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惊!清澈世子和亲,王爷日夜诱引》

第256章 重逢

昌隆二十七年冬,甲子月辛酉日。

镇北王傅觉止携王妃昭南自遐北返阙京。銮驾入正阳门时,朔风裹雪,天日微茫,却见太子怀瑞衣哀服,率文武百官郊迎三里;京畿百姓扶老携幼,焚香道左,山呼“千岁”之声震彻阙里,积雪为之簌簌堕地。

是日未时,镇北王于太极殿行摄政受诏礼。内侍奉大行皇帝遗诏宣于殿上,其略曰:“朕奉天命,御极二十七载,今龙驭上宾,嗣君怀瑞冲龄,社稷安危系于一线。镇北王傅觉止,先帝嫡亲外孙,性沉毅有大略,历事十余载,廓清奸佞,镇抚边疆,厥功甚伟。特授摄政之权,总揽军国重事,辅弼幼主,待其成年,再归政焉。”

诏书既下,摄政首日,即颁四赦。

一清吏治,二均田赋,三整军备,四开言路。

四赦既颁,朝野哗然。虽有老臣腹诽,然慑于王威未敢言。

旧勋畏其威而不敢肆,新吏感其恩而思尽职。史官载其事于书,评曰:“觉止摄政首日,举措雷厉,革弊固边,安民生而肃朝纲,天下始见清明之兆。”

同日,为镇北王妃昭南生辰。

慈幼堂遍立天下州府,镇北王命礼部颁书于四海,言“王妃昭南性本仁善,捐遐北封邑历年所入,建慈幼堂以养无依幼孤,德被苍生,功在社稷。”

遂于京郊琼林苑邀百官,宗室及州郡贤达以此契机为天下幼孤祈福,示慈幼堂之功,固朝野之心。

礼毕,百官移步琼林苑。

……

夜色逐渐笼罩,天际昏黑,宫灯初上。

依照国丧礼制,苑中不设丝竹乐宴,却在江畔边起了灯楼。

外间群臣朝贺声隐约可闻,因天冷,昭南便待在了高阁里,与一众友人齐聚。

四人相见,互诉衷肠。

霍承川仰天大笑一声,前几日的忧愁不见踪影,逮着何朋义就要往人嘴里灌酒。

嘴里还不住犯贱:“好兄弟,听闻你近一年走南闯北,酒量见长,今儿个昭兄生辰,我和你,给大家伙吹一个!”

何朋义心里高兴,和霍承川一人手里端着酒壶,嘴一张就是闷了一大口。

昭南看着他俩笑得不行,侧首朝孟英俊评价:“这也太性情了。”

暖阁里温度足,他方才被蒸得面颊红润,看人时黑眸澄澈,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映着烛光,是清明晶亮。

孟英俊见状不禁感慨。

他没理会那边吵得热火朝天的两人,望向昭南,温声道:“这一路不好走啊。

昭南明白孟英俊的意思。

是在说去江泾的路不好走,到遐北的路不好走,回阙京的路也不好走。

他笑得大方,清丽眉眼弯起,一如从前那般纯良纯粹,好似从未受过什么风霜。

“挺好的,都走过来了。

事到如今,昭南才会将自己身中蛊毒的事说出来,以免让他们先前担心。

一边的两人闻言更是安静下来。

四人围坐炉边,听昭南讲戚瑜之死的悲恸,江泾合围的惨烈,又听他说北上之路的严苛与惊险。

最后谈及遐北广袤的雪原。

这话匣一开,其余三人听完后也是纷纷倒苦水。

霍承川长衫一掀,小腿上旧疤犹在。他虽是京城的贵公子,与弘卢亦有渊源,是上了许多次战场,功劳不没,才有了现在诸位将士追随。

他虽是在诉苦,面上却神色飞扬,全然不悔。

语气抑扬顿挫,昭南听得抿唇一笑。

孟英俊其实还好。

他脑子活泛,秋闱于他来说不算难事。但如今做了一方父母官,才知每日听百姓扯皮有多熬费心神。

单是半月前,便有人在夜里投河五次。街坊邻居起夜发现,当即告到官府求救,事后一问,才知此人以冬泳为由锻炼。

这六十岁的老大爷身体康健,一拳打倒前来调解的衙役,受惊后跑出四里,孟英俊累死累活追上去,才问出真相。

众人闻言忍俊不禁,霍承川更是笑倒在桌面。

昭南听得兴致盎然,与其余人浅酌一杯,随后眼睛一转,看向了一旁的何朋义。

何朋义虽做事仁义,但从出生到现在,最擅长的事就是和稀泥。

刚涉世那会儿还什么都不懂,接连搅黄了好几桩生意,最后何爹忍无可忍,被他关起门来一脚踹屁股上才老实下来,奉行沉默是金。

如此四人聊了又聊,酒过三巡,饶是昭南只喝了几杯,这会儿也隐约有了醉意。

可祈福会还没正式开始,现在就晕着实不妙。

昭南便与其余三人出了暖阁,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去到江畔边吹风醒神。

没一盏茶的功夫,应是有侍卫通传,镇北王便来外面寻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