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鸡日常》
墙院修好以后,柳树家终于不是从外面看一览无余的状态了。
小鸡的鸡窝也做好了,用的是石头和泥巴。靠墙搭好石头,再用泥巴填补缝隙,屋顶用的是稻草。
都不用柳大牛帮忙,他一个人一个下午就搭好了。
剩下的暖房有点头痛了。
柳树想从灶台做个烟道到暖房,这样烧饭的时候,就能给屋子供暖,夹层的墙面可以保证温度流失的很慢,这样孵化小鸡就不用担心温度问题了。
但是这边没人做过这样的房子,这边冬天取暖主要靠烧炭。
至于烟道和夹层墙,柳大牛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没办法,只能柳树自己想办法了。
柳树在研究那烟道该怎么砌才能不塌的时候,无比怀念现代的木板,做模板又方便,成型以后拆木板也简单。
还有防水,这个时候只能买桐油做的油纸,又贵又不经用。
最后他脑子一转,想到了烟囱上,这两东西长的差不多,应该做法也差不多。他按照问来的烟囱做法砌了个烟道出来。
暖房的夹层墙做不出来,他就先做正常墙,然后在里面用稻草帘子隔了一个空间出来,这样比单层墙要保暖不少。
水缸这种大物件,柳树准备找钱游商买,他有个驴车还能拿货的时候顺便送到村里来。
剩下的东西,他准备带着两个小的去县城逛逛,一起买齐了。
自从和大柱他们一起玩了以后,有了同龄的玩伴,两个人也比柳树刚穿来的时候开朗了不少。
出村的时候,遇上村里人,两个人都会主动打招呼了。
“婶子好。”
“伯伯好。”
不管怎么样,遇到打招呼的小孩,大人们总是会回应一句的。
不少人看到两个小孩比以前开朗了以后,都觉得柳树这兄长做的尽心尽力了。
当然也有极个别看不顺眼的人,还是会说闲话。
“谁知道他们几个是怎么赚到钱的,说不定他是准备把两个小的卖了换钱呢。”
突然出现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大家都看向了说话的那个人。
说话的人算是柳树族亲的妻子,看到大家都看她,立马问了回去,“干嘛?我说的不对?不是把小孩卖了他哪来的钱修院墙?”
“装什么好人啊,我就不信没人和我想的一样。我说说怎么了,还不让人说话了?”
她仰着脖子,像个胜利的战斗鸡,看着众人。
不过其他人也没那么好忽悠,村子里这么些人,谁家的底细不知道啊。
“你以为你家那点小心思没人知道?不就是树娃决定养两个小孩,他们家的地就不能收回,你们占不到便宜就在这说酸话吗?”
“可不嘛,当时人家爹还没下葬呢,就带着人找上门说要收养柳书,不就是为了那几亩地吗。”
“现在那地租给柳大牛家了,你家心里不平了吧,晚上睡觉都得睁一只眼吧。”
几个人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怕是眼红的晚上都闭不上眼了。”
还有人看热闹到了柳大牛他娘的身上,“大娘,你说是不是?”
柳大娘笑了一下,没有接着这话说,反而说起了之前的话题,“是树娃心善,看我们家没地种可怜,才把那地租给了我家。”
“他也不容易,靠着租子吃饭。”
“之前听说半夜有野兽跑他们家去了,把几个小孩吓坏了,这才想办法把墙院修了的。”
“这个年头,几个小孩想活下去也不容易。”
简单的几句话,把柳树为什么吃得起饭为什么修院墙都解释了。
几个起哄的人心里未尝没有好奇过柳树的钱哪来的,听到这话本来的嘀咕都变成了同情。
战乱那阵子,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就是现在天下平定了,那赋税、徭役依旧没有消失,他们靠天吃饭的,遇上灾年依旧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今年地里的情况也都不太好,禾苗都蔫蔫的,有经验的老人都怕今年有旱灾。
“我看今年地里那苗的样子,长的不太好。”
有一个开口了,其他人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家天天引水来浇,那苗还是蔫了吧唧的,不知道到时候结的穗子怎么样。”
大家的注意力彻底被转移了,已经忘了之前讨论的事。
柳树不知道村子里的这些讨论,他正带着弟弟妹妹在开心的逛街。
之前几次来都是来做买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都没仔细逛过,这回来柳树才发现,这一路上居然有不少卖小吃的。
有卖包子、糖葫芦的,还有卖小馄饨的。
柳树跑去看了看卖小馄饨的摊子,一个小推车做了好几个抽屉,下面还藏了个炉子可以加碳,一看就花了不少心思。
卖的也贵,一碗十文钱,只有五六个馄饨。
卖馄饨的小商贩看到柳树一直盯着他的摊位,招呼了一句,“小郎君,可要尝尝我家的肉馅馄饨。”
“真的有肉?”
“绝对有肉,县老爷都在我家吃过呢。”
“那来三碗尝尝。”
正好他们三一人一碗。
馄饨端上来的时候,谁也没先动勺子,都被馄饨的香味香住了。
那商贩确实没骗人,他家馄饨里有一点点肉馅,汤喝起来也有股鸡汤味。
“你家这馄饨汤不会是加了鸡油熬的吧,喝起来真香。”
小商贩对他家的馄饨汤是很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