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母亲返城当天,我选择上山》
何红伟的事尘埃落定后,日子平静地滑过了七天。
这期间陈军去过一趟镇上,把晾晒妥帖的药材全卖给了药铺,顺便和高大夫闲聊了几句。
谈及林月如上次来打听老参的事,陈军只是淡淡带过,高大夫却忍不住抱怨起来。
说林月如不懂规矩!
倒不是说老规矩就一定完美无缺,只是前人踩过的坑、占过的便宜,都是实打实蹚出来的路,有些道理,经得起琢磨。
卖完药材,陈军回了家就着手整理山货。过两个月要打包寄回京城,好些东西得提前处理妥当。
眼看巡山队集合的日子只剩两天,他又在家忙起了配药的活计。
集合前一天,黄炳耀、温玉成、夏明和刘兵竟一块儿来了。
几人见面时带着熟稔亲切,可看向陈军的眼神,却藏着各不相同的怪异。
刘兵眼里满是毫不掩饰的佩服,那是打心底里觉得这兄弟够能耐;
夏明望着陈军的目光里,除了亲近,更多了几分藏不住的欣赏;
温玉成的神色里带着挥之不去的凝重,眉头时不时微微蹙起;
黄炳耀的眼神最是复杂,像是把刘兵的佩服、夏明的欣赏、温玉成的凝重全揉在了一起,还掺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他们都见过何红伟崩溃的样子,也听排长赵刚绘声绘色地描述过当时的情景。
尤其是赵刚那句对陈军的评价:
“这小子绝对是个狠人,不能惹!”
像根钉子,扎在了每个人心里。
审讯何红伟的过程异常顺利,温玉成见多了崩溃的犯人,可短短两三天就把一个人折腾成那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他还是头一回见。
按理说越是穷凶极恶的角色,心理防线往往越稳固。只是何红伟顶多算个街头流氓!
这么短的时间,陈军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温玉成这些天没少在心里打转,却怎么也猜不透其中关节。
最后几人凑在一起,开了个非正式的小碰头会。
聊着聊着,几人后背突然泛起一阵寒意,他们后知后觉地发现,从一开始,似乎所有事都没逃出陈军的预料,包括最后的抓捕。
好像从陈军第一次见到温玉成他们起,就已经在不动声色地引导着线索一点点浮出水面。
那些他们当时以为是偶然发现的蛛丝马迹,如今想来,竟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牵着走。
刘兵挠了挠头,想起自己当初还觉得陈军只是个懂些草药的年轻人,此刻只觉得后背发僵;
夏明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望着陈军的背影,眼神里多了几分忌惮;
温玉成端着水杯的手顿了顿,杯沿的温度烫得他指尖发麻,他突然后怕起来,若是当初没看清立场,站到了陈军的对立面,陈军正好同意他一起进山抓捕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还好自己的态度,让陈军拒绝了自己一起进山!
黄炳耀深吸一口气,喉结动了动,只觉得这位看似温和的年轻人,藏在平静外表下的心思,深不见底。
原来他们以为的“偶然发现”,全是陈军合情合理的故意为之。
这份后知后觉像淬了冰的细针,扎得几人心里又惊又怕,看向陈军的目光里,不自觉地蒙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忌惮。
黄炳耀和温玉成的视线终于从正在低头忙碌的陈军身上移开,两人几乎是同一时间,目光越过屋角的矮凳、窗台的药草,落在了那排靠墙而立的书架上。
书架不算高大,却被塞得满满当当。线装的古籍泛着陈旧的黄,新印的书本棱角分明,甚至还有几本封面磨得起了毛边的外文书,挤在一起倒显出几分兼容并蓄的沉静。
阳光透过窗棂斜斜扫过,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明明是最寻常的景象,此刻落在两人眼里,却莫名透着股沉甸甸的压迫感。
黄炳耀喉结动了动,心里头翻江倒海。
他一直觉得陈军不过是个懂些草药、性子沉稳的年轻人,最多比旁人多几分山里人的机警。
可直到此刻才恍然——那些被他们忽略的细节,被他们当作巧合发现的线索布局,或许全是这年轻人从书里读出来的章法。
书上的字是死的,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