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辞凤冠·和知县一起斗地主》

15. 第十五章 赵棠借刀惩治恶徒

这一天赵棠穿着常服,鼻子上架着国舅送的水晶叆叇镜,骑着毛驴,带着小仆杨安和书童赵由,还有师爷一起去了乡下。

这次依然要先从百姓口中打听实情。比照着鱼鳞图册果然发现很多田产名义确实已经归属乡绅了,百姓遭到巧取豪夺,卖了田又成了被雇佣的佃农,而佣金却少得可怜,怪不得当地百姓这些年来一直上告呢。

赵棠等人一边核对旧的鱼鳞图册,一边还要重新绘制新的鱼鳞图册,一连查了多日,新的鱼鳞图册也绘制成功了。

赵棠一路查出大量黑田,带着县丞向百姓保证,一定会把田还到百姓手里,但需要他们在证据上按手印。

与地方势力和官府斗争几十年了,老百姓早就怕了,根本没人愿意出头。

如若百姓不愿拿着证据上告,那群乡绅就可以一口咬定官府欺压良民,最关键的是上头还帮他们找借口开脱,衙门一抓上头就要求放人。

圣安仙师认为还是主动找个人写一份状纸替当地百姓申冤才行,至于什么时候能派的上用场确实要等机会。

两个月后,打听到江南一带有个东篱翁,写状纸颇有些名气。

想要求人办事总得知道对方的喜好。听闻东篱翁惟爱菊,圣安仙师带着谟文四处寻菊,在街头看到那些出售的菊花都是很常见的品种,白的、黄的、紫的。

两人不甚满意又四处打听,遇到一位大婶,大婶说附近有座寺庙,她经常去上香,那里种了些菊花。于是两人又到寺庙拜访,终于看到几棵纤瓣妙姿的菊花很满意,在和尚的指引下找到花农。

那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家里种了一院子菊花,今年行情好,卖了不少,院子里的这些也都预定出去了,圣安仙师恳求老人卖两盆给她,说:“贫道受一位朋友之托到处买菊,就是买不到好的,今天见了这里的菊花很喜欢,请卖给我们几棵。”

老人说:“不是不卖,确实是有人定下了。”圣安仙师忙说:“就卖两颗吧,我们也不为难你。我们大老远跑来就为了买你的菊花,你就通融通融吧。”老人迟疑了一下说:“好吧,就卖两棵。”老人说着挑了两棵最近两年刚培育的新品给了圣安仙师。

终于寻得两盆好菊,圣安仙师和谟文雇上一辆马车将两盆在京城一代都难得一见的新品送到东篱翁家里。

下了马车,两人一人搬一盆到了门口,敲了敲门,一中年妇人开了门,疑惑地看着她俩问道:“你们找谁?”圣安仙师告诉她说:“我们从上真观而来,想要拜访东篱翁。”

“你们先等一下。”

不一会儿那妇人来说:“进来吧。”随后将她们带到厅堂,然后就去向东篱翁通报。

东篱翁听闻有人来了,赶紧出来招呼,一进门就看见两盆开得正好的菊花摆在地上,清雅灵动,素洁雅致,双眼瞬间被勾住,快步上前来端详,只听圣安仙师招呼了一声:“见过东篱翁。”

他这才回过神来,问道:“你们是从哪来的?”

圣安仙师说:“贫道是从京城来的。”

谟文提醒说:“这位是当今陛下亲封的圣安仙师。”

东篱翁一时惊讶的问:“仙师从京城而来,不知来我这里有何贵干?”

圣安仙师淡淡一笑:“我来此地就听闻先生爱菊,所以贫道特意寻来两盆新品送给先生,一盆叫做‘麻姑献寿’,一盆叫做‘贵妃蹴鞠’,不知先生能否看得上眼,还请先生收下。”

看到东篱翁仔细端详菊花,圣安仙师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先生用‘东篱’来称呼自己可见陶渊明在先生心里的地位。若论赏菊,从古至今,陶渊明若称第一,先生可做第二。”

东篱翁摆了摆手尴尬的笑了笑说:“过奖了,我可比不上五柳先生,我就是个俗人。”

正说着突然想着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位京城来的仙师定是有事,于是问道:“仙师来找我想必有事吧?”

圣安仙师直言:“贫道确实有事,听闻先生是当地有名的讼师,所以贫道想请先生替锦县百姓写一纸诉状。”

“这……为什么要替锦县百姓写诉状?而且锦县离我这里也有些距离。”东篱翁十分为难。

圣安仙师见他不情愿,便说:“先生是怕贫道不给银子?”

东篱翁解释:“不是银子的事,仙师得告诉我为什么缘由啊,再说了,也要看看告的是谁。”

圣安仙师见他疑虑,就把详情告诉他:“锦县的乡绅强迫当地百姓卖田卖地,很多百姓没了地不能养家糊口只能再把自己卖给乡绅做佃农,百姓们苦啊,所以贫道想请先生写一纸诉状,让百姓去衙门申冤。”

东篱翁无奈地说:“那锦县的事已经盛行几十年了,而且锦县周围几个县也有同样的遭遇,老百姓也不是没告过,我就算把诉状写得天花乱坠还是一样告不赢的,这些乡绅早就把当官的买通了。”

圣安仙师忙解释说:“先生只管写,至于怎么去衙门告状到时候贫道自有办法。”

东篱翁叹了口气说:“好吧,我试试,但银子我要二十两。”

圣安仙师一听,这事银子能解决,那就太好了,于是笑了笑说:“我出二十两,先生只管写,需要多久?到时候我来取。”

东篱翁说:“这样吧,我写好了直接给仙师送过去。不知仙师住在哪儿?”

圣安仙师说:“上真观。”

东篱翁点点头说:“好,我写好后就给仙师送去。”

圣安仙师和谟文行了一礼说:“告辞了。”

几日后,东篱翁果真将状纸送了过去。

宫里有位端太妃为人忠厚,所生的永王是先帝第二子。

当年孙太贵妃一直挑唆先帝,想要立她当皇后,而先帝也曾几次要立孙太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端太妃说:“按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后生有嫡长子,理应立为太子。”并跪在地上劝解先帝。那些年太后和皇帝但凡生病,端太妃总是探望、照料。也因此太后和皇帝对她比对其他太妃、太嫔都好。

皇帝登基后,她虽是太妃,所享受的一切却比肩太贵妃。而孙太贵妃却被撵去偏殿居住,只能享受贵人的待遇,平时也遭宫人欺负。

这位端太妃在去年就身染重病,自知时日不多,恳求皇帝让她和儿子永王见一面。皇帝应允,端太妃得知儿子可以进京相见,每日强撑病体让宫人们给她梳妆打扮,就为了见儿子时面色好看一点。

宫里派的人用了快马加鞭去了苏州,永王接旨后又一路奔波赶到京城,等进了宫才得知端太妃薨逝将近三天了,永王对着母亲的棺椁嚎哭。

等端太妃下葬后,停留京城几日的永王必须启程离开京城。

皇帝开恩,给了十五日国丧日。

自邸报到达之日起,有爵之家和民间十五日内不得婚嫁摆宴。

宫里人带着邸报和永王一起到了苏州。

第十五天,这一天上午,陈、魏、黄、刘四人聚在翠烟楼一起喝酒,吃着美酒佳肴,沈四儿在一旁弹琵琶助兴。

几人不知书童赵由和小仆杨安就坐在墙角处。整个酒楼就他们两桌。

两人只点了茶,杨安时不时地悄声说着什么,赵由则一边观察着,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过了一会儿两人走出酒楼。

不知什么时候,陈棼等人正吃喝高兴着呢,几个快班衙役来了,酒楼的掌柜和小二等人惊讶地看着,只见那几个快班衙役直接冲着陈棼他们走去。

沈四儿停下琵琶,紧张的看着走过来的几个衙役,陈棼他们一时疑惑:衙门的人来干什么?

陈棼起身去看,只听见外面一阵喧哗,几个快班衙役冲了进来。

领头的说:“全在这呢。”

陈棼急问:“你们有什么事吗?”

领头的快班衙役说:“什么事也得去衙门再说。”

“你们凭什么抓我们?我们犯了什么法?”几人被押着往外走,一边挣扎一边叫嚷,他们越挣扎衙役就越使劲儿按住。

领头衙役大声呵斥:“当今端太妃薨逝不足十五天,你们几个竟然大摆筵席,统统带回衙门。”最终全被押去了衙门。赵棠故意让衙役在酒楼大声讲话,目的是让周围的人都知道陈棼他们犯了什么事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