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府千金的苟命日常(重生)》
“宣平侯府?”连翘满脸疑惑。
如今当务之急,是得先把跟宣平侯府的亲事给退了。
“我本对这桩亲事无甚在意,只是念着这桩亲事是母亲在时的指腹为婚,也为着周全清河崔氏和荥阳郑氏之间的世代交好,做好自己身为相府嫡女的本分,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罢了。”崔婉坐在桌边,洁白修长的手指一下一下的叩向桌面。
“那姑娘如今又为何要退了这门亲事呢?”甘草问道。
“是呀。”连翘也很疑惑,“而且,姑娘也说了这桩亲事其中的利害,那老爷肯同意吗?”
“怕是就算我们崔家肯退亲,郑氏却未必肯。”崔婉抬起头看向窗外。
如今的崔家,早已不是当初十几年前的清贫崔家了。
想当初,两家联姻还是崔家高攀了他宣平侯府。
清河崔氏传到崔明谦这一代时,几乎是快到了断代的地步,虽说赵姿兰家腰缠万贯,但是商贾之家总归是士农工商排在最末端,于仕途一脉无甚助力。
也亏了崔明谦自己争气,在仕途之路上除了有满腹的才学之外,还有点子运气在。
那布政使程海赏识崔明谦的人品才学,愿在仕途上助他一助,后又将女儿下嫁给他,由此,崔明谦终是将清河崔氏一脉给重新振作了起来。
如今崔明谦贵为宰辅,在朝中也诸多威望,可若是无缘无故就和宣平侯府退亲,怕是在引来诸多猜忌的同时,也会有损崔家的体面和崔婉的清誉。
况且,一女儿家张罗着给自己退亲,传出去岂不是要被众人耻笑?
所以,崔婉打算让郑家自己先开口提出退亲。
“那姑娘预备如何做呢?”连翘直接问。
半晌后,她又淡淡地轻声开口,似是自言自语般:“......如今,我只想好好的为自己活一次。”
与其如前世一般不问世事,被动的等着任人宰割,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还不如索性自己主动出击,或许能走出一条与前世不同的路来。
“你每日快日落时分时,派一人去盯着宣平侯府的后角门处,”崔婉拿起桌上的茶杯,放在手中轻轻把玩着,继续说道:“如若看见郑书文或是他身边的贴身小厮,就悄声地跟着,回来后再细细向我汇报。”
连翘虽然不知道崔婉此番是为了什么,但是既然她吩咐了,也就照做了。
此后的几日,崔婉除了每日与各房姊妹兄弟去崔老太太那晨昏定省外,都一味的在自己屋里躲懒养病。
就这样到了腊月初六,程念华将府中众人都叫到了老太太的寿安堂,预备商量着迎接两日后的法宝节。
“老太太,往年的法宝节都得您来做定夺,今年也不例外。”程念华拿出一个小册子,李嬷嬷接过递给崔老太太翻看。
崔老太太边翻看边点头,说:“嗯,你做事向来稳妥周到,我是放心的。”
合上小册子朝程念华笑道:“年末本来需要操心的事情就多,明谦也无暇顾及府中琐事,幸得有你劳心操持。前儿还抽出空来照顾婉丫头,眼下又将这节日所需的诸多事项安排的井井有条,真是辛苦你了。”
程念华:“老太太真是折煞我了,这本就是儿媳应当做的。老太太看过后,要是觉得没有再需要添加的了,那儿媳就让底下人紧着去办了?”
老太太点头,看向底下崔婉等一众小辈,又想起一事,说:“除了祭祀所需的一应物品,咱们府中的姑娘和公子们也该置办一身新的行头了。”
程念华却像是早就料想到崔老太太会这么说的一般,眉眼弯弯的笑着开口,“是了,老太太,姑娘公子们的行头我早已差人去定做了,一准儿能赶在法宝节那日送过来。”
这下崔老太太总算是放心了。
崔信彰和崔承安分别任职于太常寺和宗正寺,此刻正在衙署办公,崔老太太却未看见小孙子崔瀚书的身影。
“瀚书呢,今日怎的不见他的身影?”崔老太太看向坐在下面太师椅的赵姿兰。
“回老太太,”赵姿兰恭敬答道:“昨儿晚间,瀚书那些朋友们差了小厮上门来寻他,邀他今日一早出府去学堂先生家里赴会去。”
崔老太太一听,便关切道:“那可让瀚书备礼前去,同在学堂,又是去的有才学的先生家,万不可失了礼数。”
赵姿兰:“晓得了,老太太。昨儿我一听说这件事,就早早的让向妈妈预备好了,今早叮嘱着瀚书一并带去了。”
“听说瀚书有意武举?我平日就看这小子是块练武的好料子,咱们清河崔氏百年世家大族,虽说祖上都是文官居多,如若能出一位武将也是极好的。”说完,崔老太太复又朝赵姿兰投去了视线。
赵姿兰听到崔老太太这般对崔瀚书寄予厚望,眉眼间不自觉的就多了几分得意,瞥了一眼程念华回道:“是,老太太,我也时常教导瀚书,定不要辱没了咱们清河崔氏的门楣。”
程念华在一旁附和:“是了,不仅是瀚书,如今承安和信彰同朝为官,也需时刻谨记,不能辱没了咱们清河崔氏的百年声誉。”
说完还看了一眼默不作声的何蕴清,“你说是不是,何姨娘?”
“是。”何蕴清答道。
见她们这么说,老太太做了最后总结:“都是崔家的子孙,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要相互扶持,如此咱们崔家才能兴旺。”
崔棠玉和崔韶华都恭谨连连应和,点头称是。
而崔月娴则撇撇嘴角,暗自腹诽:什么好话都让你程念华说尽了!
崔婉则是默默听着屋内众人的言语,反正这些事也与他无甚干系,她也懒得搅和进去。
众人正说笑间,外头进来一小厮,手里还拿着一封信,在屋外跪地大声禀道:“回老太太,有人送了信件来。”
身边的李嬷嬷掀开帘子出去,接过小厮手里的信封后又回到里屋,恭敬的将信封交给了崔老太太。
甫一看见上面的字迹,崔老太太嘴角便染上了笑意,“是敬先寄来的家书。”
底下人都伸长脖子,一脸好奇的张望着。
四叔父崔敬先吗?
崔婉前世倒是对他没什么印象,也是因着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性子,所以错过了好些事情。
不过崔婉倒是记得崔敬先此人尤爱游山玩水,经常一去就是三年五载的,甚少待在家中。
所以重活一世后,虽然有着前世的记忆,但是她却感到好像从未经历过此前种种一般陌生。
“老太太,四弟信中都说了些什么?”程念华问道。
看完了信后,崔老太太将信纸仔细存放回信封之中,交给了李嬷嬷,她这才说道:“敬先信中说,过两日他便会入盛京,赶得及的话还可以与咱们一道过法宝节。”
身旁的李嬷嬷也跟着高兴道:“恭喜老太太了,四爷许久不曾归家,如今定要好好住上一段时日才好啊。”
程念华也说:“是呀老太太。”
崔婉在下面小口喝着茶,回想起前世这段时间,崔敬先貌似归家住了好一阵子后,才复又离去的。
崔老太太大笑着说:“敬先那混小子这回倒是有心,信中说这次他会在京中多待上一段时日,等过了明年春日才走呢。”
“那真是恭喜老太太了,”程念华起身说道:“原先预备下的东西也得再多添置一份儿了。”
“嗯,辛苦你再多费些心了。”
“哪里的话,这都是儿媳该做的。”
程念华的话音甫一落下,外边却又传来了一妇人的声音。
“那可真是太好了,老太太。”来人正是崔明谦的长兄、任翰林院编修的崔德松的夫人张柔。
只见张柔迎着风雪撩帘入内,抖落了身上的雪花后,走至崔老太太跟前福了一礼,后道:“四弟回来了,老太太也能高兴好一阵儿了!”
说完还拿帕子掩唇笑着。
程念华见张柔来了,起身迎道:“原是大嫂嫂来了,怎的也没人通传一声?”
坐在底下的人赵姿兰和何蕴清携一众小辈站起身来,纷纷与张柔打了个招呼。
张柔对着他们点头回应后,又上前握了握程念华的手,寒暄道:“二弟妹莫恼,是我不让他们通传的,咱们一家子人,哪有那么多见外的规矩呢?”
程念华:“是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