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回到民国,我写报纸直播凶案》

1. 第 1 章

拾光报社正对向街心,午后,“叮叮当当”的绿皮电车擦着满地的梧桐树影缓缓驰来,“哧”的一声刹住闸门,盛气凌人的掩住了角落里的黄包车夫们。

一张张月份牌女郎似是长在车壁上的画,明媚夺目,活了一般的对着人笑。

着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跳下电车,正要往黄包车的方向去,便被身旁站着的老汉截了胡:“青林河去伐?缺一个!”

女学生怯去一眼,见是辆塌车,羞赧着摆摆手,还是奔着把头那辆黄包车快步而行。

车夫点头哈腰的招呼她上坐,旁的一辆,也同时上去位男客。

男客提着长方款式的棕皮皮包,皮面被日头烤的发烫,车夫识货的很,打眼一瞧,这包即便不是意大利小牛皮的,也不会是什么廉价货。

载着女学生的车夫刚走,男客也坐端正了。

只是这位客人身宽体胖,上来时也没怎么注意,长褂下摆刮住座下的铁皮,眼看那好衣裳就要扯烂掉了。

道边,提着篮子梳着大辫儿的卖花女瞧见,立刻殷切着跑上前来,好心的帮他处理了衣角。

卖花女看着十三四的模样,笑容清甜,心肠热络,似是并未被贫瘠的生活磨掉属于这个年纪的天真烂漫。

然则,她的好心并未得到善报。

男客似是很嫌恶她的“脏手”弄污昂贵的长褂,剜她一眼的同时,还吼叫着骂了声:“哪里来的小赤佬,给我滚开!”

很快,绿皮电车发着叮呤咣啷地铃音“吱呦呦”远去,卖花女又在道旁坐下,只待那黄包车路过身旁,便朝上方莞尔一笑。

顾韵芷端着杯咖啡倚在门前看了许久,似是对卖花女最后那抹笑容不甚理解。

她穿来刚三日,还不太能适应当下的生活。

尤其原身能提供给她的记忆并不太多,从报社到她家这一段路还勉强记记清楚,但家里人和同事们,依旧叫她脸盲到挠头。

顾韵芷看直了眼睛,连同事要进门,都忘记让开了路。

来人是负责社会板块的主编张竹笙,他刚从隔壁巷弄买了几包新出锅的老虎脚爪,小食炸的外酥里软,裹着浓红的甜面酱,连他袖口处的墨水味都盖了个干净。

张竹笙回来半晌,见顾韵芷仍呆呆地,心下好奇,也寻着她的视线朝街对面望。

因着新来的实习编辑是位美女,且负责的还是不招待见的副刊,心生同情,便愿意多跟她搭两句茬。

“顾编辑看的是瑛子吗?”

张竹笙温声笑问。

瞧见顾韵芷那张不俗的面上多了些怔然,他努努下巴,目光望向卖花女:“她就是瑛子,方才拉黄包车的车夫是她爹,你刚来不知道很正常,等时间久了,慢慢的就都熟悉了。”

张主编三言两语为她解了疑惑,顾韵芷才恍然大悟。

手中的咖啡早已冷掉,她却不怎么在意的抿了两口,鸦羽似的浓睫垂着,她突然就理解了瑛子。

这个时代阶级分明,黄包车夫自无法与那体面又尊贵的男客相比。

车夫辛苦一趟,若男客衣角刮坏在借此吵嚷不休,洋钿没赚着不说,没准还要反挨讹损,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所以,即便瑛子心知肚明会挨那男客一通乱吠,却还是会上前帮忙处理衣角。

也无怪乎黄包车离开前,瑛子会对着车夫笑。

或许,她只是再用自己的方式叮嘱父亲:早些回来,一路平安。

顾韵芷唏嘘:“街头巷尾的温情,感人至深……”

她这几日来瞧了不少诸如此类地见闻,可尚未感慨完毕,张主编又突如其来接上一句:“温情再好,也不如花边新闻来的夺人眼球!”

说罢,顺手将最后一份老虎脚爪放在她桌上。

顾韵芷回眸望张竹笙,视线兜兜转转,停在了她笔筒旁的小吃处。

包着老虎脚爪的纸张很快渗出些浓油和酱料,氤氲着面甜味儿的痕迹糊住大片报纸上的文字,那是她刚打开的一份《拾光报》旧报,《拾光报》是他们报社的招牌。

只可惜,无人对其有珍爱之意。

这些日子,撒大街都没人捡的《拾光报》唯一能发光发热的地方,除却主编的桌角,副编茶杯的隔热垫,也就剩下垫食物那点功能了。

然而,顾实习编辑的“温情言论”并没谁共情,反而张竹笙的一句“花边新闻”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此刻,趴桌睡觉的,躲懒翻画报的,就连刚跟经理开完会出来的社长大人,也兴致勃勃加入了讨论大军。

“你是想说,百乐门的陈杜娟和沈公馆大公子那件事吗?”

“不然呢?除此之外,现在还有比这更叫人关注的新鲜事吗?”

一群闲人叽叽喳喳,唯有顾韵芷听得云山雾罩。

社长有意给她献个殷勤,低声道:“陈杜娟是沪上第一交际花,裙下之臣无数,其中,打的最火热的便是那位沈大爷沈昭(zhào)了。”

顾韵芷本想继续追问“沈昭又是谁?”,可话到嘴边,最后只化为一口黏了杯底的咖啡徐徐咽下。

咖啡清苦,但原身的家世却并不凄苦。

所以她也很清楚,堂堂一位报社的社长,为何会愿意在她面前放低身价。

原身的父亲是一位西医大夫,早年留洋归来,后又凭着殷实的家底买下幢洋房,在一层开了“顾泽大夫西医诊所”,二、三层则供家人居住。

顾泽医术精通又惯爱钻研,没几年便声名大噪,原身作为顾大夫的爱女,一来报社,便得到了大家的热心照应。

毕竟能与大夫结识,肯定是吃不了亏的。

原身是顾家的二小姐,但听说,她是顾泽与第一任太太白梅所生的独女,白梅病逝不久,顾泽又将现任太太李春月迎娶进门。

李春月进顾家时还带来个儿子,顾泽为其取名“顾钰临”。

没几年,顾太太又生了个小女儿顾宝琴。

虽说家里家外嫌少有敢嚼他们顾家舌根子的,可原身的记忆中确实存着些零星流言,外间都传,顾钰临就是顾泽的亲生儿子。

顾韵芷有些头疼这混乱如麻的家族恩怨,强拽回神去听大家聊天。

只不过这会儿,话题早就从花边新闻转去了别处,副编先是艳羡着感叹了几句《申报》和《大公报》的实力,随后又悲痛坊间多次评判《拾光报》是不入流的街头小报。

最后副编激昂一句:“下次开会,能不能快些敲定副刊要不要取消之事?!”

小编辑没什么底气的弱弱询问:“推理不好吗?为何都怨声载道?”

张竹笙无奈:“这年头谁还喜欢推理?大家都爱看时事新闻!”

众人又一通老生常谈,直到社长喟叹离席,办公间里才逐渐安静下来。

顾韵芷听得又是一阵太阳穴突突,原身混乱的家族史她还没能掰扯清明,报社里的氛围也沉闷的惹人心烦。

刚刚那杯咖啡喝着没有半分回甜,一嘴子的苦气,倒不如不泡了。

其实,她也理解大家伙的怨愤。

自来报到那日,张竹笙有事没事就就跟她吐几句苦水。

早在报社建立初期,大家伙也都是斗志昂扬、满腔热血,《拾光报》主打民生百态,除了家长里短就是社会写实,副刊的《推理王》还是为增加可读性一拍脑门想出来的。

那时社长还临时设立过一个奖励,如果哪一期的发行量超过万份,月底他就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馆子。

奖励虽吸引人,可大家伙对《拾光报》的爱,却谁也不比谁少。

单说张竹笙,张主编的手臂上至今还留有一道碗口那么大的伤疤,为了近距离了解底层人的生活,张主编每每跑外都是最拼的一个。

那次他帮助一位失明的孤老太太找猫,绕着荒僻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