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夺盈》

34. 第34章

暮去朝来,日月如流。薛仁和的案子在有条不紊的查证着。

大理寺里的人不似最初那般守口如瓶,隔三差五会将个别不算机密的消息透露出来,使得他们可以在零碎的消息中拼凑出案件的现状。

卫牧尘确实兑现了他的承诺,在薛仁和一事上颇有松动。

在薛仁和被抓走的第三日,郑仪兰照例去大理寺打探消息,并且想去看看刑囚在狱中的薛仁和。

虽然大理寺的狱卒依旧没有准许郑仪兰的请求,不过她带去的衣物和床褥等物件,在检查没有夹带后顺利的送了进去。

郑仪兰回府同薛晚蓉讲述时,还在感叹银子的伟大,说明日要多多准备些打点给大理寺的人,好让他们帮忙照顾照顾薛仁和。

薛晚蓉对此笑而不语。

哪里是银子的作用,狱卒的通融都是薛晚盈的牺牲换来的。

薛府不太平,其他官员的家中亦是鸡犬不宁。礼部的官员接二连三被带走,明眼人都知道事情不简单。

路过礼部府衙时难免唏嘘不已,整座府衙空空如也,桌椅东倒西歪,所有的箱子都被搬空。

薛仁和被抓的第五日,大理寺理清证据,科举却有泄题之事,听闻成安帝在朝堂上为此大发雷霆。

科举舞弊一经爆出震惊朝野,薛仁和在礼部尚书之位多年,经他手上任的官员不在少数。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朝野动荡。

官员的关系错综复杂,为官讲究的是互帮互助,你帮了我一把,我助了你一回。这一帮一助间难免会被有心之人趁机利用。

信任的崩塌仅在瞬息之间,各家府邸都大门紧锁,生怕有人突然造访,平白沾染了不该有的麻烦。

不仅上朝时心惊胆战,下了朝也不得安生,谁不知道下一个被大理寺传唤的人是不是自己。

薛晚盈对这些并不关心,甚至并不会去主动打探。毕竟薛府对此上心的人很多,总会有人将消息主动奉上。

她从护国公府回来后,大半的时间都在松雪间,就连薛老夫人那里都极少去。

薛老夫人自晕倒后,连挂念薛仁和的气力都不够,自然也无暇去管她了。

松雪间又重新回到了清清冷冷的样子。

周瑾眉没有被薛仁和的事影响,哪怕薛老夫人卧病在床,也没有阻止她去周氏医馆的步伐。

郑仪兰更是不会来松雪间,她现在是薛府最忙碌的人,大理寺和肃宁公府是她每日都要去的地方,要不是皇宫进出不便,郑贵妃的宫殿怕也是郑仪兰的必经之所了。

不过郑贵妃貌似自围猎之后便一直在告病。

薛晚盈忽然想到,是不是近来宫中的风水不大好,怎么一个两个都在抱病,甚至迟迟还不见好转。

郑贵妃如此,太后亦是如此。听闻不仅是宸王妃,就连宸王和景王都被唤进了太后宫中。

卫牧尘倒是日日都来,只是随着案情的深入,他变得越来越忙,停留的时间亦越来越短暂。

有几次甚至只是看了她一眼,便又急匆匆的离开了。

薛晚盈一直很平静,除了每日应对卫牧尘时会勾起她情绪的波动,其他的时候像是在等待一场既定的结局。

转眼又过了十日,浩浩荡荡的舞弊案彻底结案。

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快,甚至是仓促。

礼部尚书薛仁和被证实并没有参与泄题,而是担任副主考官的王碌,擅自将考题流入黑市,大量揽收钱财。

王碌自述所有事情均是他一人所为,并无人指使。且经大理寺查证往年考卷并未发现泄题现象,是以舞弊一事便以此结案。

成安帝判处了王碌斩首,帮助王碌在黑市售卖的共犯被发配流放,参与买题考生则是取消成绩,永不许再参加科举。

薛仁和则是被罚俸三年,性命不仅无碍,甚至连官都原封不动的保住了。

薛晚盈得到消息的时候,着实懵了一刻钟。舞弊案在这段日子掀起的风浪有目共睹,可似乎是被高高拿起,又轻轻放下。

王碌是第一年担任考官之职,便能如此大胆行事,难道仅仅是为了钱财?可王碌的父母早已不在,他也尚未娶妻,他孤身一人要这么多钱财又有何用处?

总感觉疑点重重,事情并未彻底结束。

薛晚盈心中虽有疑惑,但却被另一件喜事所占据了全部注意力。

幽州传来消息,段家军大胜,不日便会启程回京。

幽州一事历史久远,最初的根源还要追溯到成安帝尚为皇子之时。

当年先帝有一幼弟,天资聪颖,精彩绝伦。因与先帝年岁差距甚大,先帝对其一向疼爱有加。

在先帝登基后,一直兢兢业业辅佐在侧,行事极为低调,先帝对其颇为看重,更是接连加封,直至亲王,赐封号为荣。

荣亲王亦不负先帝的期望,一度成为先帝的左膀右臂。荣亲王为人和善,在百姓之中也颇得人心。

不过在先帝病重之后,荣亲王一改往日内敛淡薄的形象,不仅谋求皇位试图逼宫,甚至私下勾结前朝叛臣余党,里应外合想要将京都一举拿下。

最后成安帝在段家军的助力下,在大祸发生前成功阻止,避免了京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段家军也是因此在朝中大放光彩,在后续的战役中更是战无不胜,成为成安帝手下最为坚实的后盾。

荣亲王的逼宫之战虽未殃及京都,但是皇宫之内的惨烈程度也不容小觑。荣亲王因无法面对多年的筹谋毁于一旦,亦不甘沦为阶下囚,自皇城高墙一跃而下,自行结束了性命。

荣亲王虽死,但追随和拥护他的人对皇位仍有幻想。

以荣亲王之子赵丰为首,见大势已去,率领众人退出京都,一路向南占领幽州,自立国都。

荣亲王的名号帮助赵丰顺利在幽州立足。

幽州百姓尚在,一旦引起战火,百姓恐是性命堪忧。加之成安帝刚刚登基,国本不稳,朝廷内还有人虎视眈眈。

内忧之下,出兵征战幽州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况且赵丰等人初到幽州,并未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幽州百姓生活亦未受到影响。

贸然征战,胜算不大,是以成安帝便一直放任赵丰至今。

赵丰许是想要养精蓄锐,自占领幽州后也没有主动生事。

直到年初赵丰离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