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那场匪夷所思的烟火之后,苏晓感觉自己看沈淮的眼神,总忍不住带上了点探究和……不易察觉的羞赧。
她努力维持着专业助理的表象,但每次进出总裁办公室,心跳总会不争气地漏跳半拍。
而沈淮,则陷入了比之前任何一次“实验失败”都更严峻的形势。
他的神格内核,正被持续不断的警报声所困扰。
【警告!情感模拟模块运行负荷过重!】
【警告!检测到非标准能量波动,与任务目标苏晓关联度99.7%!】
【建议:立即进行系统校准,降低情感模拟深度,以避免不可预测的运算错误。】
“情感模拟模块”?“运算错误”?
沈淮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冷静地分析着这些提示。
他认为,这一定是因为近期为了更精准地引导苏晓的幸福感,他过度使用了“情感模拟”功能,试图理解和复刻人类那些非理性的行为模式,如天台烟火,导致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产生了类似“过载”的现象。
这很合理。就像一台计算机同时运行过多复杂程序会发热、卡顿一样。
他的核心目的没有变:完成KPI,收集幸福感,避免被流放撒哈拉。
那么,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系统校准”,优化运行效率,消除这些烦人的警告。
校准第一步:减少非必要交互,降低实时数据采集频率。
于是,苏晓敏锐地察觉到,沈总似乎又变回了那个更加遥不可及的冰山。
他不再会就她的《幸福感观察日记》提出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学术问题;内线电话恢复了最极致的简洁——“咖啡。”“会议资料。”“通知项目部。”;甚至连目光都很少再长时间地停留在她身上,那种无形的、被时刻“分析”的压力骤然减轻了不少。
苏晓在松了口气的同时,心里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
她甩甩头,把这点怪异的感觉归咎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前期症状——被老板虐惯了,突然正常了反而不得劲。
校准第二步:回归“标准化”、“可量化”的幸福引导模式。
几天后,苏晓收到一个来自总裁办的正式邮件通知。
【主题:关于优化员工幸福感提升措施的通知】
【内容:为持续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总裁办将推行以下标准化措施:
1. 每周三下午为固定“甜品日”,由公司提供标准规格的蛋糕或饮品。
2. 每月发放等额“文体用品津贴”,可用于购买书籍、健身器材等。
3. ……】
邮件措辞官方,内容刻板,像是从某本人力资源教科书上直接复制下来的。
苏晓看着这封邮件,再想想之前那些“镶钻钢笔”、“热带雨林办公区”、“定制烟火”……一时间竟觉得有些好笑。
沈总这是……从“疯狂科学家”模式切换回了“正常老板”模式?
她不知道的是,沈淮在制定这些措施时,光屏上正显示着【标准化操作,资源利用率高,预期幸福指数提升稳定但幅度较低】的分析报告。
这是他基于大量凡人企业数据模型得出的“最优”解,虽然效率不如那些“定制化”手段,但胜在稳定、安全,不会引发系统警报。
校准第三步:处理异常数据关联。
这天,苏晓需要就一个新项目方案向沈淮做初步汇报。
她抱着笔记本走进办公室,一如既往地专业干练。
然而,在她讲解的过程中,沈淮发现自己的数据流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小的异常。
当苏晓因为一个巧妙的构思而眼睛微亮,语速稍快时,他的神格内核捕捉到一段来自“情感模拟模块”的、未被调用的冗余数据:【目标对象处于专注与创造状态,能量特征与“提案成功”事件高度相似,可归类为“成就感”幸福子类……】
紧接着,警告提示再次闪烁了一下,虽然微弱,但很清晰。
沈淮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
他立刻强制中断了这段冗余数据的分析,并将“苏晓专注神态”与“成就感幸福子类”之间的关联权重,在数据库里手动下调了20个百分点。
他认为是之前过于深入的“观察”和“模拟”,导致了这种不必要的自动关联。必须切断这种低效且可能导致系统错误的链接。
于是,在苏晓讲完一个段落,略带期待地看向他,等待反馈时,听到的是一句完全基于逻辑、不带任何色彩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三点的风险评估数据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