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6章 科举的好处,准备州试


潘金莲提着羊肉回到炊饼铺子,武松已经起床,正在书房苦读。

刚刚来了一个衙役,送来几十本厚厚的书,都是关于科举策论的。

知县张知白昨晚上特意挑选,专程送给武松。

两个月后的州解试,考试内容和县里考试不同,需要考察:

大经、兼经、子史论、时务策。

北宋时期的科举,分为县试、州解试、省试、殿试。

其中县试属于资格审查,确定读过圣贤书。

真正的科举考试,只有三个:州解试、省试和殿试。

中了州解试就是举人老爷,有功名在身,免除徭役,可以做官。

通过省试后,叫做贡士,有资格做大官。

至于最后的殿试,那就是由皇帝亲自排名。

由皇帝出题考核,分为一甲进士、二甲进士、三甲同进士。

把举人分为三六九等,然后分配岗位。

想在北宋通过科举走上人生巅峰,必须在殿试进入一甲,就是前三名。

而武松的目标是连中三元,后面的州解试、省试和殿试,都必须拿下第一名!

宋代文风兴盛,读书人都很厉害。

要想脱颖而出,次次都拿第一名,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就算武松是穿越者,也需要付出努力。

潘金莲挎着菜篮子回到铺子,听着武松郎朗的读书声,潘金莲露出幸福的笑容。

想起刚才一巴掌扇了唐二牛,对方不敢吱声,还要赔罪送钱,潘金莲心里一阵得意。

桌上摆着几锭银子,潘金莲好奇,问道:

“官人,这一百两银子谁的?”

“知县送来的。”

“昨日送了二十两,今日又送一百两银子。”

潘金莲感觉很有面子。

在张大户家里,一个小小地主作威作福,就是潘金莲的天。

现在跟着武松,知县主动送银子,有种飘飘然的感觉。

潘金莲拿着羊肉进屋,正准备进厨房做菜。

“武秀才在家吗?”

门外传来声音,潘金莲好奇地走出来,就看见黄秀秀站在门口。

“噫?你来做甚?”

潘金莲脸色不悦。

她以为黄秀秀来讨要买羊肉的钱。

“原来是武家娘子,武秀才在家么?”

“你找我家官人做甚?”

武松在里屋听到声音,放下书卷,走到门口。

刚好武大郎挑着担子回来。

“大哥,今日炊饼就卖完了?”

“沾了二郎的光,今日炊饼挑出去,他们都抢着买,说我这是状元家的炊饼,吃了沾沾文气。”

放下炊饼担子,武大郎抬头看向黄秀秀,问道:

“这位娘子买炊饼的么?今日卖完了,明日再来。”

黄秀秀摇头,袖子里的剔骨尖刀落下来,潘金莲唬了一跳,惊呼道:

“小心!”

武松见到剔骨尖刀,眉头也是一皱,做好了动手的准备。

武松虽然一心读书,但拳脚功夫也没有落下。

就算黄秀秀持刀,武松也有把握秒杀她!

“不要误会,我没有恶意。”

黄秀秀赶紧把剔骨尖刀收起,对着武松说道:

“你便是童子试中了魁首的武松?”

“是我,你有何事?”

武松脸色肃然,黄秀秀说道:

“我想求武秀才一个事情。”

“求我?何事?”

黄秀秀叹息一声,说道:

“奴家黄秀秀,是城东那边的屠户。”

“前阵子,我家汉子**,家里还有一个老爹。”

“家中有一家肉铺,以前是我家汉子经营。”

“如今我家汉子**,那唐二牛便要霸占我的肉铺,还要我做妾。”

“我方才见唐二牛惧怕你家娘子,想着能否投靠武秀才?”

“我每月给武秀才利钱,年节时分送肉过来。”

听了这话,潘金莲恍然大悟。

黄秀秀看她一巴掌打了唐二牛,那唐二牛屁也不敢放一个。

觉得武松有势力,能压住唐二牛。

所以,也想投靠。

潘金莲期待地看着武松,希望能接受黄秀秀的投靠。

给别人当靠山的感觉...真爽!

武松听完,目光仔细打量黄秀秀。

身体强壮,颇有姿色,是个能干的妇人。

“武松冒昧问一句,娘子可有儿女?”

“未曾生育。”

“哦...”

武松看向武大郎,笑呵呵问道:

“娘子想找个依靠,正好我家大哥未曾娶亲,娘子若是...”

黄秀秀表情愣了一下,目光看向武大郎。

武大郎也愣了一下,目光看向黄秀秀。

潘金莲表情古怪...不知道在想什么。

武大郎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黄秀秀则看了武大郎很久,最后说道:

“大哥若是看得上,我愿意再嫁。”

武松高兴地行礼:

“二郎拜见嫂嫂。”

潘金莲还没有反应过来,武松戳了她一下,潘金莲醒悟,连忙行礼道:

“金莲拜见嫂嫂。”

武大郎高兴得不好意思:

“二郎,你说你这是作甚...”

武松笑道:“嫂嫂莫怪,我家大哥是个实诚的人。”

“嫂嫂且先回去,我请了媒婆,风光地请嫂嫂过门。”

黄秀秀擦了擦脸,有些不好意思:

“那我先回去了。”

黄秀秀离开,武大郎喜滋滋埋怨道:

“二郎,你说你这是作甚,人家娘子来投靠,你却给我做媒。”

“大哥,嫁给你,便是我的嫂嫂,这不是投靠么。”

“你...就听二郎的。”

当即,武松找了年纪大的邻居,央了人家做媒婆。

拿了一百两银子,当做聘礼送过去。

黄秀秀回到家中,老爹黄福躺在床上。

黄秀秀把事情说了,黄福说道:

“那武大郎我晓得,长得丑陋,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他家二郎日后必定有出息的,你嫁过去,我**也瞑目。”

黄秀秀点头道:“我也是这般想的,有武松做靠山,帮闲不敢上门,日子过得安稳。”

商议好了,当下媒婆上门,过了聘礼。

黄秀秀是再嫁,也不拘什么礼数,选了个日子,便嫁给了武大郎。

黄家的羊肉铺子,自然成了武大郎的产业。

成亲那天,唐二牛自己不敢来,派人送了50两银子过来,作为贺礼。

从那以后,唐二牛见到黄秀秀,掉头就跑。

黄秀秀嫁给武大郎,皆大欢喜。

武大郎喜欢这个实诚能干的婆娘,黄秀秀有了依靠,也很开心。

每日里武大郎做好炊饼,就在铺子里卖,不再挑着担子走街串户。

肉铺那边交给黄秀秀,杀猪宰羊她都行,算账由武大郎负责。

至于武松,武大郎不让武松做一丝一毫的事情,只要他好生读书。

原本兄弟两个过得清苦,自从武松童子试得了魁首,两人都有了婆娘,也有铺子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武大郎很清楚,只有科举才是正道!

必须全力支持武松考科举!

潘金莲一心一意跟着武松,每日为武松洗衣、做饭、陪读、暖床,过得十分开心。

时间飞快,转眼一个多月过去,该到了四月府试。

潘金莲收拾行装,准备跟着武松一起去恩州府考试。

她现在粘着武松,一时半刻也不能离开。

而武松自己,此时正在铁匠铺里看刀。

铁匠拿出两把雁翎刀出来,放在桌上。

“二郎,你不是一心科举读书?怎的又找我买刀了?”

铁匠认识武松,知道他考了童子试的魁首,马上要去恩州府考试。

“明日去恩州府参加府试,只怕路上不太平,带两口刀防身。”

铁匠嘿然笑道:“那个剪径的强人敢在你这太岁头上动土?”

“不怕强人,只怕猛兽。”

武松付了银子,提着两口刀回到炊饼铺。

潘金莲见了两口刀,也是奇怪,问怎么带刀。

武松说路上带了防身。

从清河县到恩州府,途经阳谷县,中间有个地方叫做景阳冈。

就是《水浒传》里,武松三碗不过岗,徒手打死老虎的地方。

这趟科举,不知道会不会遇到,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带上兵器为妙。

一切东西准备妥当,武松到了清河县衙门。

拜帖送进去,很快,衙役出来,客客气气带着武松到了后衙书房。

知县张知白坐在里面,笑呵呵指了指旁边的椅子:

“二郎来了,坐。”

“谢老师赐座。”

武松直接称呼老师,在旁边坐下来。

“马上就到府试,你何时去?”

“明日就出发,所以今日来与老师告别。”

“嗯,州解试和县试不同,须考校论和策,我给你的书,可都精熟了?”

“老师给的都精熟了,这次州解试,学生必定拿下魁首。”

“你的才华,我是知道的,但不可大意,我听说恩州府有个何运贞,也是才华出众,你要小心答题,再不可考场睡大觉了。”

武松笑道:“老师教训的事,州解试必定十分小心。”

“如此便好。”

“家中大哥、嫂嫂,还请老师多多关照。”

“这个何用说,你自去考试,县里有我。”

婢女进来,手里捧着一百两银子。

“这是送你路上的盘缠。”

武松没有推辞,起身接了:

“谢老师,府试后,武松定来报喜。”

“好,我等着。”

张知白很高兴。

武松拿了银子,退出衙门,回到家中。

武大郎和黄秀秀正好回家。

见到武松手里的银子,武大郎问哪来的。

武松说知县送的,又说明日去恩州府考试,家里如果遇到事情,记得去找知县。

黄秀秀听了,一直夸这个弟弟有出息。

当晚,黄秀秀在厨房做了一桌子菜,又买了酒,给武松饯行。

第二天早上。

天色刚刚蒙蒙亮,潘金莲早早起来,收拾好行装。

武大郎已经做好了炊饼,黄秀秀已经到肉铺杀猪去了。

武大郎听到动静,赶忙解下围裙过来。

“二郎,到了恩州府,你安心考试科举。”

“家里有你嫂嫂,一切都好,不用记挂。”

“金莲,你路上多照看着二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