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谋朝令半谋君》
孟淮妴面色凝重,看着矿石被运出,和晏罹再度跟上。
一个时辰后,天已大亮,矿石被运到一种花厂里。
晏罹止步,道:“暗中挖矿,所图不小,不宜再冒然潜入。”
孟淮妴看着面前的花厂,也知危险,但她隐隐觉得怪异。
所图不小,却能被他们轻易跟到此地?
想了想,她还是继续前进:“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运气,还是故意。你留在这,一刻钟后,若我没出来,召集人手。”
晏罹拦不住,只能照办。
孟淮妴潜入其中,却见花厂内部有着被隔音材料包裹的混泥土建筑,她潜入其中,顿时热浪扑面,耳中敲打撞击声遍布。
凝神看去,空间极大,分作数个区域。
最左边的区域,是在将拉来的矿石破裂,接着是磨碎等,再一路过来是高温熔炼冶炼,得到铁。
而她所在区域,是锤打区,铁块在炉中烧熔锤打,将加工成武器。
最右边区域,已经摆放了许多研磨好的武器,刀枪箭头皆具。
她的脑子在铁块的嗡鸣之中发涨,一个本该被万分重视遮掩的私人打铁厂,竟然就这样袒露在她的面前。
没有丝毫遮掩,在告诉她,这儿将是起兵造反的支撑地之一。
孟淮妴默默离开,至出厂都未被发现,她转头望了望,已是笃定心中猜测。
“走吧。”轻功赶了一夜的路,眼下无力再以轻功而行,与晏罹步行去找马。
晏罹见她情绪低沉,问道:“主子,这案子不好办?”
显然不是暗倡案,但私自挖铁矿更是重罪,当以谋反罪论处。
“是不能办。”孟淮妴摇摇头,“他敢主动暴露,我岂能背弃这份信任?”
晏罹疑惑,就要问“他”是何人,转念间一想,已有些明白,当下不由佩服他的坦诚。
从楚烟得知暗倡开始,就是在引路。知府入橙楼的目的,则是为了把卫尚甩掉。
否则,他们岂会快速且顺利地发现这一切,现在离开花厂,也未遇到追杀。
“主子可是觉得为难?”
“是啊……”孟淮妴停下脚步,仰天长叹。
今日一见,便知他万事俱备,大有成事之能。而那个皇位,好像就在前方等她坐下,她能不为难吗?
这个权力,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会心动。
可孟家,怎么能造反呢?
若理由不够强,她就得死了这条心。
“那七家中,孟丞相导致覆灭的两家不用查了。”复行半里,孟淮妴如是道。
他敢暴露此等机密要事,她也该放下疑心,相信些许。
走一个时辰后,终得以赁马,二人赶回客栈,不再停留,把人召回后直接启程,继续去往原本的目的地,罗东省秦台府。
卫尚疑惑:“才来的,怎么就走?暗倡不查了吗?”
得到一句回复:“此地没有富丽的暗倡馆,不必查。”
收拾妥当,用过午膳就要离开,却被个不速之客拦下。
来人正是此地知府,其异常恭敬,呈上一锦盒。
孟淮妴垂眸看了许久,心中知道或许是个烫手山芋,却终是收下。
她有意压下自己猛涨的好奇,一路没有打开,直到后日日落时分,坐上船后,才终于顺应心中好奇,打开锦盒。
只见里头躺着一枚缩小版的长枪枪头,却与寻常枪头不同,两刃边缘为枣红色。
虽有心理准备,可面对真相时,她还是止不住惊讶。
殷家虽已消亡许多年,但无人不崇敬世间少有的神勇传奇人物,只需稍微了解一点大尧开国史,就能将其中最为出色的人物记在心里,而这人,毫无争议当属殷家父子。
陪先帝打天下的神武大将军殷无名,据说在十年建国征战之路中,除了逐渐壮大的兵马外,另组建了一支人数过万的精锐,称“红刀兵”,受殷无名亲自训练。
殷无名手中长枪双刃有不足半寸宽的染红。精锐们都手拿一把特制的无名刀,刀背亦有染红。所有小兵都梦想加入红刀兵,亦以跟随跟殷无名为荣。他们随殷无名出入沙场,守大尧疆土,几十年来将各国压着打。
不过小兵无人记得,只有红刀兵永远跟随着神武大将军威名,在人心中留下痕迹。民间有一说法,至今不灭——
红刀一出,所向披靡;红枪一现,战无不胜。
6032年,神武大将军之子殷重近击退敌国后换来大尧边境十年安定,那场战役,也是红刀兵齐心协力御敌的最后一场。
殷重近死后得谥号“平康”,夫妻丧葬所有事宜皆按极品规制,毫无短缺,皇帝又有诸多言行哀悼,尽显敬重铭记之心,让人心深感宽慰,直言殷家为良主而死,死得其所。
可百姓不知,红刀兵成了散沙。
那年孟淮妴六岁,孟倚故提及过心中猜测——皇帝有意将红刀兵打散,分于各军。后来,红刀兵有大部分战死沙场,百官嘲笑是带兵的将军无能,不会用殷家培养的精锐,白瞎了人才,可死都死了,多说无益。
现在,锦盒内这枚两刃染红的枪头,显然在呼喊着曾经那段辉煌的历史。
孟淮妴凝视许久,心中有许多思绪,繁杂浮起。
她拿起枪头,照着烛火低语:“你是殷家人么……”
可是殷家,分明没有后代。
心中一一想着殷家所有人的资料,最终停留在怪病缠身而亡的两岁孩子和衡居王府大火两件事上。
拓火君的所作所为,显然认为皇帝是凶手。
殷无名死后,还有殷重近,民间对殷家满门的敬重并未减少,甚至神话到满门战神的高度,不容许任何人反驳,包括殷家自己。
百姓在激烈地追捧着心中的神,又因两任衡居王都是一夫一妻制且取向女,夫妻之间的爱情亦是令人动容。英雄人物还一心一意洁身自好品行高尚毫无可指摘之处,就更得许多女子狂热喜欢。
在那个时期,确实称得上“只知两任衡居王,不闻两任护世皇”。
现在看来,殷家灭门一事,文耀皇帝确实有很大的嫌疑。
孟淮妴甚至想不出,身为皇帝,不灭殷家的理由。
可惜啊可惜,当百姓想将一个人奉为神明的时候,连那个人自己,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