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扶苍》
王曜在递入学帖与守门甲士验看后,似感身后略显安静,待转身回望时。
青石官道笔直延伸入苍郁桧柏林海,道旁空荡无人,唯有春寒料峭的风卷着几片枯叶打旋儿。
那道火红的身影,竟不知何时已渺无踪迹。
他唇边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怅惘,旋即化为淡淡的苦笑,摇了摇头。
也罢,各有归途。深吸一口此地浸透松柏清寒的凛冽空气,心神复归,目光便落回了眼前。
宏阔门庭之后,景象顿变。
一片由灰褐方石铺就的广漠场地在眼前铺开,其开阔远超弘农郡城校场,却静如深潭落针。
正中央一条笔直的神道如椽巨笔,贯通前方三重殿阁。
神道两旁矗立着数丈高的汉白玉经幢,风雨剥蚀的坑洼与遒劲古拙的篆籀铭文纠缠其上,字字沉凝如铁铸。
东西两侧偏院的连绵回廊,在高大桧柏的掩映下重檐叠瓦,如同蛰伏的巨兽。
屋脊鸱吻森然下视,透出凛然不可冒犯之意。
视线尽头,中轴线上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大殿巍然耸峙,覆盖其上的厚密黑色陶瓦泛着冷硬光泽,巨大的斗拱层叠咬合,如同天工之手堆垒而起的山岳,沉稳地**住这片文运之地。
风过檐角,兽首悬铃清越,声声入耳,更衬得这方天地空寂神秀,威仪自生。
广庭西北角廊檐下,摆着两张寻常条案,案后端坐两名青皂布衣、木簪束髻的学吏,正埋首理着面前堆积的竹木简牍。
寥寥几位先到的学子排作短队,垂手肃立,空气凝滞得似乎连吐纳都须放轻。
就在这般静穆之中,场中却有一角正上演着小小纷乱。
“哎哟!可撞煞人了!不长眼的东西,挤什么挤?撞坏了我家郎君书匣,卖了你这身破衣烂衫也赔不起!”
一个尖利刻薄的老仆嗓音响得突兀。
只见一个面色蜡黄、满面风尘的妇人跌坐在地,身旁散着几只粗布包袱,一个翻倒的简陋木匣滚出几件不值钱的钗环簪花。
一个约莫六七岁、扎着稀疏红头绳的小女孩惊恐地紧攥着妇人破旧的袄袖,嘤嘤啼哭。
几步开外,一辆装载满箧的青幔骡车正卸货停当,车夫叉腰怒视着地上的混乱。
几名剽悍的家奴簇拥着一位身形魁梧、身着绛地兽纹锦袍的年轻汉子。
他肩头宽阔,浓眉如刀,阔鼻厚唇,一双精光内敛的眼中藏着草原风霜打磨过的锐利与沉稳的凶狠。
他并未出声,只是眉峰微蹙,似有不悦。
“对不住……实在对不住……”
那跌坐的妇人挣扎着想爬起,嘶哑的声音里是藏不住的惶恐与羞窘。
“路滑……孩子……孩子惊了神才乱跑……实在该死……冲撞了贵人……”
她慌乱地想拢回散落之物,又被身旁啼哭的孩子绊住手脚,形容狼狈至极。
“一句对不住便能了事?”
老仆趾高气扬,对着地上妇人叱骂,随即向那锦袍汉子深深一躬。
“郎君息怒!都怪这等粗鄙野妇不长眼!可知冲撞的是谁?草原雄鹰之后,翟辽翟少君!今日少君初入太学府门,就被这等**气运污了衣袍,坏了好意头,你拿几条贱命来抵?”
那被称作翟辽的年轻汉子眼皮微抬,目光扫过地上簌簌发抖的母女,既无汉地世家子那种文雅鄙薄,也无纯粹的暴戾。
那是一种更深沉、更接近猎鹰审视爪下挣扎猎物般的漠然——带着草原豪帅家族特有的、俯瞰弱者的居高临下与不耐。
他只是轻微地掸了掸衣袍下摆沾染的几不可见的尘灰。
周遭有人驻足,却被那几个剽悍家奴铜铃般的凶恶眼神瞪视,竟无人敢上前。
王曜胸膛间那点被朱门威仪震慑的沉静倏然消散,一股熟悉的不平之气骤然翻涌。
他未多言语,快步上前,伸手稳稳搀扶起那位颤抖的妇人,又轻柔地将那哭得小脸皱成一团的女童护到一边。
这才转向那沉静立着的锦袍汉子,正容整肃,拱手长揖一礼,声音清朗却不乏力度:
“事起意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稚子无心,主妇力弱,何须咄咄相逼?学生王曜,代为主失礼之处,敬请阁下海涵。”
翟辽的目光第一次真正落在王曜身上,从那身浆洗发白的青布直裰移到少年清瘦却挺拔的身姿,最后定在他不卑不亢的脸上。
那双如同嵌着铁砂的深眸里闪过一丝极淡的审视与评估,仿佛丈量着一块尚不知优劣的石料。
他有些眼熟,但一时又记不起在哪见过了......片刻后,方才低沉开口,带着北方游牧部族特有的粗粝感,但每个字都裹着桀骜不驯的分量:
“呵,倒有几分胆气,汉地庶族寒微,何时也成了流离失所之人的挡箭牌?”
他显然不屑再回忆,也不屑再纠缠,径直转身,声音带着磐石般的冷硬,对身侧下令:
“晦气!走!”
几名剽悍家奴立即如影随形,簇拥着他那还算健硕的背影,迅速消失在正对大道的门廊深处。
“多谢……多谢郎君高义……”
妇人惊魂未定,拉着女儿就要下拜。
王曜连忙伸手虚扶:
“举手之劳,夫人不必如此。观夫人行装,亦是随家人来太学报到?”
妇人张氏稍稳心神,脸上苦涩更深:
“妾身……正是,与夫君安定郡胡空,携**跋涉月余才至此……夫君体弱,方才……方才去寻些清水解渴,留妾身在此照看行囊……不料竟惹出祸事……”
她说着,目光焦急地望向一旁巷口。
“夫人安心在此等候,在下于此帮夫人照看便是。”王曜温言道。
不多时,一位身着同是粗布、浆洗得硬挺些的藏青儒袍,头束葛巾木簪,身形清癯的青年男子,提着一只小小布囊缝制的水壶,步履略带急促地自旁边小径转出,脸色因担忧而更显苍白。
不待他开口,王曜已先一步迎上拱手:
“来人莫不是安定胡空兄?尊夫人与令爱刚才偶遇些波折,幸而无恙,请胡兄放心。”
胡空闻言脸色骤变,三步并作两步抢至妻女身前仔细查探,见妻女虽惊却无损,并简单了解原委后,这才长长吁出一口浊气,紧绷的身形松垮下来。
他即刻转过身,对着王曜,双手抱拳,一揖深躬至膝:
“胡空谢过兄台援手之恩!若非兄台挺身,后果不堪设想!真是……感激涕零!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他声音微带喘息,显然一路风霜劳顿,心力耗损。
“在下弘农王曜,字子卿,胡兄莫要多礼。”
王曜郑重还礼,目光落在胡空身后那硕大的、蒙着一层旅尘的竹制书箧上。那书箧旁竟还缚着一口黝黑小铁锅、半口袋糙米,箧身竹篾磨损严重,绳结勒痕深刻入骨,无声诉说着千里迢迢的辛酸与家计之艰。
“胡兄携家带口,一路艰辛,何不觅些舟车驽马以代步?”
胡空脸上泛起愧赧红潮,喟叹道:
“实在是……囊中羞涩,无余财可支应。寒门浅陋,能得太学破格纳为生员,已是天王恩泽浩荡,赐予进身之阶,焉敢再妄求安逸,耗费公帑?”
他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惊魂稍定的妻子,又轻轻抚了抚女儿柔软的发顶。
那小女孩此时已止了啼哭,一双大眼还含着泪花,却好奇地望着这位帮了她们的“叔叔”。
“只盼不负这来之不易的机缘,于圣贤书海中求得真知,不虚此行。”
王曜心头震动,诚恳拱手,语气中满是敬重:
“胡兄贫贱不移其志,困境中犹守护家小,情义深重,实乃君子之风。有此气节,日后必有青云直上、展翅宏图之日!”
三人相伴踏入太学深广的庭院。
广场西北角那两张条案后的学吏已然注意到这拖家带口的一行人。
其中一位短髭厚唇、面色不甚耐烦的圆脸学吏见他们走近,便“啪”一声将手中的硬毫笔往砚台边沿一搁,指节叩了叩案板,声音不大却带着刻板的冷硬:
“太学重地,肃穆为先!携家带口者,安顿之前勿要喧嚣搅扰!速速分开,待我点录!——来者通名,缴验牒文!”
他视线严厉地扫过胡空身后畏缩的小女孩,最后落在张氏身上。
“成何体统!”
见胡空面露窘迫,王曜先行一步,将自家牒文呈上:
“华阴学子王曜报到。”
那短髭学吏接过牒卷,眼皮只略抬了抬,目光在王曜洗得发白的粗布青衿上打了个转,鼻腔里“嗯”了一声,算是认了,语气无波无澜:
“路上可安稳?”
“尚可,劳烦先生动问。”
王曜平静答道。
旁边另一位面容清癯些、留着几缕花白长须的学吏,翻开手中沉重的名册木牍,眼睛逐行扫视,口中问道:
“安定郡胡空可在?”
胡空连忙应道:
“胡空在此!”
解下背囊,小心翼翼取出那份珍贵的牒文奉上。
笨重的书箧竹架随着动作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他身旁的小女儿被那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