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丽人1960s》
“是的,只有冰红茶和冰美式了,您还要吗?”丽莲微笑着说。
当下是8月10日,也是移动游乐场今年在萨凡纳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开始,大家就会拆除设施并打包存进仓库,然后休息小半个月,直到准备在另一座城市的开业。
大概是因为最后一天?即使这一天是礼拜三,而不是周末,游乐场的生意也很不错,至少丽莲和玛丽的饮料摊都做到了周末才有的营业额。
到了快收摊的时候,饮料桶里基本空了,只有冰红茶和冰美式还剩一些,她们也不准备这个时候还上新了。
“呃...冰红茶吧...两杯。”顾客之一,一个年轻女孩扭头和自己的朋友说:“我上次光顾过这儿,我保证冰红茶的味道很不错,不用去外面的店——我是说,时间太晚了,我不太想去酒吧。我妈警告过我,说我如果再超过10点回家,这个暑假就别想出门了!”
等到这两位顾客走了,再看看游乐场内零零散散准备离开的游客,以及都在准备收摊的摊贩,丽莲和玛丽也行动起来。这期间也还有顾客光顾,卖出了一杯冰美式、一杯冰红茶,这样冰红茶大概只剩下了两杯的量,冰美式也不会剩超过5杯。
都不用拿回家去,和其他摊贩交换一些剩的吃的就行了,还省了晚上费事弄宵夜的功夫——工作到这么晚,她们这个年纪肯定是要吃宵夜的。
这一晚丽莲和玛丽都格外兴致勃勃,一点儿劳累一天后的睡意都没有!因为这是最后一天,她们要算账了!
“...两个月的经营,一开始的固定投资不算,除掉中间的开支,净利润是1491块!嗯,这样的话,我就能分到497块了!哇,有这么多吗?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花了。”虽说之前的进账看在眼里,这些都是心中有数的,但算出总账之后,玛丽还是感到惊叹。
毕竟几个月以前她还是个上高中的女学生,口袋里的零用钱从来没有超过过10美元。而现在,忽然有近500美元的‘巨款’砸下,她是真的花都不知道怎么花了——她平常攒钱想买的东西,就算全部买下,也花不了这么多。
相比之下,丽莲就要淡定多了。两个月饮料摊的经营她赚到了近千美元,如果算上卖饮料配方的钱,这两个月她就有1600美元,超过了她之前的存款。这多吗?当然多。但相对她的目标,以及她的眼界,又都是小钱了。
第二天就把最近赚的钱存进了自己的户头,这个时候丽莲的银行账户上就趟了2500美元,这在此时绝对是一笔很大的款子了。另外她手头还有一些零钱,零零散散总有一百多吧,之所以留这么多,是因为要做一次采购——她马上要去纽约了,当然要做一些准备。
是的,去纽约,这本就是丽莲计划中的事,再加上那位文学代理人的邀请,她简直非去不可了。
那次文学代理人来信后,丽莲也有回信给对方,双方基本有了约定。倒不是丽莲一定要和对方合作,到底怎么样还得见了面才能谈,但对方显然可以是个后备选项。
丽莲还没决定去了纽约做什么,原本计划是见机行事,谁知道在纽约能遇到什么好机会呢?不过说实话,丽莲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经营天才,而身处六十年代的美国,她也没办法搞什么发明创造——这个年代发明出来的东西基本都得专业人士来了,可不是她一个‘文科生’能搞定的!
这种时候,丽莲甚至会抱怨,怎么不干脆重生到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一些上辈子出名的科技公司应该也创立了,买它们的股票也不是不行。身处六十年代,既没办法搞‘发明创造’,也对当下的股市不了解......
丽莲或许知道一些东西很有前途,如果能自己弄出来,也可以大富大贵,可那又需要不少的本钱。这种情况,对个人消费堪称巨款的2500美元,又只是杯水车薪了。
所以,写作还真是个方向,不仅可以给她未来成为编剧铺路,也是少有的不需要本钱,还能以小博大的选择了。
当然,这一行的成功率低是个问题。要知道在这个纸书阅读时代,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法入行,且入行的多数人也根本没法靠这个养活自己,最终能以此为业养活自己的人里才有个别作家称得上富裕。
但丽莲还是觉得自己可以试试,一来是她有未来大几十年的见识,这可是巨大的优势。甚至上辈子虽然没写过小说,但作为编剧也算是半个专业人士吧?就是转用英文写作,一开始真有些不适应(虽然这辈子从小就用英文听说读写了,可写作是另一种感觉,丽莲总有一种滞涩感)。
二来就是写作几个月就有杂志愿意发她的小说,另外还有文学代理人主动联系她...虽说这其中可能有运气因素,文学代理人也可能只是‘普遍撒网’。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种认可,证明她比闯入这行的一般人有天赋!
于是对写作这件事有了一些想法的丽莲,就对文学代理人说了自己在‘老家’还有一些事要处理,得等到8月中旬才能去纽约。文学代理人也对此表示理解,只请她到纽约后务必联系自己......
“怎么样?我觉得这条裙子很别致,而且它还很便宜!才要4块9毛8呢!”伍德兄弟百货公司的女装部的‘低档区’,玛丽从成排的衣架中拉出一条鹅黄色的连衣裙,征询丽莲和姐姐珍妮弗的一件。
准备去纽约的采购活动中,珍妮弗和玛丽姐妹都和丽莲一起出动了。其中珍妮弗刚从纽约回来,可以基于纽约的流行以及需要,给出切实的建议。玛丽则是自己也有购物需求,她可是刚刚到手近五百块呢!
丽莲走过去看,发现这条裙子的材质是纯棉的,版型和走线都很不错,从廓形上是这个时代连衣裙典型的伞裙样式,放在几十年后其实也一点儿不错——虽然这片是‘低档区’,但其实不代表这里的东西就差。
丽莲在伍德百货公司上过班,所以知道一些会出现在时尚杂志上的服饰都在高档区,和普通衣服有很大区别。但中档区和低档区的衣服就没有本质不同了,只不过中档区有‘导购’,只需要和导购说明自己的需求,她们就会把所有适合的衣服拿过来给顾客试穿,并给出自己的专业意见。
当然,中档区的衣服平均质量还是比低档区的好一些的,但多数溢价还是源于服务。
尤其是现在夏天快结束了,一些原本在中档区的夏装也堆到了低档区降价促销,这就更有吸引力了——比如玛丽看中的那条裙子,看价签上的数字,原价应该是6块9毛8,现在被划掉了,旁边是新的、手写的4块9毛八。
“这条裙子不错,如果有你的号码的确可以买一件,不过不适合丽莲。”珍妮弗也上手摸了摸裙子,点点头说:“这是少女款式的服装,并非是你们的年纪不适合,但丽莲要去纽约打拼了,要想让人重视她,她得穿的成熟点儿。”
1960年美国的服装风格在几十年后看来,已经是‘现代服装’了,但着装要求上却和一百年前的近代差不多。那就是什么人穿什么衣服,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当然,这都是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来说的,没钱的人当然有什么穿什么。
所以珍妮弗让丽莲忽略少女服饰,是很实际的。
丽莲倒也有相对成熟的服装,但基本是秋冬的,是之前在拉斯维加斯时置的装...那时候她是流动剧团的演员,下班之后很多人都想约她,多数情况下她都不予理会,但也不可能不出门。而只要出门,就得有相应的行头,不然根本不会被尊重。
尤其是在拉斯维加斯那种混乱的地方,先敬罗衣后敬人,穿的好一些还能省不少麻烦。
这些衣服带去纽约也够了,至少今年不用再采购昂贵的冬装,但春夏装呢?她之前在伍德兄弟百货公司上班,因为有百货公司发的工作套装,她都没买新衣服,下班后穿的也是上学时的旧衣服。包括之后卖饮料,还完全是女学生的样子,所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