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边关摆烂三年,李二求我当女婿》

第82章:儒墨之争,静待蝗起


太极殿内。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龙椅之上,等待着大唐最高统治者的最终裁决。
孔颖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身后的一众御史和大臣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已经将林浩逼到了绝路,只要陛下一句话,这个搅动长安风云的凉州侯,连同他那所谓的皇家科学院,就将彻底灰飞烟灭。
李世民的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一下,又一下。
一边是孔颖达为首的儒家集团,代表着传承千年的治国正统。
另一边是林浩和他身后那个瑟瑟发抖的墨家少年,代表着一种前所未见、却又展现出惊人潜力的实用之学。
直接取缔科学院?那等于否定了自己之前的支持,更是将强兵利器的技术拒之门外。
可若公然支持墨家?那无异于与整个士林为敌,动摇国本。
这,是一个死结。
但对于李世民而言,死结,往往也意味着新的机会。
“皇家科学院与国子监,皆为我大唐培育人才之所。既然双方在教化理念上有所分歧,那便不必在朝堂上做口舌之争。”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孔颖达,又落在林浩身上,“朕决定,由皇家科学院与国子监,举行一场儒墨大比。”
儒墨大比?!
这四个字一出,满朝文武尽皆哗然。
孔颖达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
比试?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跟他们国子监比学问?林浩那套东西,不过是些工匠的把戏,如何能登大雅之堂!
李世民没有理会众人的议论,继续说道:“大比分三场。第一场,格物,比勘察万物、解决实际难题之能。第二场,经武,比排兵布阵、强军卫国之策。第三场,安邦,比经世济民、长治久安之道。”
“三场比试,两胜为胜。胜者,将主导未来三年,大唐官学人才的培养方向与选拔标准!”
轰!
如果说刚才只是哗然,现在整个太极殿彻底沸腾了。
主导未来三年官学的人才培养方向!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了,这是国本之争!是路线之争!
是未来数十年,大唐帝国权力核心由何种人才构成的根本问题!
“臣,遵旨!”孔颖达激动得满脸通红,对着龙椅深深一拜,“国子监,欣然应战!”
林浩平静地拱手:“臣,遵旨。”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宣布退朝。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飞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国子监与皇家科学院的“儒墨大比”,立刻成了全城最热门的话题。
在孔颖达等人的有意推动下,**几乎呈一边倒的态势。
“听说了吗?国子监要和那个什么科学院比试治国大道!”
“这不是欺负人吗?林侯爷或许懂些造东西的本事,可论起经义策论,跟国子监那帮大儒比,不是以卵击石?”
“正是!此乃圣贤教化与奇技淫巧的国本之争,我辈读书人,当誓死捍卫圣贤之道!”
就在这股**浪潮达到顶峰时,孔颖达又抛出了一个重磅**。
他亲自宣布,此次代表国子监出战的主辩手,将是兰陵萧氏的麒麟子,大儒萧瑀的关门弟子,被誉为“百年一遇”的儒学天才——萧景琰!
萧景琰!
这个名字一出,长安士林彻底沸腾。
此人年仅二十,却已名满长安。
据说他三岁能诵,七岁成文,十五岁时一篇《安边策》被呈送御前,引得李世民龙颜大悦,御笔亲批八个大字:“经纬天地,有宰相才!”
在所有人看来,让萧景琰出战,这已经不是比试,而是单方面的碾压。
林浩的“匠人之学”,在真正的治国安邦大策面前,将显得何其幼稚,何其不堪一击!
皇家科学院内。
李丽质秀眉紧蹙,脸上满是忧色:“林浩,你太冲动了。这个萧景琰我听说过,他不仅学问好,其背后更是整个江南士族集团。这次比试,已经不是你和孔颖达的恩怨,而是我们这些新势力,与盘根错节的旧贵族的全面对决!”
她很清楚,一旦输了,林浩和他的科学院将万劫不复。
林浩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墨顿在一块泥板上写写画画。
“殿下,别担心。”他头也不回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有他们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
他根本不在乎那个萧景琰有多大名气。
名气,能当饭吃吗?能杀敌吗?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墨顿,”林浩忽然开口,“把你父亲手稿里,所有关于‘组织架构’和‘模型推演’的部分,都给我整理出来,越详细越好。”
“是,师父!”墨顿虽然不明白师父要做什么,但还是立刻点头应下。
看着这对奇怪的师徒,李丽质心中的担忧更甚。
林浩看出了她的不安,笑了笑,终于转过身来,认真地看着她:“殿下,你觉得儒家和我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李丽z质想了想:“他们讲究教化,讲究德行,而你……你更注重实效。”
“说对了一半。”林浩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他们谈论的是‘道’,是‘为什么’,是‘应该怎么样’。这些东西,听起来很高深,但摸不着,看不见,也无法验证对错。”
“而我们要做的,是用墨家的‘术’,也就是方法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