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119章 巨著面世,回家探亲


武松回到集英殿,把厚厚一本《四书章句注解》呈上。

刚好蔡京和周邦彦一起走进来,见到徽宗手里的书,蔡京赶紧上前一步,两只眼睛瞪得老大。

蔡京的眼神不好,为了看清楚武松的书,伸长脖子使劲瞧,真像一只老乌龟。

那样子差点让武松笑喷。

蔡京却丝毫不在意,两只眼睛直勾勾盯着书本。

蔡绦因为写了一本《西清诗话》,被武松背后捅一刀,丢掉了功名。

现在武松写了新书,蔡京想找出大逆不道的地方,然后捅武松一刀,让武松身败名裂。

这不看还好,看了以后,蔡京被震惊到了。

书里对儒学经典的学习做了精深的分析: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

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

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然后,武松对四书逐部分析注解,极其精妙。

蔡京居然看呆了...

周邦彦站在另一侧,也看得入神。

《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毕生心血的集大成之作。

全书以“理”为宇宙本体,开创“四书学”传统。

推动儒学从汉唐经学向宋明理学转型,是一本**性的书本。

这本书深刻塑造了宋元明清近七百年的思想,同时塑造了东亚儒家文化圈。

如日本江户儒学、朝鲜性理学都以朱熹的理论为根本。

徽宗看了会儿,有些不耐烦,随手把书放在桌上。

蔡京想接着看,又拉不下面子。

周邦彦和武松关系不错,捧着书继续看,嘴里赞叹道:

“武修撰真乃当世奇才,年纪不过20,居然能有如此见解。”

“此书必成儒学经典,开创我朝儒学流派。”

徽宗对于儒学不太喜欢,因为规矩太多,他喜欢道教修仙。

不过,身为皇帝,儒学有利于加强皇权统治,周邦彦这样称赞,徽宗自然也觉得武松学问好。

“让国子监刊印此书。”

武松行礼拜道:

“谢圣上恩典。”

心中却在骂道:**徽宗,断老子财路。

本来武松想卖给传道书舍,再赚一笔银子。

徽宗这一句,相当于把版权抢走了。

奶奶的,必须娶你女儿,不给彩礼!

“朕乏了,退下吧。”

徽宗回后殿休息,武松把《四书章句注解》收了。

周邦彦意犹未尽,说道:

“武修撰,再给我看看?”

“周大人莫急,待刊印之后,送您一本。”

“如此多谢了。”

周邦彦遗憾地退出。

武松拿着书到了国子监,找到博士胡瑗。

见到书,胡瑗疯狂了,抓起毛笔就把自己名字写在封面,然后做贼似的把书给作坊刊印。

他担心董逸抢他的署名权。

“圣上准了我回乡探亲,过几日我便回清河县了。”

武松和胡瑗道别,胡瑗听闻,点头道:

“富贵岂有不还乡之理,你回去吧。”

“近日,审官院或许要给我差遣,待你回来,我可能已不在京师。”

国子监博士相当于贴职,并不是差遣。

胡瑗作为博士,学识、身份都是足够的,随时可以派出做官。

对此,武松并不惊讶。

只是胡瑗身为国子监博士,为什么要外放?

按理说,这样的人,可以在京师选个好职务。

看出武松的疑惑,胡瑗摇头叹笑道:

“只因我与你走得近,蔡京不待见我。”

“学生拖累老师了。”

胡瑗却洒然一笑,说道:

“莫说这等话,我们是读书人,不看当下得失,看的是百年后的名声。”

“你文章盖世,我能署名,便已足够了。”

武松说道:

“学生知道老师不在乎,但学生在乎。”

“那蔡京老狗,我定让他不得好死!”

胡瑗赶忙劝道:

“这便是我想与你说的话,官场之上切莫锋芒太过。”

“蔡京毕竟是太师,门生极多,你初入官场,须小心些。”

“此外,我还有一事嘱咐你。”

武松坐直了身子,胡瑗说道:

“茂德帝姬有心于你,你切莫孤傲,若能娶公主,蔡京便不敢害你。”

“帝姬深得圣上恩宠,做了驸马,以你盖世才华,必定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武松拱手拜道:

“学生记住了。”

胡瑗起身从房间里拿出一包银子,递给武松:

“我知你不缺银子,这是与你路上买酒吃的。”

“谢老师。”

武松没有推辞,接了银子收起。

“路上小心。”

“记住了。”

武松离开国子监,又到了皇宫旁边的公主府。

胡瑗说得没错,现在的武松需要赵福金。

蔡京、高俅势力庞大,朝中半数都是他们的人。

有赵福金这个徽宗爱女,武松可以免掉很多麻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