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明小户女》

5. 家事

徐二鹏贼精明,早就在青花骡车里备好了拜师的礼物,两只鹅、一篓鸡蛋、两尺青绢、一刀纸,一部新书、丁香二钱。

茹氏还有一位也从她学医的女弟子,约莫十二三岁的模样,打扮得很入时,白纱衫外面罩着丁香色焦布比甲,底下着一件金枝线叶沙绿拖泥裙,头上梳着堕马髻,戴着合髻花翠,眉目秀丽,观之可亲。

“这是我内侄女惜娘,平日也在我这里习得一些手艺。”茹氏介绍道。

妙真忙上前与她行礼,惜娘避过身子,只笑道:“咱们日后就是同门师姐妹了。”

这惜娘人看起来有距离感,声音却是憨憨的,妙真笑着喊了声师姐,倒把她喜的解下身上的香囊赠送。

妙真当即收下,才在蒲团上给茹氏磕头,算是正式拜人做师傅。

又因妙真平日上女学,每日申时正(下午三点)散学后过来,酉时三刻回家,每一旬休息一日,这一日便是从早上就过去。

约定好了日子,徐家一家人在宴请梅举人,梅举人穿着一身道袍,挂着半百的胡须,倒是颇有仙风道骨的模样。

梅举人席间请他们去梅家过节,只徐二鹏陪笑:“小婿自是想去,但中秋时,大哥那边接了爹娘我们一起过去。”

如此,梅举人也不好劝。

等他老人家酒吃的醉醺醺,徐二鹏让伙计亲自送他回去。

妙真要等中秋过后正式去女学,去陶家学医也是中秋后,现下难得三五日闲暇,仿佛像是暑假最后几天,自然要疯玩几日。

八月正是乡试之期,徐二鹏早让印工印了正副考官和十八房考试官的文章出来售卖,有些二道贩子,只为了赚些差价,早早就到书房订购书籍,再拿去贡院府学县学等地方摆摊售卖。

另外还有一种是在船上卖书的,也叫织里书船,这些人也是到金阊之地进货。

这些人就跟海里捞鱼似的,总有几个到儒林书坊买书,徐二鹏也算是小赚了一笔,饭桌上正和梅氏说起:“正好进了二两银子,虽然也算不得多,但多来几遭,我也高兴。”

妙真叹道:“爹爹为了女儿,这次出了好些银钱。”

“那也没几个钱,只是你要把本领学到,比什么都好。”徐二鹏不介意。

妙真想他爹本来就是写话本子的人,思想比较开放,若是在别家,哪里会这般培养女儿?

用完饭,隔壁马太太过来了,马家是写真馆的,明朝的写真就是画像,专门替人家画像。马家门脸是两层楼,一楼平日也兼些裱画的生意。仇娘子就是赁的她家朝南的一个院子做女学,这个女学就是这位热心的马太太推荐的。

“徐太太,过几日我们有个茶会,就开在黄花荡,也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来?”

大明一朝,有许多人平日省吃俭用,就为了出去游玩一趟,苏州人甚至以不旅游为耻,这样的茶会便是妇女们交游的方式。平日便是小家婢女,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只有茶会、香会才有机会。

据说山东还有专门的香客,一起去武当山进香的。

梅氏也很动心,但是她无奈道:“我家那个小哥儿离不得人,如今又还在吃奶,等她大些了,我再和你们一处去吧。”

马太太也不恼,只笑道:“那好,日后等你家哥儿大些了,咱们再一处去。”

梅氏忙笑着应下。

马太太又说起中秋后仇娘子开馆的事情:“她和别人不同,别的那些先生只会之乎者也,她也不知道怎么教的,我家女儿以前说话声音跟蚊子似的,如今也敢人前说话,大方了许多。”

梅氏吩咐人上了松萝茶来,也是问起:“我听说这仇娘子原本是个尼姑还俗的,可是真的?”

“确实如此。她本是仕宦人家出身,诗词歌赋无所不精,琴棋书画无所不知,还做得一手好的女红,又擅长庖厨,我就吃过她炒的香蕈,舌头都差没吃掉。只可惜守了望门寡,便在那荷花荡旁边建了家庙。后来那庙失了火,偏她原先许的那家人已经迁到京中,她就还俗了,还俗之后,就在知府老爷府上做厨娘,后来知府升迁走了,她便赁了我家的屋子开馆。”马太太道。

梅氏双手合十,连声道:“阿弥陀佛,有这样的人物教我们家真姐儿,我就放心了。”

马太太一扬帕子,言语里对仇娘子很是推崇:“可不是,我听说她原是按照大户人家主母培养的,就连管家理事算账也是懂的。”

虽然还没和仇娘子深交,梅氏听得这一席话,已经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不料,又听马太太道:“只是因为仇娘子束脩收的高一些,原先纸马铺的魏家太太把女儿送来这里读了三天,又心疼钱,闹着要退钱。退了后,又见别人家的姑娘学的好好的,嫉妒的很,就到处说什么女孩儿该三从四德,在家不出门才安分,你说,还有这样的人。”

妙真想有些人就是这样坏,就跟她以前出去做家教,疫情期间,把一个高中生辅导的进步挺大,指望期末考试考出个好成绩,偏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在家听网课成绩差,就去教育局举报了,那一年期末考试直接取消了。

梅氏听了“啧啧”两声。

见梅氏赞同,马太太有了听众,也不忘标榜自己:“这姑娘家还是识文断字的好些,如今家里有几个闲钱的,谁会让自家女儿成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说句不该的话,将来就是嫁人也好些啊。”

这话梅氏也很赞同:“是啊。原先我们有邻居,就是这般,不让女儿读书,也不让女儿学绣花,一问就是怕女儿嫁去了人家家里,好了人家。”

两位娘说的起劲,妙真一听扯到婚嫁上了,赶紧告退了。

她这么一出去,马太太看到她步履轻盈,脚下却是天足,立马道:“你家女孩儿怎么没有缠脚?”

“她爹爹不许,况且我也觉得疼。”梅氏不以为意。

马太太笑道:“这和我家一样了,我家玉兰也是他爹疼着,索性放开了。”

中秋时节,三叔家的做了不少巧果点心,因此生意极好,城里乡下来买的人络绎不绝,这一个月几乎每天都三两的流水,除了祖父母在这里帮忙外,还另外请了三个伙计,其中一个伙计还是三婶包氏的娘家侄儿。

徐二鹏提了两只卤鸭,一个大西瓜,还有两盒红菱角过来。

在一旁的徐四娘见二哥家出入都是驴车,那青花驴看着就健壮,二嫂梅氏和侄女妙真都穿着簇新的衣裳,后面还跟着几位下人,艳羡的不成,当即就过去和徐老太耳语一番。

她们刚到,大房的徐大郎就带着妻女一道过来了,妙云过来和妙真说话,妙真见她头上的一枝银镀金的蝴蝶簪,忙夸“好看”。

妙云笑道:“这是别人送给我的。”

听黄氏正和梅氏道:“我现下正接了个活计,上门教一位副千户大人的千金女红,那家夫人是个极心善的人,又喜我们妙云伶俐,也让妙云与我一起去她家住着。送了她几样首饰衣裳,爱的什么似的。”

黄氏接着又说那家夫人原本出自名门,一举一动如何不同。

大家都对妙云的奇遇很羡慕,倒是徐二鹏心想大哥的女儿和大哥一样,总有贵人相助,自己倒是没那样的好运气,若是他也有贵人相助,至少一定要考中举人,即便不做官,也是缙绅。

都在羡慕大房,妙真却往角落一看,见大房只提了一个小西瓜,两兜毛豆过来,心里有数了。

人到齐之后,今日是徐三叔掌勺,他烧的一手好菜,桌上卤鸭、烧鸡、炸鱼,又有几道凉菜,两样汤,倒是满满一大桌。

照旧是大人们一桌,小孩子一桌。

桌上正听徐老太对徐二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