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从火红岁月开始》
转正了的顾平安,在考虑在城里买房的事。
他如今有钱,有不少的钱,之前在黑市收的钱,他几乎都捐了出去,但他还有之前赢来的钱,以及签到得到的现金。
这些是真正属于他的钱。
第二天是休息日,顾平安却一早就起床了。他答应教小春燕和小春芬识字,这是昨晚饭桌上说好的。
两个小姑娘兴奋地拿出老叔用过的旧课本,认真听讲。顾平安不仅教识字,还讲了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和科学常识,引得其他孩子也围过来听。
教完课,他又出去在生产大队转了转。
他骑着自行车在村里转悠,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改善家人的生活。直接给钱给物固然好,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看到村里有不少妇女在做针线活,灵机一动:或许可以弄几台缝纫机,组织她们加工些东西去卖?但这年头私人买卖风险太大,得想个稳妥的办法。
一个个想法在脑海中闪过,又一个个被否定。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做事必须谨慎,不能太过冒进。
傍晚,顾平安坐在院里的老槐树下,看着夕阳西下。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宁静的乡村景象。
他知道,这种宁静背后是普遍的贫困和匮乏。而他,有了改变这一切的能力和机会。
“一步一步来吧。”他自言自语道,“先站稳脚跟,再图发展。”
周一回到钢厂,顾平安发现自己的地位明显提升了。工友们主动打招呼,年轻学徒恭敬地叫“顾师傅”,就连王科长见了他也点头微笑。
厂里给他分配了更重要的任务——参与新设备的安装调试。这是苏联援建的一条轧钢生产线,技术先进,但也复杂得多。
顾平安如鱼得水,在新工作中大显身手。他不仅能快速理解图纸,还能发现设计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有次甚至纠正了一个苏联专家图纸上的错误,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小顾,你这水平,当个技术员绰绰有余了。”李师傅感叹道,“要不要考虑去考个工程师?”
顾平安心中一动。工程师在这个时代地位崇高,不仅待遇好,社会地位也高。若是能成为工程师,对他和家人都大有好处。
但他只有初中学历(原主的),考工程师需要足够的工作年限和推荐机会。
“我还年轻,得多学习。”顾平安谦虚地说,心里却开始盘算如何提升学历和能力。
下班后,他不再直接回家,而是去厂里的技术图书馆学习,或者向老师傅请教问题。周末则进城逛书店,寻找技术书籍。
一个月后,顾平安领到了一个月的正式工资。
他给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还买了一台收音机——这在那时的农村可是稀罕物。
每天晚上,顾家院子里都坐满了听收音机的邻居。新闻、戏曲、革命歌曲......小小的收音机打开了村民们通向外界的一扇窗。
顾平安坐在人群中,看着父母脸上自豪的笑容,心中充满成就感。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有着更大的使命和更多的可能性。
他看向窗外,月光下的钢厂轮廓隐约可见。
那里有挑战,也有机遇。
第二天一早,顾平安特意穿了身整洁的工装,提前半小时来到厂里。他先去了那台老轧机前,再次检查运行状态,确认一切正常。
“小顾,紧张不?”李师傅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今天来的可是工业局的陈副局长,管技术的行家。”
顾平安笑笑:“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
八点整,几辆吉普车驶入厂区。王科长带着厂领导急忙迎上去,顾平安和李师傅跟在后面。从车上下来几位干部模样的人,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精神矍铄的男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这就是工业局陈副局长。
厂领导简单汇报后,直接带着考察组来到轧钢车间。车间里机器轰鸣,热浪扑面,但每个人都精神抖擞,操作规范。
当来到那台老轧机前时,王科长示意顾平安上前讲解。
顾平安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不卑不亢地向领导问好,然后开始讲解改造过程。他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仅讲了技术改造的内容,还详细说明了改造后带来的效益——能耗降低百分之十五,维修间隔延长三倍,每年可节约成本近万元。
陈副局长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问题:“这个迷宫密封的设计很巧妙,你是怎么想到的?”
“主要是受到水车轴密封的启发。”顾平安回答,“咱们农村的水车轴密封就是类似的原理,我做了些改进。”
“有意思。”陈副局长点头,“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机械结合,很有创意。”
接着他又问了几处技术细节,顾平安都对答如流,甚至还随手画了简图说明。周围的人都暗暗称奇,这个年轻人不仅技术好,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也相当出色。
考察结束后,陈副局长特意与顾平安握了握手:“小顾同志,你很优秀。有这么好的技术能力,又有创新思维,很难得。好好干,国家建设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谢谢领导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顾平安诚恳地说。
送走考察组后,厂里顿时沸腾了。王科长高兴得合不拢嘴:“小顾,今天你可给咱们厂争光了!陈副局长很少这么夸奖人!”
李师傅也竖起大拇指:“小子,真有你的!面对那么大领导都不怯场!”
这件事很快在厂里传开,顾平安的名声更响了。不少车间都来找他请教技术问题,厂技术科甚至想调他过去,但被王科长坚决留在了设备科。
几天后,厂里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厂推广顾平安的润滑系统改造方案,并给予他两百元特别奖励。
更让顾平安惊喜的是,王科长告诉他,厂里决定推荐他参加市里组织的业余工业大学学习!
“业余工业大学?”顾平安第一次听说这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