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三六九龄

第 133 章 “朕有心为皇儿选...

小说: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作者:

三六九龄

分类:

古典言情

是夜,窗外落雪霏霏。

沈家的屋子里炉火微暖,上煮着清茶,沈持半躺在书案旁的藤椅上,手里随意翻着本书,他两眸炯炯如有星光,眼下父母康宁,亲事和顺,仕途也算亨通,这日子没法叫人不喜。

唯有一处美中不足,史玉皎虽回京,但十天之后又要重返边关,离京之前来不及与他成亲。

但柳暗花明,次日,史玉皎进宫面圣,述西南戍军之事情,末了,皇帝萧敏体恤她戍边艰辛,说道:“史爱卿回京一趟不易,既与沈归玉订下婚约,便等着完婚之后再走吧。”

史玉皎说道:“是,陛下,臣这就速速……”她乍然放低声音:“成亲,必不长久耽搁回去的时日。”

皇帝看她略有些不大自在,笑道:“去吧。”

史玉皎谢了恩,快步从宫中出来回家。将此事跟沈家通了气,沈持心花怒放,心道今年红鸾星高照,运气好极了。

他从礼部侍郎李叔怀处抄来一份京城世家娶亲时必备的彩礼单子,参考着上面的去置办聘礼,一件一件地陆续买起来。

又写信回禄县,告知叔、伯两家人他要成亲的事,说如果抽得出空能来京赴他婚宴的,请启程来京,一并附上进京的路费银子。

信寄到禄县沈家,大房杨氏看着还没有嫁出去的女儿沈莹,合计道:“阿池进京才多久就娶到豪门大户人的闺女了,这辈子荣华富贵,咱们阿莹怎么就得在家中受苦受累,要不,咱们也进京去沾沾他的光,给你找个好婆家?”

杨氏听说京城兴的是低娶高嫁,想着沈莹去了,靠着沈持的那么大的官,应该也能找个大户人家的郎君吧。

三房张氏也有这样的想法,加上沈知秋到了娶亲的岁数还没说上媳妇儿:“阿秋,京城名师多,你去那边备考,顺带着给你妹子找个金龟婿,到时候你说媳妇儿也容易。”

大房和三房一商量,撺掇着沈文和沈凉:“咱们两家全上京城去,路上好有个照应。”

沈文说道:“阿池成亲,咱们做长辈的该去,阿大、阿二和阿莹就不要去了,他们没见过世面,去了给阿池丢人。”

杨氏委屈的很,明明阿池是他的亲侄子,阿大的亲堂弟,他们到京城去叫他帮衬一把怎么了,难道阿池出息了,他们连一点儿光都不能沾

吗?

“阿二一心读书,他不去,阿大和阿莹都给我去,”她气道:“你不带我自个儿带他们去。”

沈文无法:“好,听你的,去,都去。”

大房女儿沈莹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是为人清醒、厚道,劝她娘说道:“女儿嫁出去就嫁出去,嫁不出去也不恨嫁,既然上天没有给我像阿月那般容貌,我又何必去追去翩翩佳公子呢?”她自知不是什么千金大小姐,从来不端架子,也不邯郸学步,该干农活干农活,在家该做饭做饭,大房两口子享这个闺女的福了。

杨氏:“你怎么跟你爹一样……”

她气到心口痛。

三房的沈凉则唯唯诺诺对张氏说道:“阿秋明年要考府试,就别让他去了,在家中安心念书吧,阿朵去也行,只是去了不要提亲事什么的,阿池现在是京城里的大官,不是以前的阿池了,你要晓得怕他。”

张氏:“就知道你这个没用的窝囊废……”又哭闹起来,沈凉不想理她,扛着锄头到田里种地去了。

张氏跟沈知秋说了想去京城的打算:“你去京城走一趟长长见识,没准儿叫人给你点拨下,明年就考中童生了,你看阿池从前去省城的书院求学,又去江南拜师,可见光在家里是念不出功名的……”

“再者,去了你也结交些贵人,将来给你妹子说个有本事的夫婿……”

沈知秋想也没想就打断了她:“娘,我不去。”

在书院好好的,他才不出门去受罪呢。

“你……”张氏对沈知秋的不上进,恨得咬牙切齿。

她又说给沈知朵听,这女娃儿读过几年的书,晓得正经道理:“阿娘,阿池哥娶亲,咱们要是去了能帮忙的就帮个忙,万不要想别的事情给他添乱。”

一个两个的都不上道。

大房杨氏和三房张氏气过之后,也只好由他们去了,心道:等到了京城再说,见机行事,不能白跑一趟。

两房商量来去,阿二和阿秋说什么都不去,最后大房两口子带着阿大和沈莹,三房两口子携沈知朵,雇了两辆马车前往京城。

……

沈持这头每日都在买买买,京城中新花样的布料,新式样的头面,胭脂水粉澡豆……应买尽买,几天就攒了八抬聘礼,就等着选个吉日去

史家下聘了。

然而,或许人生小满才胜完全,太满了必然要被绊一下,这不,添堵的很快就来了。

翌日清晨,沈持和往常一样去上早朝,在东华门等待入宫时,收到一片贺他贺史家订亲,即将抱得美人归的道喜声,心头美滋滋的。

然而这天一进太和殿,便被皇帝萧敏的雷霆之怒轰了顶。

起因是这样的,远在黔州府办案的大理寺卿贺俊之送进京一封折子,弹劾户部在同仁县大肆售卖新开的朱砂矿石,其中不乏有官员与各地行商勾连,借机敛财,中饱私囊,已查清楚的几起案件之中,涉案银两数额巨大,非常可恨。

甚至连大皇子妃的娘家,京兆杜氏也染指了矿石买卖,几乎毫不知情的大皇子被皇帝训斥一顿,罚他立即启程去西北监军,听说他不敢喊冤,在路上抑郁成疾,感染风寒,险些丧命。

户部尚书秦冲和自然也跟着吃了挂落。

按说这件事八竿子都打不着沈持的一片衣角,但言官御史无比刁钻,他们攻讦买卖矿石的主意是沈持出的,是他挑的头,要是无矿石买卖,这些贪财的官员就没有可乘之机,甚至说他别无长处,只会投机钻营,是小人行径,不配与士子为伍列百官之中享朝廷之俸禄……喷他的气势排山倒海,很难招架。

沈持:“……”吃饭还能噎死人呢,那别吃饭?

但在皇帝盛怒之下,辩对错没有任何的意义,他只能让御史台随便骂,一字不反驳,好在萧敏并没有将罪于他,沈持暂时安然无恙地渡过了这次风波。

然而大皇子萧承钧离京之后,他直觉敏锐地嗅到了朝中一股山雨欲来的气息。十月初九,后宫的郑才人产下一子,此子生下后啼哭声非常洪亮,整个皇宫都听见了,钦天监说是贵极之相,更是长得白胖齐整,萧敏一见之下爱之如宝,当即加封郑才人为昭仪,并下诏大赦天下,于明年,贞丰十九年加开恩科,普天同庆皇室添丁之喜。

大赦天下,加开恩科。

这是他前头的九个皇子出生时都不曾有过的恩宠。

有人慌了。

那位整日在府中养花种草的二皇子萧承稷开始走出大门,结交朝中大臣。他见了沈持开门见山不绕弯弯,直说:“区区京兆府少尹委屈沈大人了,这六部有的是空缺,不知

沈大人有意哪一个啊?”

言下之意他可以举荐他到六部任职让他再升升官。

这是萧承稷的笼络。

沈持心道:越是免费的送上门来的东西越贵他今天要是任选一个官职来日付出的肯定很多很多。

“多谢殿下费心”他说道:“只是微臣才疏学浅历练尚且不够不敢不自量力。”

萧承稷颇觉失望但又不能强人所难只好陪笑道:“本王随时恭候沈大人。”

沈持施礼缓步告退走开。

萧承稷的手腕太嫩了明晃晃的司马昭之心不仅没有招揽到人还很快传到了皇帝萧敏的耳朵里他道:“此子不成器。”蠢。

下口谕喝斥了二皇子萧承稷罚他闭门思过三个月。大皇子二皇子相继不叫他们的父皇省心萧敏这阵子的心情格外差常常在朝堂上阴沉着脸动辄对看不顺眼的官员罚俸或者贬谪。

且对犯了罪的官吏惩罚之狠也前所未有前几个月黔州府知府周大珏被大理寺卿贺俊之弹劾庸碌无为纵容黔地官吏虎饱鸱咽媚上欺下恰这几日押解进京皇帝淡淡对刑部侍郎刘渠说道:“周大珏在其位不谋其政可恨。”

下旨流三千里遇到大赦也不得减刑。判得极重周大珏在贺俊之手里受了酷刑又在冬日被徙往流放之地路上熬不住死了。平心而论周大珏罪不至此。

只是他时运不好撞到了皇帝的气头上。更雪上加霜的是七皇子萧承彧病了一连发了多日的高烧

皇室不安京城的官吏皆收敛了言行慎之又慎每日临深履冰不敢有一丝出格连宴乐庆贺都暂停了生怕被人找茬做成第二个周大珏。

到了十月中旬沈持已备齐聘礼只是在去史家下聘之前他犹豫了。若此时和史玉皎成亲操办婚事极易被人找个错处来生事于他于史家都不利。

而史家也是这么想的史老夫人将史玉皎抱在怀里说道:“三娘啊你和沈家那小子等等再成亲吧。”

“嗯”史玉皎乖乖地道:“孙女这就离京赴边关不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owns.cc