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系统还被绿》
深城知识产权**,最大的三号审判庭。肃穆的国徽高悬,深色的木质结构营造出庄重而压抑的氛围。旁听席座无虚席,挤满了闻风而来的全球各大科技媒体记者、顶级风投观察员、以及业内同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硝烟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央的审判区。一场关乎“燧石”常温超导材料核心专利归属、以及天启“雷霆”项目是否剽窃“云澈-β”构想的世纪专利诉讼,在此拉开序幕。
原告席:星火科技。
被告席:天启集团(及前CEO王浩)。
王浩坐在被告席,穿着昂贵的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试图维持最后的体面,但眼底深处是无法掩饰的焦虑和疲惫。天启的崩塌已成定局,这场诉讼是他最后的挣扎,也是他试图在彻底毁灭前,给苏云澈和星火泼上最后一盆脏水的机会。他身边坐着天启重金聘请的、以手段强硬、擅长诡辩著称的“秃鹫律师团”首席——钱昆。钱昆眼神阴鸷,嘴角习惯性下撇,带着一股令人不适的戾气。
而原告席上,苏云澈穿着熨帖的深灰色西装,神情平静如水。他身边,是叶知秋。
这是苏云澈第一次见到身着正式律师袍的叶知秋。深黑色的丝绒长袍,内衬雪白挺括的衬衫,领口系着象征法律尊严的律师领巾。她端坐在那里,身姿挺拔如松,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冰冷而锐利,如同淬火的刀锋。那份在旧船坞里就令人印象深刻的气场,在法庭这个她绝对的主场上,被无限放大。她面前摊开的文件摆放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整齐,一支昂贵的万宝龙签字笔静静搁在一边,整个人散发着一种不容亵渎的专业与威严。她没有看对面的王浩和钱昆,目光沉静地落在审判长席,仿佛在积蓄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审判长敲响法槌:“深城知产法初字第1147号案,星火科技诉天启集团、王浩侵害技术秘密**及专利权属**一案,现在开庭!请原告方陈述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
叶知秋缓缓站起身。动作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场的韵律感。她拿起一份文件,清冷悦耳的声音在寂静的法庭中清晰响起,每一个字都如同冰珠落玉盘,精准而有力: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原告星火科技,现就被告天启集团及其前CEO王浩,严重侵害原告创始人苏云澈先生未公开技术秘密‘云澈-β’超导复合材料构想,并利用该剽窃技术制造、销售‘雷霆’系列电容产品,非法牟取巨额利益;同时,被告王浩在星火科技‘燧石’常温超导材料专利申请过程中,恶意捏造事实、散布虚假信息,严重干扰专利审查程序、损害原告商业信誉等行为,提出如下诉讼请求……”
她的陈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王浩如何窃取“云澈-β”构想(基于苏云澈早期实验室残缺笔记、邮件碎片及核心团队关键证人证词链)、如何利用天启资源快速包装成“雷霆”项目、以及在“燧石”专利审查期间如何雇佣水军、收买“专家”、胁迫林薇进行诽谤的全过程,用最精炼、最无可辩驳的语言,层层剥开。没有情绪化的控诉,只有冰冷的事实和铁证!
王浩的脸色越来越白,钱昆则眉头紧锁,飞快地在纸上记录着,试图寻找反击的缝隙。
“……综上,原告请求法庭:一、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制造、销售一切基于‘云澈-β’构想的产品;二、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商誉损失共计人民币98.7亿元;三、判令被告王浩个人对上述赔偿承担连带责任;四、确认被告在‘燧石’专利申请过程中存在恶意干扰行为,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不利后果;五、判令被告在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98.7亿!公开道歉!王浩个人连带责任!
叶知秋话音落下,法庭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这索赔金额和诉求之严厉,堪称专利诉讼史上的重磅**!
“原告方血口喷人!”钱昆猛地站起来,声音尖利,试图用气势压人,“所谓的‘云澈-β’构想纯属子虚乌有!是苏云澈在破产后心理失衡的臆想!天启集团的‘雷霆’技术完全是自主研发!有完整的研发记录和专利为证!至于对‘燧石’专利的所谓‘干扰’,更是无稽之谈!星火科技自身技术存在重大缺陷,专利申请受阻是其自身原因!我方要求法庭驳回原告全部无理诉求,并保留追究其诬告陷害的权利!”
钱昆的反击充满了诡辩和倒打一耙,试图将水搅浑。
“被告方请注意法庭纪律!”审判长严肃警告钱昆的失态。
交锋进入质证环节。真正的战场开始。
叶知秋首先出示关键证据:苏云澈在“云澈科技”时期的加密云盘备份,里面有几份带有时间戳的、关于“云澈-β”核心参数(临界温度提升路径、特定稀土掺杂方案)的草稿笔记;以及几位从天启“雷霆”项目组离职的核心工程师(在叶知秋强大的法律攻势和深蓝的资源保障下突破心理防线)的证词,他们证实王浩在项目初期直接提供了“云澈-β”的关键参数框架,要求团队在此基础上“完善”。
钱昆则出示了天启精心伪造的“独立研发记录”,试图证明时间线早于苏云澈的笔记,并质疑苏云澈笔记的真实性和时间戳可篡改性。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叶知秋的质询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入对方证据链的每一个伪造节点。她引述专利法条、技术规范、逻辑推理,将天启伪造的记录批驳得体无完肤。而钱昆则显得越来越急躁,更多地使用煽动性语言和人身攻击(暗示苏云澈精神状态),被审判长多次警告。
旁听席上,沈清歌坐在前排,清冷的目光落在叶知秋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凌霜则坐在角落,如同隐形人,但锐利的眼神扫视着全场,评估着安全风险。顾清影(科研女神)也悄然到场,专注地听着技术细节的辩论。
当焦点转向“燧石”专利的恶意干扰时,叶知秋出示了“深渊回声”水军组织的后台交易记录(通过凌霜的国安渠道获得)、被收买“专家”的秘密银行流水、以及技术专家对林薇控诉视频的逐帧分析报告(指出其微表情和语言逻辑的明显表演痕迹和胁迫特征)。
铁证如山!王浩面如死灰,身体微微发抖。钱昆额头冒汗,强作镇定:“这些……这些所谓的证据来源不明!可能是星火科技自导自演!技术真伪才是关键!原告声称的‘常温超导’根本违背现有物理定律!我要求法庭允许我方专家证人出庭,对‘燧石’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专业质疑!”
这是王浩阵营的最后一搏——在技术层面,利用所谓的“权威”质疑“燧石”的科学性,从根本上动摇星火专利的根基!
审判长同意了请求。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边眼镜、看起来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被重金收买的材料学“权威”张博远)走上证人席。他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审判长,各位。根据现有凝聚态物理理论,常温常压下实现稳定的超导态,在热力学第三定律框架内存在无法逾越的能垒。苏云澈先生展示的悬浮现象,存在诸多疑点,无法排除是精心设计的磁悬浮或全息投影效果。其专利申请中描述的材料结构与能量场稳定机制,在物理模型上无法自洽,缺乏严谨的理论支撑和可重复的实验验证。因此,本人认为,‘燧石’专利所描述的技术,存在根本性的科学缺陷,其真实性存疑!”
老教授的话语带着学术权威的光环,极具迷惑性。旁听席上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一些原本倾向于星火的科技记者也露出了犹疑的神色。王浩的眼中闪过一丝病态的希冀。
叶知秋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动。直到老教授陈述完毕,她才缓缓站起身,走到证人席前。她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穿透金丝眼镜,落在张博远脸上。
“张教授,”叶知秋的声音依旧清冷,却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您刚才提到‘现有凝聚态物理理论’和‘热力学第三定律框架’。请问,您所依据的,具体是哪几篇经典文献?能否阐述一下‘燧石’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到的‘拓扑量子态稳定机制’,在您所说的理论框架下,具体违反了哪一条定律或公式?”
张博远微微一怔,他没想到叶知秋一个律师会问如此专业的技术细节。他试图含糊其辞:“这个……涉及非常深奥的理论,不是三言两语……”
“请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张教授。”叶知秋打断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作为专家证人,您有义务清晰阐述您的质疑依据!具体文献!具体定律!具体公式!请您列举!”
张博远额头开始冒汗,他本就是被拉来站台的,对“燧石”专利的核心理论一知半解,哪能回答如此精准的提问?“这……这需要复杂的计算和模型推导,在法庭上……”
“您无法列举?”叶知秋步步紧逼,语气如刀,“那您依据什么断定它‘无法自洽’、‘存在根本性缺陷’?是您深厚的学术直觉吗?”
旁听席传来压抑的笑声。
“我……”张博远语塞,脸色涨红。
叶知秋不给对方喘息之机,立刻转向另一个方向:“您提到‘可重复的实验验证’。据我所知,全球包括麻省理工学院、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在内的十七家顶级实验室,在收到星火科技公开的‘燧石’基础制备参数(非核心)后,均已在独立环境下成功复现了基础悬浮效应,并验证了其零电阻特性(部分数据已在预印本网站公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