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天幕放出了谢瑶环的部分演绎内容,不是所有人都能不看屏幕听懂演员在唱什么,但影响不大,因为满朝文武,没一个文盲。
然而,再看到唱词后,他们都不可置信,这是一个天潢贵胄能写出来的台词?
【“哈哈哈哈,我说你这位巡按大人,竟然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武三哥,你问他当的是谁家巡按吧!”
“对,谢仲举,我且问你,你当的是谁家巡按呢?”
“本院当的是朝廷的巡按。”
“这朝廷又是谁家的?”
“你既做的俺武家的官,就该替俺武家办事。怎么吃里扒外,帮助起刁民来了?”①】
朝堂上,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是蠹虫,也有真正一心为公的清官,但此时,他们都一样被震在了原地,这些话,不到万不得已,他们都不敢这样骂出来,宁王好气魄,怪不得会被百姓祭祀。
一众皇亲国戚更是咽了口唾沫,狠,太狠了,这唱词一出,齐王注定被严惩,难怪,难怪……
饶是元泰帝,也不禁更加挺直了背脊,严肃看向了宁王,小九,一心为民是不错,但,竟一点面皮也不给自家留,他到底知不知道皇权不可侵犯!
不,他知道,所以他是在借势,借百姓,借民心的势!甚至不惜对上他这个父皇,小九不是在骂齐王,是在骂朕!
他还是低估了这个儿子心中百姓的位置,为了百姓,不惜反割自身的肉吗?他姜家还要出个圣人不成?胡闹!
【不出意外,这一出戏没有唱完,刚唱到武三思诬告谢瑶环谋反,谢瑶环被酷刑逼迫之际,京兆尹府下的司法参军便带队包围了戏园。
大家或许要问了,京兆尹这么大胆的吗?敢围堵亲王的戏园?】
对啊,背后再有齐王撑腰,京兆尹也不能这么大胆啊,还只派下面的人干事儿。
且一个唱的是江南,一个出事的是北方,着急作甚?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京官,要被人搬倒,看的都不是纯粹的证据,而是有没有人保,一个王爷,完全不该如此慌乱,对号入座才是,有问题。
【可是,谁说这一出戏,是在宁王名下的戏园里唱的?】
“嘶——”
楚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你莫不是故意的?”
若是在九弟自己的戏园里唱,他们兄弟多多少少都会知道,四哥也更好阻止,再者,因为演出的戏园子背后“没有”大人物,所以齐王底下的官员才敢出手,才会将矛盾更加放在明面上……更甚至于,得到消息也是九弟特意放出去的风声。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不出意外,这些人没能带走戏班子,哪怕打断了这一出戏,却没能真正制止,反而让这出戏更为跌宕起伏,因为——宁王在台下。】
【“参军欲以重案牵扯逮捕,宁王止之并告知曰:‘谢瑶环只半曲,今已传四方,唯余结局,望诸位共谱之。’遂传流民王二柱,以万民血书,上告御状,百姓悉随之而观。”】
【短短两行字,却震声如雷,山东黄河一案,别说齐王,哪怕是元泰帝也注定捂不住。】
【因为这一出戏,最先是在京城以外开始唱的,自古以来贪污案多的是,谢瑶环唱的是武周,是江南,大梁出事的是山东,本来不会牵扯到一起,但有宁王刻意煽风点火,散播的似是而非的消息,齐王这个当事人心虚了,慌了,没有任何意外的,跳进了宁王的坑里,并自己埋上了土。
京城这一出阻拦,足够让这一出戏,与山东案相关联,甚至扩大影响,这是由下而上的辐射,没人能够制止。
求生的百姓,普通的平民,唱戏的伶人,高高在上的京官,酒肉池林的山东一系,以至于高坐明堂的开国皇帝,通通站在了戏台之上,谱写宁王这一出戏的结局。宁王姜衡,在戏园的锣鼓声中,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属于宁王的时代,也终将要来临。】
或许是知道自己再无机会,齐王此刻反倒格外冷静,但也格外不解,“老九,你莫不是忘了你姓什么?你疯了吗?”
搬倒兄长,成王败寇,在皇家,太过正常,他没什么说的,但老九故意掀开皇家的遮羞布,图什么?皇权不容践踏,皇家子弟自己掀开口子,他倒了,父皇也不会对老九满意,老九到底在想些什么?
姜衡此时,脸色却更外平静,在天幕揭露他的那一刻,他便没有了退路,他愿意退,别人也不会允许他退,这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更甚至于,一旦他表现出丝毫退却,他的一群兄长们,以及兄长们背后牵扯的势力,只会抓紧机会将他彻底压死。
姜衡没有如平常一般打哈哈混过去,而是直面齐王,“五哥说笑了,弟弟自然记得自己姓姜,可弟弟也知道,这天下,是姜家的天下,却非一家之天下,天下,是百姓的天下。”
未来的他,现在的他,被社会主义熏陶过的底色不会变。
姜衡没再看破防的齐王,而是望向皇帝,“父皇,您说呢?”
天幕的声音再大,也只能作为背景音,诸位臣工有的是一心二用的本事,相比天幕,更加关注此事这对父子的态度。
都说潜龙在渊,这宁王潜得也太深了。
元泰帝与姜衡四目相对,姜衡却没有半点退却,元泰帝笑了,“吾儿,赤子之心。”
说得是滴水不漏,滑不溜秋,让人窥探不出心思。
还是左丞相站了出来,转移话题,“陛下,从天幕中可推断,山东的贪污,绝非一朝一夕,臣请派遣钦差,严查山东及涉及诸王藩地。”虽说是虚封,但齐地与齐王这个反面例子一出,可见底下的官员和某些王爷,还是有实封封地,更进一步的心思。
天幕中,已经播到了右丞相奉命调查山东,路上遇到的刺杀不下于十次,元泰帝对齐王已经彻底没有期望,“丞相言之有理,待天幕结束,左右丞相与六部尚书,都留下议事。”
其实天幕刚出,还在加载的时候,元泰帝便顺势派遣绣衣卫前往各地探查了,只是绣衣卫还没有回来完全,可见问题还多的很,这次,也不过是再走个明面的流程。
又看向几个儿子,“皇子皇孙,依旧先住在宫中。”
以晋王为首的几个封王的皇子,只觉心中压了一块板砖,心慌得厉害。
很快,他们来不及心慌了,因为天幕将答案放在了他们面前。
【一出谢瑶环,血书万民泪,各地都等着朝廷的结果,杀朝廷钦差嫁祸流寇的“谋反”性质,再也越不过不过上万万百姓的含冤,以山东为代表的百姓,需要一个交代。】
【齐王被贬为庶人,查抄家产,终身幽禁齐王府,晋王对此也不算干净,得到了训斥,被元泰帝砍了人手,连带着老六楚王也被严加看管。】
【山东乡绅世家,朝廷齐王一系,涉及其中的官员,更是来了一个大清洗,被诛杀者,上万。】
完了,彻底完了,心中有鬼的齐王一系官员,纷纷下跪,汗如雨下。
案件中的倒霉鬼程启程侍郎,则舒坦了,爽!
山东区域的百姓,不管他们现在有没有受到欺压,受到了多少,纷纷激动高呼,陛下圣明,宁王圣明,讨厌贪官,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反应。
【众所周知,当时元泰帝膝下十二个儿子,从打天下到立国到元泰七年稳定天下,除了救父而亡的嫡长子,也就是追封的孝昭太子,以及早夭的老三,即追封的秦王,老二老四老五皆是本人就有军功,更与勋贵联姻,这是其他皇子所无法相比的资源,老六差一点,年纪稍小,没法上战场,但老六与老大老二一母同胞,嫡子本身就代表着号召力,这是老七及以后的皇子所不能比拟的。就像十二皇子,母家也是勋贵集团,但自己年龄太小,哥哥们早就在朝堂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