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二凤魂穿扶苏少年时》

2. 第 2 章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歇息吧。”

“诺”宫女领了命令,缓缓退出。

李世民望着舆图,根据自己对史书的记忆,重新推演秦赵【肥之战】(宜安之战)的过程。

在复盘几次秦灭赵之战的过程中,李世民非常敬佩秦王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谋定而后动’,在发动灭六国战役之前,秦王嬴政就制定了一个正确高明的灭六国之策。

宏观上,秦王首先采纳了魏国军事家尉缭的建议:凭秦之强,将诸侯国王看作郡县之主,为防止六国合纵亡国,需不吝钱财,赂六国之权臣,乱其朝纲,毁其肱骨,则六国尽可灭。

二凤根据历史记载知道,此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时任客卿的李斯根据六国地理位置、战争实力、国土面积等综合因素考虑,建议秦王实施‘先灭韩赵,后扫楚魏’的战略方针。

韩国实力弱小,却如一根鱼刺,扼住秦国出关消灭六国的咽喉。

无论从地理战略位置还是从国家实力而言,秦灭韩皆是必然之举。

楚国面积广阔,战略纵深较大,齐国位居较远的东方,消灭顺序相应靠后。

李斯替秦王制定三条消灭六国的方案路线:北路、中路和南路。

北路:从太原上党河内地区(今天的长治、晋城等)向赵国进攻,灭赵之后可继续攻魏,或者北伐攻燕;

中路:从伊洛地区进攻魏国、韩国,消灭之后,向东可攻齐国,向南可灭楚国;

南路:先灭弱韩,后攻强楚。

最后秦王采取了最稳妥的北路出关战略,因为中路攻魏,南下攻楚,赵国都可能会趁虚而入,导致秦国腹背受敌,但是采取北路得话,有太行山等天然屏障可以抵御强敌,待北路灭了赵国之后,没有后顾之忧,转向中路和南路亦不迟。

微观上,秦国改良武器,实行军功爵制度,两军对峙,秦军战士看到敌人的首级恍若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一般,拼了命地往前冲......

正是因为总战略方针没有错,所以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即使遇到一些挫折坎坷,但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赵国名将频出,所以秦国消灭赵国消耗了许多兵力和时间,可就算赵国骨头再硬,秦国始终坚持不懈,逐步削弱赵国实力。

李世民用笔将舆图上的宜安、赤丽和邯郸等地圈了起来。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秦军已经攻占了赵国宜安等地,直逼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心惊,紧急调换李牧前往抵御秦军。

李世民推算,估计赵将李牧已经率边防军前往宜安,与第一批从邯郸派出的赵国军队汇合,现在赵国几乎所有的军力都在李牧手中。

自己必须抓紧时间,在桓齮没有进攻肥下之前赶到宜安。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秦国十万将士殒命的悲剧。

因为李牧奉命率军到了宜安之后,通过对双方实力的评估,没有采取紧急进攻、击败敌军的策略,相反坚守壁垒,守城不出,并且给城中将士很好的伙食,养精蓄锐。

李牧沉得住气,但屡战屡胜的秦将桓齮则没有如此耐性。

他认为秦军出关远途作战,后勤补给是一大问题,他们无法像赵军一样长期固城自守,必须尽快解决战斗。

既然赵将李牧当起缩头乌龟,胆小弱懦,不愿正面作战,那么他准备想办法引蛇出洞,逼着赵将李牧出来跟他作战,待李牧领军出战以后,再在半路设好埋伏,歼灭赵军。

这个作战方略算得上高明,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李牧看透了秦将桓齮的意图,并且将计就计。

为了诱使李牧上钩,桓齮亲自率主力军进攻肥下,想让赵军走出坚固军事堡垒,前往肥下救援,再伺机于途中设伏灭之。

赵国将领赵葱乃赵国王室宗亲,在军中担任重要之职,同时起着一定的监督作用。他认为肥下有难,他们理应率军前往救援。

李牧道:“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注1】”遂不采其建议。

李牧认为既然桓齮率领主力军进攻肥下,那么他们的宜安大营定然守备空虚,所以决定率军偷袭。

秦军守将被赵军连日的闭城不战所麻痹,疏于防范,而且主力部队亦不在,最终秦军大营被李牧顺利占领。

此次战役,赵军抓获大批秦军俘虏,同时获得了许多粮草辎重等补给。

李牧料定桓齮会率军返回救援,所以在其必经之路佯装正面派军迎敌,同时在两侧隐蔽处埋伏了主力军队。

待桓齮率军与赵军作战后,李牧安排的两支主力军从两侧杀出,直接像两把尖刀一样,刺入秦军心脏,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同时李牧还派一队骑兵切断秦军后路,导致秦军被围困,十余万将士伤亡。

此战,让李牧扬名,让桓齮兵败身亡,秦军亦损失惨重,秦灭六国的征途整整被推迟了三年。

待三年后,秦军重整旗鼓,再次进攻赵国,用离间计让赵王亲自除掉李牧后,再消灭赵国。

秦王给李世民安排了骑兵和精锐步兵一路保驾护航,但李世民为了尽快到达宜安,只率领了一千多骑兵。

兵贵神速,更何况此战关乎秦军十余万将士的性命,他不能在路途上耽搁太久。

第二日清晨,李世民早早地穿上戎装,披上红色长袍,与蒙毅将军一起点兵点将,秦王嬴政亲自前来替他送行。

看到身穿戎装,腰悬宝剑的二凤朝着他走来,秦王恍惚间觉得自己儿子一夜之间长大了!脸上皆是自豪之色......

“父王,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听着中气十足却略带软糯的声音,秦王再次确定:的确是自己的亲儿子没错!

“好!今天是你第一次带队出征,父王希望你路上多加学习,如有不懂之处,多向蒙上卿请教,蒙上卿出身军事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亦是咱们大秦的中流砥柱!”秦王爱护有加地说道。

“多谢父王教导,儿臣谨记在心!”李世民道。

李世民当然了解蒙毅,他不仅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品性极好。

蒙家世代忠良,所以秦王看到扶苏反对自己焚书坑儒,太过仁慈懦弱后,才会派他前往边疆蒙将军身边历练心性。

李世民辞别秦王,翻身跳上战马,动作行云流水,不亚于一旁的蒙毅。

秦王嬴政看后有一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