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开国女帝夺权记》

2. 新君

建州府中,晏江随意地翻看送来的军报,修长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红木做的桌子,有着说不出的风流韵致。门客疑惑地问道:

“您为何这般扶持这位素未谋面的公主。为了她,竟变卖了部分祖产。”

“重要的不是这位公主,而是州内的这十万士兵。如今新君根基未稳,我雪中送炭,必能得她信任。将来若投靠他国,也可多些筹码。就算我们的女皇陛下真的能统一中国,我们也可借此谋得高官厚禄。”

门客恍然大悟。

“也就是说,不管未来谁当皇帝,我们这笔买卖都稳赚不赔。”

“不错。”

晏江浅笑,那笑容仿佛仿佛寒冬中绽放的梨花,让人如沐春风。可谁也没料到,那风清雅正的外表之下,潜藏的也不过是一个世俗功利的内心。

“走吧,去见见我们大吴的新君。”

步入帐中,晏江见到了眉头紧锁的观南,不大的案几上堆放的军报形成了一座小山。见到晏江进来,观南难掩眼中的迷茫。止住了正要行礼的晏江,开门见山地问道:

“当今形式之下,先生以为朕该怎么办?”

晏江看着强装镇定的观南,从容地坐下。

“在此之前,臣斗胆问问陛下,对如今形势的见解。”

“朕固然想攻回故都,但朕明白当下粮草、兵马、攻城器械,均不足支持反攻,所以朕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与唐止戈,休养生息,待今年秋收,再重开战线。”

“那陛下以为如何才能和谈?”

观南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她从未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如今像一个被老师问倒的童生,但晏江只是微笑着看着她,似一位温柔的老师耐心地等待着学生的回答。观南似是受到鼓舞一般,迟疑着答道:

“先……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让敌人获胜的代价远高于战利品。”

晏江点了点头,和煦的微笑消去了观南的焦躁和紧张,继续追问:“陛下有什么计划吗?”

“唐军虽战无败绩,但从不约束手下士兵。自其南下以来,烧杀劫掠的事时有发生,我们可以派兵组织群众,发动起义,不战,即可屈人之兵。”

晏江诧异地注视着这位年少的女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熟悉局势已实属不易。而她竟能提出这样闻所未闻的意见,顿时让他这位饱读诗书的名士醍醐灌顶。这些年间,他广交各方名士,却早已忘了,这覆舟之人从来都是百姓。他突然对这位新君生出来些敬佩。

良久,他起身行礼,广大的官袍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说到:

“臣有一人举荐,湖州人,叫鲁大彪,是二十年的老兵,勇武无比。我对他有救命之恩,如今他是我府中门客,想来可担此重任。”

晏江的声音里难掩喜色,语气也格外激扬。

观南被他的喜悦感染了,但还不忘嘱咐:

“别忘了多找几人。”

随后晏江便行礼告退。观南再次陷入更深的沉思,如今军中只剩十日余粮,可战争远没有结束的样子,恐惧再一次将她埋没。她派人去叫唐既白,却得知了他亲自带援军去救被围困的青城,她只好一个人摊开舆图,在一名贺烬的指导下认清了防线和粮道。

昏黄的太阳在天际线上努力挣扎,落日余晖中,观南怔怔地盯住地图,她明白了唐既白的处境。青城保卫着水路要道,一旦有失,本就艰难的粮草运输会因水运的被断而损耗加剧,十万大军的给养就将难以维持。

但恍惚间,观南又注意到地图上己方防线的一个突出地带,汝州。

此地三面环山,山路陡峭难行,是绝佳的天险。也因此,城中只留了一千士兵镇守,但若被敌军抢占高地,便可架车弩扫射。更恐怖的是,城中水源都来自山上小溪,一旦敌军阻塞水道便可不战而胜,而其后方城池,既无天险可守,又无完善的防御工事。若是此城被攻下,敌军即可直插江南腹地,整条防线将轰然坍塌。

诚然,攻下这样的天险并不容易,敌军相较我军没有明显的兵力优势,且攻城战消耗颇巨。从前,敌军一直重点进攻平坦地区的水陆要道。但不知为何,不安在观南心中隐隐升起。

突然,密探来报:“敌国往东南方向增兵十万。”

观南大惊,这个数字的增援对大吴来说太过致命,这意味着她如今不止需要守住防线,还必须尽快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然对敌军进攻的任意一次预判失误,都将导致灭顶之灾。

明亮的月光轻柔着洒在大地上,却被营中焦急的氛围硬生生逼退。现下九万士兵都已前往前线布防,观南只剩一万伤兵与三万一月前新征入伍的新兵,更不必说,军中将领几乎都前去支援了。只剩下一名新提拔的正五品的定远将军,观南眉头紧锁,屏退了贺烬与密探。

“陛下,建州知州请陛下赐对。”

“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