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淮阴县主·邯郸道》

4. 世事漫随流水

这一夜,桓清与辗转难眠,一时想到花萼楼的打斗,一时回想起父亲离去的背影,还有帷幔掀起后的那双眼眸......两年未见,他是不是已经认不出自己了?她将被褥蒙过头顶,耳边回响起桓俭在马车上对她说的话,心渐渐平和下来,思绪不知飘向了何处,便又沉入梦乡。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

桓清与神思迷糊地被连云一把从被窝里拉到梳妆台前坐下。连云和几名侍女一起给她上妆、挑选衣裳饰品。可惜她睡意正浓,上下眼皮似粘住了一般,怎么也睁不开,昏沉沉的脑袋左一摇右一晃。

连云不知如何下手,索性放下妆盒,五指按上桓清与太阳穴和头颅两侧几个穴位。

“啊!”一阵闷痛袭来,桓清与瞬间清醒,皱眉问道:“出什么事了?”

连云见她醒了,才回道:“昨夜接到东海王府的请帖,说今日在王府别院太玄山的逸园为殿下举办寿宴,金陵城里有头有脸的王公贵族都请了。咱们家是王府管家亲自来送的帖子,再三请大公子和小姐一定赏脸。”

“东海王?”桓清与心想,难不成又是一个来耀武扬威的?

“东海王府的宴会,潋娘一向不爱搭理,但我这位表舅身份尊贵,他既诚意邀请,我们不好回绝。”她示意侍女继续梳妆,一边嘱咐连云道:“去二夫人院里回禀一声,按例备些贺礼,我和大公子两人赴宴便是。”

东海王萧章,乃前朝灵帝之幼弟,洛阳沦陷时年纪尚幼,加之母族势弱,当年中原乱军四起,各地藩镇自立为王,偏偏他流落到一位胡族将领手中做了傀儡皇帝,后胡族将领被北边来的鲜卑族歼灭,他又落到了鲜卑族手中。

大魏建国第三年,魏帝萧启花重金迎回了这位前朝高祖遗脉,封为东海王。萧启此举颇受南渡的侨姓大族们拥戴,避免皇室血脉流落在外,一则于汉室先祖无愧;二则可见其光复汉室之雄心。

至于东海王尊贵身份对于朝局的威胁,因萧启颇得民心,而东海王萧章一向无心政事、只贪图享乐,萧章便和其姊鲁国长公主萧文昭一样,高坐在皇亲国戚的位置上,十年如一日地过着他们荒淫无度又安稳无忧的日子。

虽说东海王并未在朝中培植势力,但桓清与细想起来,新政三年间,东海王俨然在为反对新政的世家们打头阵。凡是谈及各级官员蓄奴条令或土断时,冲在前头反对声最大的就是他。如今新政失败,他和容、许两家共同的敌人不复存在,他们各自又会有怎样的企图?桓清与只觉眼前迷雾重重。

她透过镜子看向连云,“哥哥那边准备如何了?”

“大公子和往常一样,五更便起来在后山练剑,这会儿应该回来梳洗了。”连云回道。

妆扮好后,桓清与率侍女连云和碧芜出了院门。

初春的清晨,寒风刺骨,她裹紧身上的披风,一溜烟走到门口,三步并作两步上了第一辆马车,从窗口探出头来对连云两人说道:“你们坐后一辆马车,赶紧睡一觉。”

说完放下帘布,顺手接过桓俭递过来的暖壶,叹道:“从金陵城到太玄山,坐马车也要花上一两个时辰。东海王真会折腾人。”

似乎想到了什么,她又道:“不对,你近日多少请帖都给拒了,也就昨日受齐浔邀请去了趟花萼楼。莫非消息传得这么快,东海王知道你闭门养病养好了,才连夜下请帖办这个寿宴?”

桓俭听着她的牢骚,“桓县主恐怕高估桓某的分量了。”

“东海王府的寿宴一年能办七八次,哪天东海王忽然想找人饮酒作乐,就会广发请帖。你应了齐浔的约,便不好拒东海王府的请。”桓清与想了想,桓俭现在还未在京中任职,一旦就任,面临的局面恐怕还要复杂许多。

“今朝酒解今日忧,别想太多了。”桓俭从一旁的木箱内拿出几叠毛绒绒的毯子,“桓县主让个座吧。”

桓清与一笑,依言坐到另一侧,任桓俭在原先她跪坐的窄榻上铺了一层毛毯,又拿出一个竹丝枕,“路程久,再睡会儿。”

“哥哥你呢,一直打坐?”

“嗯。”

桓清与乖乖躺下,像儿时无数个在华府练完功的午后,倒在桓俭身侧入睡。她突然睁开眼,“我及笄以后,哥哥你就不肯和我同坐一辆马车了,每次还都把我从车上赶出去。今日怎么没赶我?”

“这辆马车挺宽敞。”桓俭闭目打坐中。

“不对。”桓清与目光清明地望着车顶,“你这次从西南回来有点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我这趟回家,答应给你带的礼物可一样都没少。”

“就是一样没少才奇怪。”

闻言,桓俭悠悠睁开双眼。

“以往你每次回来,信里答应给我带的东西总会落个一两件,然后说下次给我找。今年竟都齐全了。”桓清与说着睨了他一眼,“你从小就健忘得很,这很奇怪。”

桓俭笑了笑,宠溺地说了句:“睡吧。”

等连云再次把桓清与唤醒时,他们已到了太玄山脚下的逸园门口,连云还在给她整理发髻、衣裳,便听得马车外有人正与桓俭攀谈。

“桓将军少年豪杰,一举平定西南战乱,除去我大魏朝心腹大患。桓氏果然人才辈出。”

“将军班师回朝后,闭门谢客近半月光景,我等几次递拜帖都无功而返,饶是今日东海王殿下设宴,才有幸得见将军风采。”

旁边还有不少人七嘴八舌自报家门,或是当场递名帖,桓清与听着都替桓俭头疼。

她缓步走下马车,环顾四周景致。

逸园靠近太玄山主峰,整座园子依山而建,放眼望去,从前院到后山,亭台楼阁,飞湍瀑流,应有尽有。正值初春时节,山间草木苍翠,郁郁葱葱,几处梅花灿然而开,夺目生辉。

几许溪流蜿蜒而下,清脆水声隐约传响,桓清与心上的阴霾也散去不少,回头唤了一声:“哥哥,时候不早了,咱们入园吧。”

桓俭才如临大赦一般,借机一一辞谢众人抽身回到桓清与身边。

入园后,一位年纪尚轻、样貌俊朗的管家为桓家兄妹引路,顺便介绍逸园前后布局和沿途景致。其人谈吐不凡,言语间既展示了东海王的雄厚财力,又彰显了在逸园精巧构造背后,其主人的出众品位。

什么“天人合一”“六位时成”的建筑智慧,或是“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道家思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精神追求,据桓清与所知,东海王萧章本人可没有这样的涵养。桓俭一路听得连连点头,时不时回应他几句,两人对答如流,颇为投契。

待管家转身离开,桓清与对桓俭叹道:“此人不错,可惜明珠暗投。”

“他是东海王一名妾室的外甥,出身寒族,能力在东海王的亲眷中十分出色,被东海王收为义子。但出身不高也让他一直被其他几名义子压制。”

桓清与微微睁大眼睛看着桓俭,“你一年多没在金陵,连这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桓俭笑了笑,轻轻点了下桓清与的额头,道:“这点底细都不知道,你也敢赴人家的宴?”

东海王的宴会争议极大,有的王公贵族在其间乐不思蜀,有的则避之不及,如桓家长辈就鲜少赴会。此番桓俭和桓清与现身逸园,众人不禁猜测桓氏一族自桓安罢相离京后,将由桓家二爷桓宣的独子桓俭掌权。而桓家和东海王府的关系,不知又将迎来怎样的局面?

“今日如此盛大的宴会,桓家仅让大公子和桓县主两人出席,也不知是赏脸还是不赏脸?”

“看来传闻是真的,桓家是要让大公子掌家了。只是大公子回京后的官职一直没有定下来,仅封了一个镇军将军的军衔。你们说陛下究竟是何意?”

桓俭携桓清与入园后,遇到不少朝官及其家眷,两人都熟练地见礼、寒喧,闲言碎语一概不理会,不一会儿便离开前院,往后山走去。

逸园后山景致如画,冷泉、石桥飞瀑、竹径、梅亭几处皆在金陵小有名气。两人还在山脚下,便远远望见各路名士贵女流连其间,长袖翩跹,彩衣如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