臣牵出来的时候,连话都说不清楚。天子的母妃在当时也只是一个平民秀女出身的普通妃嫔,母子俩无依无靠,引得许多人动了心思,以至于新皇登基头一年,朝廷之中日日血雨腥风不断,朝廷政局险些溃于一旦。
直到次年末,位处黔贵的藩王起兵谋乱,太后将自己的亲妹妹许配给行伍出身的武英侯为继妻,又为兄长之子指婚郑国公嫡女,指派二人急兵前去镇压。随后西南战乱平复,太后才顺利在朝中站稳脚跟,拥有了不少话语权。
二则,先帝此人在世时,喜好纵情声乐,正事一概不理会,还偏信宦党。司礼监掌印太监袁详靠着对先帝逢迎谄媚,受先帝宠信十余年,肆意乱权操纵朝政。也是直到去年,太后有了余力,才联合内阁,将袁党一行人多年来的罪责一一揭露,最终将其斗倒。
去年的危急紧张之态,令姜彤至今仍印象深刻——全京城戒严,百姓个个困于家中不得外出,门外到处都是兵甲喧哗之声。后来事情平息,爹爹从官署赶回来,才告诉她,那袁详见自己罪行败露,试图逼宫谋反自立为帝,最后被武英侯当堂斩杀,阉党势力才彻底落败。
事情过去了一年,如今太后和内阁达成默契,共同辅佐天子。朝局渐趋稳定,常年掩盖在大熙朝之上的阴霾逐渐消散,朝野渐渐恢复秩序。
这些迹象,姜彤或多或少能感受出来,毕竟爹爹在京中做官十多年,她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留心朝堂就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眼下徐元卿问她对时局的看法,她虽然不懂,但也努力去想——听说朝中如今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派以太后为尊,多为世家勋贵,如郑国公、武英侯之类带姻亲关系的公侯伯府;另一派则是新朝之后起复的文臣清流,以内阁为首,似乎多少对太后干政有些意见。
等等,若此事与婚约有关……
姜彤想到了这段时日以来围绕着徐元卿的种种流言,其中武英侯府,正是太后身侧最大的助力之一,而内阁……内阁首辅孙阁老,如今已是八十高龄,早有退隐之意,次辅在清算宦党时受了伤,病休家中已久,而姚阁老,虽才入内阁不久,却风头正盛,世人都传他会是下一个首辅接任者。
她急忙问徐元卿:“康福长公主在朝中有何势力?”
徐元卿露出笑意:“我只多问了一句,看来你已经明白了。”
他对姜彤道:“康福长公主是先皇嫡长女,自幼便极为受宠,后来成婚嫁人,先帝特意允她能够随意出入皇宫,而且怕她婚后受屈,还专门为她拨了一支亲兵入公主府。”
“先帝去世那晚,曾有人意图谋反,是康福长公主接到消息,率亲兵入宫坐镇,后来又力排众议支持太后垂帘听政,亲自定下了辅佐幼帝的人选。”
换而言之,近日看上徐元卿,位处流言中心的三家人物,一个是保当今天子顺利继位的皇室宗亲,一个是天子母家背后的姻亲臂膀,一个是为天子佐政朝阁权臣。
姜彤背后霎然冒出冷汗。
她禁不住问:“他们到底是要干什么?”
“拉拢,结党,培植新的人手和力量,大抵就是如此。”徐元卿耐心地为她解释,“先帝在时,宦贼乱政,人人只求自保,如今换了新的天子,朝中势力重新划分,为首的人自然都想吸取更多的力量,收为己用。”
他看向姜彤:“今年恰逢新朝以来的第一次科举,中榜的人,自然就成了一块硕大鲜嫩的肥肉。”
“可是,为什么是你?”她依然迷惑不解。
先前她并未想到这一层,一来是因为康福长公主深居权力高层,甚少在众人眼前出现,姜彤根本不了解,以为真的是长公主的女儿看上了徐元卿。
二来,武英侯是新皇登基之后才立的侯爵,又履立大功,武英侯府中各种人和事早就被众人八卦议论过无数遍,耳朵都听出茧来了。
更别提有关姚阁老的传言,那只是一句话,说明姚阁老欣赏徐元卿而已,又能代表什么?
徐元卿听了姜彤的话,也只是道:“山中猛虎动辄为羚羊相斗,不是因为那羚羊味道有多特别,而是因为猛虎争夺地盘,所以不死不休。”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当然,也有一些巧合,今科一甲前三名,状元刘大人无亲无家,孤身一人,早在恩荣宴上便言明志向,要做那孤吏刚臣,以身作则誓除朝廷贪腐之气。榜眼郑大人是郑国公的族亲,他的家世已经决定了他的立场。”
“至于我,我家在京城,父亲职位不高不低,正巧是他们可以拿捏的对象而已。”
姜彤无言。
这样一看,还真是。
两人聊到这里,其实话已经说开了,徐元卿也提起这段时间的流言:“这段时间,因为我中了榜,家中一直风波不断。我因为事先知情,所以对种种传言都不作回应,原本打算如父亲一般,入翰林专心修撰典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