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自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

32. 必然的偶然

重新破译的又一块金属板上的机油已经干透。

李厘的五个指尖几乎沾满机油,徒劳的、反复的确认上面传递的信息。

----//..-...--..-.-..//....--..-.-.-.-//...----.--.//.....-.....//...---.---.//...----.--.//....---..--.-.....//-.-..-..---.....-//---.--//...-.-..-.-//...----.--.//..-...-.-..//---.-..-..//--..-.-.-...-...-.//...----.--.//-..-...-..//......-.//..-...-.-....//-...-..//.-....--.....-//...----.--.//.-.....--.//--..-.-.-...-.//..-.//-...--.--...-.//...----.--.//.-.--.-..-..-.--.//-...-.---.//..-.---.-.//.-.-...-..//-.-........-..-...-..-.//...----.--.//........--..---.--...//-.-..-..---....//...----.--.

SEEDSSOWNSTOP

HOUNDSCAUGHTMYSCENTSTOP

FINDOLDGARDENERSTOP

TELLHERFERNSNEEDLIGHTSTOP

LIANGARDENINDANGERSTOP

AWAITINGDAWNFORALLCHILDRENSTOP

SHADOWSCLOSESTOP

致未来的星火:

种子已播下,愿它们在冻土中生根发芽,终成一片蕨林。

我是盗火者,火已窃得,但猎犬已嗅到我的气息。身份恐将暴露。

若你读到此讯,意味着火种未熄,吾道不孤。请谨慎前行,继续传递知识,照亮黑暗。

…但若你获得了通往高处的可能,若你遇见了‘一丝阳光’…

请务必找到‘老园丁’,告诉她:‘蕨类需要光照,温室恐将不保,莉安的花园等待守护。’

有人仍在等待着一个答案,等待黎明到来,照亮所有孩子的未来。”

——于阴影迫近之时

李厘怔怔地看着自己破译出的信息,不需要赞恩翻译,这些由冰冷代码转化而来的,充满紧迫感的语句,像烧红的烙铁一样烫在她的脑海里。

猎犬…老园丁…蕨类…光照…花园…危险…孩子…

这不是她所以为的轻松对话或者聊天,更像一种求救的信号,然而,此时此刻,在李厘看起来,这更像是一封遗书。

如果地下没有像李厘这样的拾荒者,小的时候靠捡垃圾为生,偶然捡到鹅卵石,对它产生兴趣,偶然发现其中隐藏的“芯”,拼凑“芯”去学习知识,最后偶然解开这条信息,这个老园丁投放这些东西的意义何在呢?

谁能看到呢?

在李厘的认知世界中,无法寻到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动力。

一切是不是都太过于偶然。

首先浮现起的是怀疑,这简直像一个陷阱,这个上层人,或者这些人?究竟有什么目的?

但是这本书里有的章节曾说过,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存在即是合理。

只是恰好是她而已,而非一定是她,没有她也会有别人。

李厘回忆着《人类文明遗产图谱》里的内容。

第一卷是历史的回响,上面写当初分化的人类抛弃地表,上升飞地:

“……所谓的‘大升华’(TheAscension)时代,飞地官方史料将其描绘成一场人类逃离污秽地表、迈向纯净星空的必然进化。然而,考古残片与辐射尘封存的数据库却诉说着另一个故事:那是一场残酷的抉择,我们更愿意将其称之为‘大分裂’。最初的‘分化者’们凭借进化优势,垄断了反重力晶簇技术,并非法篡改了全球警报系统,将数十亿‘未分化者’遗弃在因他们过度开采而濒临崩溃的地表世界。历史并非单一线性的赞歌,它是一面破碎的镜子,每一片碎片都映照出不同的真相。思考:如果胜利者书写历史,我们该如何聆听失败者的低语?”

第二卷是科学的火种。

李厘曾依靠它学习一些知识,获得能改善生活的实际意义上的帮助,但上面这样写: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飞地宣称其悬浮是‘星穹的恩赐’,但这一样遵循着古老的守恒定律。晶簇并非‘创造’能量,而是‘转化’能量——剧烈地抽取地核的热辐射,并以牺牲‘供体’脊髓液中的神经因子为催化代价。真正的科学精神在于追问:代价是什么?由谁承担?是否有更公平、更可持续的路径?知识不应是锁在晶塔中的神秘咒语,它应是所有人用以照亮前路的火把。”

这其中阐述的道理,竟然有一部分与艾略特和其导师的课题目的重合了。

第三卷的艺术的灵魂,和第四卷的哲学的追问李厘还没有集全,里面的内容对她而言晦涩难懂,不如第五卷更简单。

第五卷写技术的伦理,曾经对赞恩冲击很大:

“《机器人伦理法》第三准则:‘任何自动化系统不得被设计用于对人类个体进行基于出身、信仰或生理特征的系统性压迫或灭绝。’对比‘自由巡礼者’无人机蜂群的行为逻辑:其识别‘非法偷渡者’的核心参数即为‘未携带飞地身份信号’(即出身)。技术本身无善恶,但技术的应用永远承载着伦理重量。当科技背离了服务于全人类的初衷,它便成了暴政最高效的帮凶。”

第六卷是生态的代价。

赞恩曾经帮助过李厘理清过其中的逻辑链条,一条漂亮的、科学图表式的生态循环图:

飞地->废料->酸蚀雪->噬渣菌->哀恸绒->工人。

李厘捡到了一块关于这一卷的插图,图片是一条被画成了首尾相接的衔尾蛇,蛇头的飞地正在吞噬蛇尾的工人。每个环节旁边都标有微小的百分比数字,显示能量和营养的流失率,最终指向工人的数字是“仅维持最低生存需求”。

然后是李厘今天才捡到的第七卷,未来的曙光。

李厘重新拿起那块没来得及读完的模板:

“未来并非只有一个预设的结局。本书描绘的诸多‘可能’,并非空想。它们基于历史上人类一次次克服危机的坚韧与智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