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三六九龄

第 140 章 尺蠖食黄则黄,食...

小说: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作者:

三六九龄

分类:

古典言情

第140章尺蠖食黄则黄食

腿软,目眩。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沈持站立不稳微踉跄了下。

史玉皎把腰刀的手柄递到他面前示意他扶一扶。

沈持:“……”她仿佛忘了前一刻是谁揽着他的腰从对面的山头上跳过来的。

或许多年的戎马生涯,史玉皎小情小爱的心思不多,而后一板一眼地说起公事:“余下任大人和顾大人,还有冯公公,我……”她想说也可以请军中轻功好的将军们这般助他们过河。

轻而易举的事。

沈持脑补成了“我可以挨个送过来。”连忙说道:“不行不行,任、顾两位大人比我高大许多,万一你失手将大人们跌入山间的河中,这万丈深渊连救都来不及。”

嗐他瞎说什么呢目测两个山头离底下的河面也就二三十米。

史玉皎疑惑地打量了他一遍,心道:她怎么记得,沈持比他说的两位大人都要高一些些呢。就这点儿距离还能失手?文官都这么谨慎的吗?

看样子方才吓到他了,她一时有点后悔。

“那么”史玉皎说道:“我立刻命将将士们在这之间搭座绳桥助你们过河到对岸去。”

两头铺一层绳子,走几步就过来了。

沈持:“好。”他想象了下:嗯还是被夫人带着飞过来好,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走什么绳桥每一步都怕踩不踏实掉下去那太煎熬了,要被吓破胆的。

史玉皎看看他,又望了眼对岸:“你……在这儿等着?”

沈持点头如鸡啄米:“我等着。”

语毕,就见她缓步展身,踮脚一跃矫捷如燕子般落在了对岸

她对着不算太茂盛的小丛林吹了低低吹了两声口哨守在附近的兵士立即现身他们交谈几句很快苏瀚带着其余的朝廷使臣找了过来。

四名御林军校尉一看这完全不是个事儿啊抬抬腿便跳了过来。但是他们往下一看也眼晕只能自己过来带个人飞是不行的。

怀武将军苏瀚带人三下五除二在两侧的山头上临时搭起绳桥——就是临时拉几十道绳并在一处两头由兵士们拽着搭好之后任、顾两位大人和冯公

公看着三尺来宽的绳桥,面色刷白,这要在上面一打滑不就掉下去了吗?

任竹青面上岿然不动,硬着头皮踏上去,奈何上去后腿软走不快,一步一步往对面挪去。史玉皎给苏瀚使了个眼色,他立即也走上绳桥,在后面扶着任竹青过了桥。

顾擎和冯柏也这样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了。脚踩在地上时,脸上都明晃晃地写着:好险,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那头,绳桥一松撤了回去。

“多谢史将军,多谢苏将军。”文官使臣们都拱手致谢:“后会有期。”

史玉皎和苏瀚同时回礼:“诸位大人此去安好,早日归来。”

沈持深深望一眼史玉皎,纵有千般话,在国事面前也只能咽下去等以后再说了。

他们依地图行了不到十里地的曲折山路,往前就看到大理国最北边的城郭——昭通郡城门。

大理王室段氏祖上是河西的武威郡人氏,据说是为了不忘先祖,大理国依旧沿用郡县,大约相当于本朝的州府。

礼部员外郎顾擎备好明黄色的我朝的印信,到了近前,递给看守城门的小吏:“我等乃昭朝使臣,请求面见大理王上。”

望着如天降一般的大昭朝使臣,城门小吏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几位稍等,在下这就去通报郡守白大人。”

大理国这个地方,从秦州开始就被中原王朝所觊觎,但由于种种原因,诸王朝对他一直是采取羁縻政策,就是任由当地自成一国,王朝强势的时候他们只要向朝廷进贡表示臣服就可以了,反之,王朝式微之际,他们就单飞了。一直割据了两千多年,直到明代才彻底被纳入王朝的版图。

怎么纳进来的,靠的是移民,让汉人大量移居此地。

……

当朝开国之初,大理段氏也曾上书称臣,只是后来朝廷无暇顾及西南,段氏的不孝子孙开始不讲武德了……

大抵昭通郡很小,沈持他们等了不到一个时辰,昭通郡守便坐着马车来迎:“在下大理国昭通郡守白青庐,前来恭迎贵国使臣。”

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①。这位郡守白青庐,看来家中还是习儒家文化的。

“白大人,幸会。”沈持他们一一上前递了名帖。

白青庐笑容可掬态度恭谨,见沈持岁数小

,但声姿高畅,不免多打量他几眼:“在下已遣人给王上送信,请诸位在敝地暂留一两日。”

大理国的都城此时还叫“鸭池城”,看地图,大约就是后世的昆明市了,据说段氏祖先刚开创王业时都城在大理,还要往西南走一些,但后来为了跟中原王朝打交道,这才迁都到鸭池城的。

沈持:“叨扰白大人。”

他们随白青庐入昭通郡。

郡中行人沥沥淅淅,凋敝之象更甚我朝治下的黔州府,可见大理国挺穷的,怪不得时不时骚扰我朝的边境想抢掠,又企图与安南国勾结开矿藏,这样的经济不容他们不慌。

但在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春枝艳艳的山茶花,树头万朵犹如齐吞了火,又灿烂如霞,让人看个不够。

可惜的是,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大理王室段氏的治下,大理国仅仅只有不到六十万人口,可谓人烟非常稀少。

沈持赏着山茶花,心中生出一股雄心,他遥想祖龙嬴政敲着羊皮地图,指着还未征服的土地,“额滴额滴全是额滴。”,心尖一颤,似乎共情他统一六国时的快意是怎么来的了。

他如今都要抑制不住对大理国的馋意了,纳它到王治之下的念头如野草在脑海中疯长,这样下去肯定会成为执念。

白青庐一路引着他们来到昭通郡的番馆——专门接待外国使臣的客栈,和我朝的驿站差不多,只是较为小又破旧些,屋里的几上摆着几样当地产的瓜果,有酸甜角,甘蔗和核桃。

入住之后,白青庐送了酒来,当夜又遣家丁给沈持送了拜帖,捎话说:“希望请沈少尹去郡衙私下交谈一番。”

沈持婉拒道:“如果白大人谈的是公事,请后日见到大理王上一起交谈好了,在下再把您的意见记录下来带回去回禀我昭朝圣上,如果谈的是私事,在下为国出使,不便谈私事。”

摆出了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

白青庐的家丁只好讪讪离去,但在心中对沈持的敬意陡然增了几个度,知大昭朝为何派他来出使大理国了,这美少年是个纯臣。

在昭通郡的番馆住了一日后,鸭池城来人,说大理王段思仓召见他们,请沈持一行人速去见面。

沈持等人辞别白青庐,又沿着大理国的官道往西南走了一日,到了鸭池城。

由于提前几天送了文书过来大理王室派鸿胪寺卿段仲秀来迎引他们入城。城内花树高于屋空气香甜路两侧多是鳞次栉比的二层木质小楼比昭通郡热闹但不算繁华和京城比真是很萧瑟了。不过沈持一连就深深喜欢上这个“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②”的鸭池城馋意更浓了。

此人也是一副文官模样乍一看生得颇为俊俏风流但少了几分坦荡之气见面就为难沈持:“敢问大昭朝皇帝治下的朝廷一年要判处多少起案件?”

问的还怪刁钻的。

沈持:“我朝律例之中涉犯禁、犯案之事罪名共有一百四十二种我朝各府衙一年要审一百又四十二件案子。”

段仲秀点头:“沈大人所言极是刑狱官所判案子终究在一百四十二罪名之中。妙极妙极。”

他又问:“那么大昭朝廷的田地一年收多少米?”

礼物员外郎顾擎正好知道答曰:“正好填满我朝百姓和官府的粮仓。”

段仲秀笑道:“顾大人答的也妙极了。”

他心下道:大昭朝的使臣不可小视。当下老实恭敬起来

沈持:“有劳段大人。”

当夜他们来不及欣赏鸭池城的春夜在番馆之中各自梳理思绪无人交谈都在想明日立于大理国的朝堂之上该如何说服大理王段思仓不要与安南国走的太近……而沈持还有另外一个想法:除了安南国的事之外他还想和大理王谈谈两国共同开发铜矿之事——大理国与安南国勾结不就是图开矿一事吗。

让他来撬了这墙角。

他太馋了大理国了但是一下子吃不了人家只能想着先啃点儿滋味。

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不可能不觊觎西南这边土地。什么烟瘴之地呀南蛮之地呀听他们说比起大西北的荒漠还是这里香天暖物产丰富。

……

当晚细细拾掇朝服顶戴沐浴熏香早早睡下以确保明日相貌堂堂地出现在大理国的朝堂上不能萎靡模样损了朝廷的脸面。

次日一早沈持起床用过朝食后拾掇齐整又在口中含了一枚鸡舌香自觉吐气如兰后才吐出来用

清水漱口。

巳时中大理国的鸿胪寺卿段仲秀来了他穿一身墨绿色衣袍左鬓上簪一朵娇粉色的山茶花:“诸位大人王上有请请跟在下走吧。”

沈持:大理国买不到镜子了吗?这墨绿跟娇粉的颜色撞上挺抢眼的这是去上朝吗?有点不严肃的样子。

他跟在段仲秀身后一路走一路留着心眼生怕被带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好在很快便看见了大理王宫的丹陛宫殿群与紫禁城的风格别无二致同是红墙金瓦放心了。

进入王宫很快在宫殿的正殿里见到了大理王段思仓。

他五十岁上下长的比较方形状上的方但眸中精光满溢他不讲究什么繁文缛节大大咧咧地东向坐也就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