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隔壁邻居有点怪》

6. 有六点怪

林衍回到家,难得感到状态好了些,灵感涌现。

虽然已经一天一夜没休息,他还是坐回电脑桌前,敲着键盘再度奋战到天明。

早上九点,一个备注名为“秦编辑”的电话打进来。

刚接起电话,秦博川就嚷嚷起来:“我的哥,《溪山行》第二部你到底打算什么时候交稿,已经一年没动静了。”

林衍没好气道:“在写了。你不是前两天才发消息催过?”

秦博川的声音很是幽怨:“我这不也是着急吗,好歹你先把大纲写完发给我,也好让我看到点希望。”

他像老妈子一样继续碎碎念道:“你是不知道,我们出版社在所有平台的账号、邮箱、门口信箱全都是在催《溪山行》第二部的。唉,连我老爹都惊动了,恨不得让我过去盯着你写。”

“……”

林衍戴着耳机,听他情真意切持续抱怨了快五分钟,看向自己屏幕上半成品状态的大纲,简短道:“快了。”

秦博川讨债鬼上身,“月初你就说快了,现在大半个月过去,还是连大纲都没发我,大哥你好歹给我个准信,我也好跟我爸交差,别敷衍我啊。”

林衍揉揉眉心,少见有耐心地多解释几句:“月初本来是就快写出来了,被隔壁新搬来的邻居吵到,打断了思路。”

“啊?”

秦博川不解:“你住的那里已经是全云城入住率最低的小区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低素质的邻居。前两天有往你门口乱丢垃圾的,这怎么隔壁还有个吵你的。”

林衍轻“嗯”了声,心不在焉道:“是她,同一个人。”

秦博川化身尖叫鸡,为他抱不平:“我靠!这你不找物业投诉的,是用我给你推荐的那个高清摄像头拍到的吗?就是住隔壁的朝你门口丢垃圾?你隔壁住的是什么人啊?”

林衍想了想,淡声下定论:“一个,奇怪的,青蛙。”

“…?”

秦博川:“什么奇怪青蛙,是人类吗,这世界上还能有比你更奇怪的人类?不是,你确定你不用去医院看看,你最近是不是精神状态又不太好啊?”

“……”

林衍被他电话里咋咋呼呼的声音和接二连三的问题吵得有点烦了,耐心逐渐告罄。

“丢垃圾的事是误会。大纲写完会发你的,挂了。”

他的世界终于重归安静。

-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简漫却难道碰到两边都亮的情况。

她昨夜几乎整晚未免,还跟邻居哥近距离接触一起喂了小猫咪。

上午正在工位上灌着咖啡打瞌睡,黄主管走过来,敲了敲她和旁边周享的桌子,神秘兮兮地把她们俩叫进办公室。

黄主管先是用保温杯喝了口茶,缓慢开口:“我这是有个好消息,当然,也是得先问问你们的意愿。”

简漫和周享排排站,眨了下眼:“您说。”

黄主管笑了笑:“《桥上的人》那个网络剧的改编项目我跟总部争取到了,这几天就能新成立项目组,正式启动。不过云城分部这块儿,编剧人手也不够,我就打算从咱们部门抽两个人。小周原本大学就是电影学院编导专业的,小简以前也有编剧的经验,我觉得你们能胜任。”

简漫眼睛一亮,喜出望外:“真的?”

黄主管点头:“不过改编剧本是个重要任务,编剧团队里不可能只有你们两个新人。我是打算让你们负责协助我从制片部门那抽调过来的、有经验的几个编剧。”

简漫当然会接受被调去新项目组,周享看起来也挺惊喜,没有想拒绝的意思。

黄主管又跟她们说了进项目组的一系列好处,诸如经验履历积累、福利待遇云云,听到她们都同意了,就让她们回去等公司的流程。

但在下午,简漫就已经被拉进了两个工作群。

一个是《桥上的人》网络剧改编项目组的总群,里面包含融资部门、制作部门、平台方等各种工作人员。

其次就是组内编剧团队的小群,里面除了黄主管和其他几个负责人,还有两名编剧。

简漫和周享进群后,改了备注,简短做了个自我介绍,就有人开始发任务。

曾清芳(制作一部编剧岗、《桥人》编剧组组长):这个项目比较特殊,根据当时版权采购阶段的合同条款,原著作者木行那边在改编制作过程中是有很大话语权的,包括改编的剧本,也需要经他的认可才能采用。

曾清芳(制作一部编剧岗、《桥人》编剧组组长):所以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请诸位务必对原著进行仔细的研阅,确保在改编剧本的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原书的还原度,减少无用功。

简漫也跟着在群里回复了“收到”。

截至目前,她的确还没有看过木行的书。

他们公司要改编的这本《桥上的人》,并不是木行销量最高的几部作品之一,她也没买过实体书。

为了解原著作者其人,简漫先在网上百度了一下。

很快,就跳出了“木行”的词条。

简漫缓慢浏览着网页,也对他的名气和火爆程度有了新的认知。

词条里一张作者照片都没有,开头的部分带着title:木行——中国最年轻的推理小说奇才。

他的第一部作品诞生于七年前,最初是发表在网上的论坛,完结后被出版社签约,销量一度爆表,但凭这部小说就获了许多奖项,也卖出了影视版权。

《桥上的人》是他的第二部作品,根据词条里的说法,这是木行的一本练笔作,质量不如前作,但借着第一部作品的热度,出版后销量也算可观。

再往后,简漫就见证了一名悬疑小说界卷王选手的发展史。

从五年前开始,这个木行每年出版的作品都有3-4本,平均一年200多万字,“启星文学奖”“彼界推理小说奖”“天幕新人作者奖”的获奖名单划都划不到底,常年霸居各大图书销量榜前五。

只是,他这种井喷式的创作状态截止于去年。

木行先是连续写了两本被读者怀疑是垃圾写手代笔的烂文,随后有近一年都没出过新书。

而后,一本《溪山行》横空出世,热度再次达到顶峰,实体书销量再创新高。

《溪山行》第一部实体书的末尾有出版社的标注,后续还有两部是待出版状态。

但在这之后,木行又没了动静。在读者的殷切盼望中,他已经消失了一年多。

简漫顺手搜了下《溪山行》。

搜索框里跳出的关联词条第一个:《溪山行》作者木行是死了吗?

“?”

简漫好奇地点进去,仅从文字都能看出该名读者的暴躁。

「他妈的,之前不是一年能写四本么,现在第二部拖了一年都没动静。」

一楼回复:「我阴谋论一下,木行是不是人已经死了,《溪山行》和之前的那两本是他签约的出版社找代笔写的,但现在代笔赚到钱,也懒得写后两部。」

二楼回复:「我也怀疑,毕竟木行书里那么多变态角色,他本人精神多少也是不太正常的。」

“??”

根据刚才的群消息,他们的改编项目还需要原著作者把关,这个木行大概率还是健在的。

简漫又浏览了一会儿他笔名的搜索网页,发现这人在全网没有一张照片,性别和年龄都只在某文学奖的信息页有标注,可谓十分神秘。

已知的私人信息只有:木行,悬疑推理小说家,性别男,26岁。

简漫下班前,周享从外面推了个手推车回来,在她工位旁停了下车。

“我刚去仓库拿了之前采购的木行的书。“周享说:“除了《桥上的人》还有别的,黄主管说我们要的话直接拿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