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韩愈重返长安,见到故友,他们都不经意间提起刘禹锡的大名——
玉台体的大诗人权德舆夸他卓尔不群、天纵奇才,远在吴越的诗僧皎然、灵澈说他小时候就孺子可教、一点就通。
同辈人想求他应试的诗赋当范文,他的座主顾少连称刘禹锡谦虚低调不肯同意,更何况他这样独特的风格模仿不来。
韩愈身边那么多人,也就柳宗元能举几个刘禹锡真才实学的事例。
就说顾少连和裴延龄相争,刘禹锡和柳宗元都认为是朋党冲突,然而曲江宴之后的四月,裴延龄便升为户部侍郎。
谁的判断更准一些呢?
韩愈笑不出来。
如今考试散场,大家对刘禹锡的答题速度纷纷称赞,成群结队从韩愈身旁穿游而过。
他在那些趋炎附势、随波逐流的人群中,偏要找出证据实例的样子,就像是个怪物。
如果能涸鱼得水就好了。
若有了水,他就能变化风雨,上下于天。若没有水,什么烂鱼烂虾都敢来嘲笑他。
摇尾乞怜,韩愈不屑一顾。难得有人心有同感,对方却也无能为力。
若比才能,韩愈无法断言。
若论运气,他和柳宗元都比不上刘禹锡。
刘禹锡的运气有多好呢?
韩愈与他见面一问,刘禹锡就能脱口而出:“我之前爱看神话,后来出去钓鱼,一下就钓到了王馀鱼。”
“此话当真?”
“当然不假。初看那条鱼,还以为是鲤鱼,”刘禹锡回忆道,“那是一天傍晚,行船之时,我忽然听到水里有怪叫,姑且追上一看。鱼上钩的时候格外吃力,岸上的人都劝我和朋友放弃。但把鱼钓上来之后,一点儿也不后悔,果然是传说中的神兽啊。”
“王馀鱼会叫唤吗?水里的怪兽若是不叫,没人能注意吧?”韩愈的心思却在别处。
柳宗元附和道:“就当是寻常鲤鱼咯。”
“是我没说清楚,其实和鲤鱼不一样,左思的《吴都赋》里提到过王馀鱼的样子……”刘禹锡旁征博引给他们讲解一番。
龙穴内蒸,云雨所储。陵鲤若兽,浮石若桴。双则比目,片则王馀……真可谓是博览群书,过目不忘。
韩愈对他们关于神话的探讨,插不上话。
“幸好这次没考妖魔精怪。”刘禹锡话锋一转,看向韩愈,“制科真的太难了,每一题我都写不出来几句,但方才见韩兄行文洋洋洒洒……”
“平日里废话就多,考场上离题万里。”韩愈很是苦恼。
三人见面,却是刘禹锡和柳宗元一直在喋喋不休。
刘禹锡忽然一愣。
柳宗元曾说韩愈能说会道,对他赞口不绝,而今天的韩愈,阴沉寡言。
哎呀,该不是自己话太多了吧。
刘禹锡开始自我反省。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王维正少年,他初至京城之时,唐朝正逢盛世,疆域极为辽阔。】
【唐太宗李世民向北击溃突厥的传说,他自小就曾听说。和新交故友闲谈时,西域往来的商人从他身边过,他们聊起唐高宗李治,昔日他出兵征伐,将高句丽纳入领土,于南方开发百越。】
【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大唐如日中天。王维和其他的京城少年,理所当然地想要封侯赐爵,把出将入相视作人生正途。】
现在就不是了吗?
柳宗元默默想。
幸好考试的时候,天声没突然冒出来干扰。
他在心里数了五个数,天声没有继续,那说明可以安心一阵儿了。
这个新发现他还没来得及告诉刘禹锡。
眼下,时机绝对不合适。
韩愈似乎正在怒火中烧。
啊!刚才说到哪儿了?
博学鸿词科太难了……然后韩兄回答什么来着?
完全想不起来。
柳宗元朝着韩愈尴尬一笑。
“你们两个倒是说句话呀?”韩愈一头雾水。
考试后的闲谈,不就是一同抱怨太难,谦称自己不擅长,夸耀对方有才华吗?
刘禹锡和柳宗元这两个人,为何不按套路来安慰他呢?
韩愈决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我之前以为参加礼部考试,能中进士心满意足,但后来意识到很多状元,一生默默无闻,只能谋个小差事。前一段日子,听说博学宏词科,若能以此被选拔上,官职会更好。于是,我特地向别人求来应试文章一看……”
和礼部考试的那三篇一样,依然是诗、赋、对策。
——韩愈的弱项。
要不是因为制科举办不定期,他才不想受这种折磨。
迫于无奈,韩愈抓紧机会求人举荐,但是考过之后,照旧心里没底。
“别气馁嘛,”刘禹锡宽慰他,“我还想向你们多学一学再接再厉的勇气呢。进士科,我侥幸通过,这次制科,我真的心里没底。”
柳宗元借着天声刚才提到的由头,赶忙鼓励韩愈:“韩兄,当今天子的名将你都快每一个都拜访了,你的志向不言自明,他们当中有人认可你。若是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难过的是你啊。”
此话不假。
韩愈心里却气不过。
如今的科举,就靠满是雕虫小技的诗赋来判断才学,胜负与否都取决于考官一人之目。
若是以前的名人大家,比如说司马相如、司马迁等人,他们若是听到当下科举考这些,估计都不屑于来参加。
怨言再多,韩愈却没有别的选择。
他叹了口气:“今天考试你们都写了什么?”
柳宗元可不愿说。
刘禹锡见状,打算搪塞过去,拿出今年进士科的答卷给他一看。
“别人可都没看过呢,”刘禹锡很是无奈,“近来我经常听到有人夸我的文采,但却没人敢向我要应试的杂文,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他的语气听不出傲慢。
难不成杂文没能流传是因为……算了,赖不得今科的主考官顾少连。
韩愈收到刘禹锡的诗赋,他认真拜读一番。
以前韩愈常常深感羞愧,他的诗文韵脚矫揉造作,行文条理混乱,但他读过刘禹锡的文章,发现两人水平彼此彼此。
作为交换,刘禹锡收到了韩愈博学宏词科的策论。
过了几日,他叫上柳宗元一起。
两个人好好称赞了一番韩愈的答卷。
真心不是恭维。
如今的“博学”,做到这样已经出类拔萃了。
若要说“宏词”,他们可分辨不出谁高谁下。
“我就说嘛,如今的科举实在不合理。”韩愈评价道。
【在《少年行》当中,王维便塑造了出征边塞、矫勇杀敌的少年形象。然而少年时的他,没有被周边环境氛围蒙蔽双目。】
【《少年行》最后四句描写,少年归来之后,对功名的充满期待。朝廷论功行赏,气氛隆重热闹。接着,王维笔锋一转,写少年亲眼所见——】
【受到恩宠的将军从皇帝那里印绶,大步昂扬地离开大殿。】
【骁勇奋战的少年,两手空空。王维用冷静的笔法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